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着打开礼盒,让周奎等人过目了一下。
“这个旺来啊,吃法有讲究。我这下人最会摆弄这个,就”
朱纯臣的话还没说完,周奎就伸手示意他就座,同时不稀罕地说道:“这东西,我府上都有!”
“啊?”朱纯臣听了,似乎有点意外,随后一拍自己脑袋道,“呵呵,瞧我这记性,老周可是我们大明最尊贵的皇亲国戚!这种水果,对我们来说是稀罕,可老周却是司空见惯了!南边进贡到宫里面,自然肯定会有一份到老周府上的!”
听到这话,周奎显然很受用,当即微微一笑,淡淡地道:“还行。”
顿了顿,他就有点好奇地问道:“你可是贵为国公,还有什么喜事让你这么乐呵的啊?”
朱纯臣听了,当即一笑道:“老周还不知道么?如今文武百官,可都在弹劾那人了。不光是都察院,还有六部等等,全都在上奏章弹劾。你说,这事儿算不算是个喜事?”
“啪”地一声,朱纯臣冷不丁地,差点吓了一跳。闻声看去,却是陪同在侧的周毕安,用了拍了桌子,然后就听到他大声说道:“可不是,刚才我们都说要庆祝下这事呢!”
不过周奎却有点纳闷了,问朱纯臣道:“这个事情,我们高兴,那是肯定的。但是,那人没招你惹你吧,你这么高兴是图什么?”
“就是!”周毕安听了他爹的话,也是疑惑地问道:“难不成那人也去管你成国公府上的闲事了?”
朱纯臣一听,顿时脸色一变,似乎有点恼怒地说道:“虽然他没有来招惹我,可是,你们想想,我这个国公,那是我先祖跟随成祖皇帝,立下赫赫战功,用命换来的爵位。对不对?可是他呢,随便一件破事,竟然就封了国公,要和我来相提并论,你们说,这事儿,我能服气么?我会高兴么?”
听他这么一说,周奎点点头,也不知道是不是幸灾乐祸地笑了下,随后说道:“说得也是,他就一小人,把皇帝马屁拍舒服了,就和你祖上一样,确实会生气。来来来,喝口茶消消气!”
朱纯臣听了,听话地端起侍女端过来的茶,一口气喝了,随手往桌子上一放,然后瞧着周奎父子俩说道:“其实要说这个,我更替你们不值!”
“什么替我们不值?”周毕安听了,有点意外,也有点不解,便顺口问道。
周奎也是盯着,很显然要听他说怎么个不值法?
朱纯臣见了他们俩的神情,忽然想起什么一样,随即摆手道:“算了算了,不说这种扫兴的事了,没意思!”
周奎一听,顿时就不答应了,当即冷了脸说道:“你这就没意思了,要么别说,要说了就把话给说完了!一直这德性,你也该改改了!”
“就是,我爹都说过你好几回了,也不长记性,又是说话说一半,可没意思!”周毕安听了,也是有点恼火地附和道。
朱纯臣听了,哈哈一笑,随后说道:“我怎么敢吊老周你的胃口。实在是刚说出来,就感觉有点不妥,就不想说,免得老周你生气而已!”
“让你说,你就说,别磨磨蹭蹭的,像个娘们一样!”周毕安听得有点火了,当即喝道。
朱纯臣听得脸色一僵,哪怕他对这两父子有心理预期,还是差点没承受下来。就见他不再兜圈子,立刻回答道:“老周啊,刚才我是想到,他一个只会拍马屁的小人,却得了国公的爵位。但是”
说到这里,顿了顿之后,他才看着周奎说道:“你为我大明培养了一个贤惠的皇后,大明上下谁不称赞?最为关键的是,还生了一个贤明的太子,让大明后继无忧!如此的大功,最终只是得了个伯爵而已。我这一想起来,就觉得替你有点不值”
听到这话,周奎的脸色就变得非常地阴沉,显然心情很不高兴!
然而,朱纯臣却没说完,他转头看向周毕安,又感慨地说道;“你的亲姐姐是大明贤后,亲外甥是大明贤明太子,却连个爵位都没有,真是让人惋惜啊!”
“啪”地一声响,又是周毕安拍了桌子。就见他非常恼火,胸膛起伏,好像是快气炸了的那种!
“看看,看看,我都说了还是别说得好!”朱纯臣见了,连忙说道,“我这一说,你们不就生气了?其实吧,你们可以这样想想,那小人正得宠着,压过老周你们,敢管你们的闲事,也并不意外!归根结底,还是他在宫里那边看来,要比你们更重要!”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周奎父子,见他们的脸色都阴沉地可怕,就又接着说道:“要我说,你们还是先忍忍吧!不要去宫里折腾,别去证明给所有人看,你们周家对大明的贡献有多大,没必要去和那小人比。他要再对你们有什么,也先忍着,他被那么多文武官员弹劾,反正马上就要倒霉了的!”
“啪”地一声响,还是周毕安拍了桌子。
只见他看向他爹,厉声说道:“爹,这口气,您还咽得下么?凭什么他被封国公,而爹还只是一个嘉定伯?还有我,为什么连个爵位都没有?”
93 当我没来过
周奎此时也是满面怒容,恨声说道:“要是皇上封他一个伯爵,我也认了。但是,凭什么他能直接封国公,而我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养大了女儿,成为一代贤后,还有一个太子亲外孙,我就只有一个伯爵而已?”
“对,甚至我连个屁的爵位都没有!”周毕安听到,立刻跟着喊了一句。
其实,他们自然不可能知道,在崇祯皇帝知道两年后就要亡国,一切希望可以说完全寄托在张明伟身上后,之前连平分江山这样的话都对张明伟说过,就更不用说,只是封一个国公给张明伟了。
这种情况,在末代皇帝眼里,其实是非常常见的:爵位根本就不值钱!
比如南明时期,是个人都有爵位,公侯伯,甚至是异姓王也不少见!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在崇祯十五年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认清大明其实只有两年寿命,因此以常理论之,就觉得崇祯皇帝一下封了张明伟为国公,虽然没说是世袭,可也是太不合理了!
朱纯臣听他们父子俩的抱怨,忽然脸色一变,连忙对他们说道:“消消气,消消气,我都说了,我就不应该说!看看,你们生气了吧?这事儿,就只能认了,等着百官弹劾,把他给重新夺爵便是!不过虽然这是一个给你们加爵的机会,但还是别折腾的好”
一听他这后面的话,周毕安非常敏感,立刻便追问道:“什么加爵的机会?”
“你看啊!连这种阿谀奉承,能哄皇上开心的人都能封国公!”朱纯臣对他说道,“那以你们周家对大明的功劳,对比一下,怎么样也都有理由加爵吧?”
拿武清侯来说,他只是已故太后的堂兄弟而已,都是世袭侯爵。而周奎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