第 137 章(1 / 1)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 睢关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快,追过去,他们没有马!跑不远!”新来的厢兵小头目大声叫喊。

如果细作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溜了,如何向上面交差?

两队厢兵合兵一处,向西门冲过去。

这帮货还不知道西门已经落锁关闭了,还追个屁!

这么一搞,在南门区域制造响动的曹宗申,压力会小很多。

忽然,西门,开了!

两队厢兵追出城去。

宗舒翻身上马,李少言紧紧跟上,带着几十匹马冲向西门。

刚才宗舒等人的马,都立在一个小巷子里,这此厢兵只顾注意着城门方向和牛皋,没注意到宗舒和李少言。

厢兵只有两个领头的骑着马,其他的都是步兵。

等厢兵头领出门了,步兵还在后面坠着,没出门。

宗舒大喝着“让开”,看到马队冲过来,厢兵们纷纷避让。

几个士兵还在原地蒙比,到底是关城门,还是开城门?乱套了!

一出城门,李少言大声呼叫,牛皋回头一看,城门开了,宗舒和李少言带着马跑出来了!

众人大喜,精神不由得一振,拿出吹针和弯刀。

刚才牛皋对厢兵算是网开一面,没有下狠手,不说吹针,连刀都没有动,只是动了拳脚。

当时是因为感到出城根本不算事儿。

城门一锁一关,大家都感到事情的严重性。刚才爬墙的时候,幸好是厢兵的箭法不准,也幸好在密县基地练过用铁爪爬山。

否则,今天连城都出不去。

一发狠,牛皋毫不客气,和宗舒、李少言一起,把城外的这些人都包了圆。

厢兵都是腿上中针,扑倒在地,眼睛都没有事。

他们也都明白,如果这针扎中眼睛,这辈子就完了。

这帮“朝廷要犯”对他们手下留情了,如果紧追不舍,那就是不识抬举、自寻死路了。

城外受伤的厢兵们互相搀扶着退进了城,城门马上又关闭了。

终于出城了,马匹和火油都带出来了。

宗舒安排牛皋和李少言带人到预定的土地庙集中,原地等待。

这时,南城门处忽然起了火光,可以听到城内的喊声:“还有细作!抓住一个,重重有赏!”

曹宗申为了确保大家安全出城,还在城里大闹。如果城内厢兵一涌而上,哪怕是他有铁爪,恐怕爬上城墙都困难。

曹宗申的性命堪忧!

宗舒朝城墙奔去,牛皋拉住了宗舒:“宗师,城内危险!”

李少言一步挡在了宗舒身前:“宗舒,赶快走。宗申,跑得快,吉人自有天相。”

宗舒一把推开二人,瞪着眼说:“老子,可以不救皇帝,但不能不管兄弟!曹宗申和你们一样,都是我兄弟!”

牛皋一听,气血上涌,说道:“宗师,我跟你去!”

“夜晚行动,人越少越好。宗师,就得我说了算。”宗舒手一挥道:“等着我,我把曹宗申带回来!”

牛皋和李少言正想劝,宗舒已经奔到了城墙根,奋力甩起铁爪,迅速爬了城墙,随即被夜幕淹没。

睢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144 小摩托被抓

城里的军士们跑来奔去,一片闹哄哄的,显然大名府的武备实在松驰得很。

厢兵名义上是一种常备兵,实际上是一支专任劳役的队伍,属于“内总於侍卫司”。

厢兵的组织编制大体如禁兵,给养比禁兵低,主要担负筑城、修路、运输等杂役,训练和校阅都很少。

今天之所以险情迭出,主要是因为来了金人,来了完颜萍。

大宋的官员们对金人都是尊敬有加,特别是赵构和蔡攸来到大名府,上上下下对金人更是言听计从。

如果没有金人在后面指导,宗舒根本不怕什么厢兵。

完颜萍在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把所有城门都落锁封闭,显然是想瓮中捉鳖。

宗舒想不明白,刚才的西门怎么突然开了。厢兵不是说,钥匙是金人拿走了吗?

也许刚好金人没走远,发现一帮人翻越城墙跑了,就立马开锁开门,让厢兵们出城追击。

城墙上已经没有了厢兵。

由于辽军现在已经被金军打得溃不成军,节节败退,大宋军队挺进前线,去捞胜利的果实。

城墙是用来防御外敌的,辽军不可能来,守在墙上也没什么用。

特别是晚上这么冷,该省的就省了,甚至连望风的都跑回去睡觉了。

现在,还有一个细作在城内闹腾,连城墙上的厢兵也被抽到了城内,增加抓捕的力量,缩小细作的活动空间。

宗舒感到不能立即下城墙,城墙之上最安全。

在城墙之上,可以俯瞰全城,随时掌握城内的动向。

哪里最热闹,哪里最喧嚣,找到曹宗申的可能性最大。

沿着城墙,宗舒迅速跑向南城门。

南城门已经关死了,上百名厢兵守在那里,宗舒在城墙上跑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发现他。

因为现在,大家的目光都在城内搜索。

南门口的厢兵们议论纷纷,说这个朝廷要犯、辽国细作,简直太厉害了,一眨眼的功夫就跑没了。

曹宗申这个傻孩子,把全城的兵都吸引过来了,还不走人?

这时,城北忽然火起,厢兵有人喊起来,草料厂着火了!

不用说,还是曹宗申干的,从南门闹腾,又到北门搞事,活动范围真大!

也许曹宗申还不知道大家已经安全出城了,还在不遗余力地拖住厢兵,为大家出城创造条件。

宗舒无法向曹宗申传递这一信息。有信号弹就好了。

宗舒只能揣测,曹宗申烧完草料场,下一步还会做什么。

宗舒很是担心曹宗申,但此时只能在城墙上来回观察,一旦他下去,就有可能再也找不到他。

下面的人越来越密集,还有不少群众也参与到搜索中来。

有厢兵在挨街挨巷地搜索,挨家挨户地敲门,说有一个辽人细作、朝廷要犯在城中放火。

动员老百姓,打群众战争,这一招,狠呐!

城里的老百姓如果都调动起来了,宗申恐怕是无处藏身、无法逃脱了。

厢兵继续在做群众工作,给大家宣讲朝廷要犯的特点,鼓励大家举报并参与搜索。

曹宗申,到现在你应该知道大家都出城了!要不,就太笨蛋了!

追击他的厢兵越多,就说明他已经成为重点,其他人肯定都撤到了安全地带。

宗舒急急地从城墙上跑到了西门,但没有发现曹宗申的任何踪迹。

怎么办?宗舒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曹宗申此时处境险恶,想逃,逃不掉了。

听城内的动静,只有呼叫声,没有听出抓到“要犯”的任何信息。

那么,曹宗申肯定是躲在哪个地方。但,躲在城内也不是办法,早晚会被找到。

宗舒拧眉思索,如果是自己,出不去城,会躲在哪里?

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并且,这地方是曹宗申最容易找到的地方。

那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