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4 章(1 / 1)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为那个姓叶的怀疑,朝贡的好处只会便宜了倭人,因此改为十年一次了!经过多次苦苦哀求之后,一直到天启三年,也只是改为五年一次而已。”

这其实也没错,自从萨摩藩出兵控制了琉球王国之后,朝贡的好处当然是落入倭人之手。但是,多少都会给琉球王国留一点。

而琉球王国都是海岛组成,面积还不大,经济严重依赖于海贸的。不给朝贡机会,对于琉球王国的打击很大的。

此时,尚贞一听尚贤的话,顿时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我还一直纳闷,为什么没去朝贡呢!”

“试想一下,大明的这种做法,态度其实已经非常明确了,孤却在走投无路之下,竟然幼稚到写血书,想着说不定会感动大明皇帝。唉……”说到最后,尚贤重重地叹了口气,充满了小国的无奈。

尚贞听了,很是气愤地说道:“这样的宗主国,所作所为,可有半点宗主的风范?”

他却一下忘记了,其实琉球国又有多像一个藩属国的样子!

嘉靖年间,大明东南沿海的倭乱,就有琉球人在里面。还有,在倭人攻打朝鲜的时候,琉球又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和物资给倭人。

尚贤似乎是一次说得太多了,靠在床头闭目养神起来。

看到他们都不说话了,站在边上的尚盛忽然开口问尚贤道:“王上,久米村……唐营那边,需要强制了么?”

尚贤听了,睁开眼看了看他,过了一会说道:“我们已经仁至义尽了,大明也不可能派兵过来,没有大明当他们的后台,我们也没必要得罪萨摩藩,执行吧!”

尚贞显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便有点奇怪地问道:“要动久米村,这会不会不好啊?”

久米村,是俗称,正式名字是唐营,为琉球王国中极其特殊的存在。

1372年,琉球国中山王察度向明朝朝贡。为了方便贡使往来,另一方面也为了防备倭寇,大明太祖皇帝派遣福建舟工三十六姓赴琉球定居,这些移民被称为闽人三十六姓。

闽人三十六姓至琉球后,在那霸港附近久米一带的浮岛上建立了一个自己独立的村落。这个村落就俗称久米村,也就是唐营。

这里居住的久米士族同首里士族、那霸士族、泊士族一起,同为琉球四大士族集团。首里士族长期垄断王府高官的职位,而久米士族则长期垄断着四个官生的名额。有些久米村士族因精通汉语和儒学被召入宫中,成为国王或王子的教师。

正是这个原因,尚贞听到他们商量这事,就有疑惑。

听到这话,尚贤忽然一下面显怒容,带着一点厉声说道:“有什么不好?我们琉球之所以会有今日,全都是久米村的那些人干得好事!要不然,我们也不至于得罪倭国太多,落到如今这个地步。”

一直以来,久米村的明人占据琉球朝堂上的一席之地,特别是到了万历时期,曾达到了势力最大时候。

郑迵,琉球的明人,1540年出生于琉球国久米村的郑氏湖城殿内家族里,16岁作为官生前往大明,入学国子监达六年之久。

不用说,他是琉球国中的亲明派。当时,他的主要政敌是亲倭的国相,也就是三司官翁寄松。

1605年,翁寄松落败。翌年,57岁的郑迵被任命为新的三司官,成为琉球历史上第一位拥有中国血统的三司官。

在郑迵执掌朝政之际,倭国的丰臣秀吉上台,要发动对朝鲜的战事,要求琉球将七千五百人的十个月的粮食运至萨摩藩的坊津,然后设法运往朝鲜。

郑迵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要求,并派人立刻飞报大明,禀告倭国即将入侵朝鲜的消息。

可以想象得到,有郑迵执政琉球,倭国肯定不满意,最终在德川家康的授意下,萨摩藩派兵战船百艘,军队三千攻占了琉球王都,活抓了琉球国王和郑迵并要求其签署丧权辱国的《掟十五条》,要求琉球王国臣服于江户幕府并接受萨摩藩的支配,遭郑迵的严词拒绝和厉声斥骂。因此,他被杀殉国。

这个时候,其实琉球还是心向大明的。因为接任郑迵的人选,也是郑迵举荐的。

不过可以想象的到,在倭人占领期间,这种情况是不可能持久的,亲明派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但是,久米村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决不妥协。

在原本的历史上,从1609年至1868年,琉球国成为了萨摩藩的附庸国期间,久米村内禁止传播日本文化。久米人拒绝穿和服,禁止说日语。1644年清兵入关后,久米人坚持穿汉服、戴网巾,拒绝剃发易服。

如今,因为蝴蝶效应的原因,原本没有写过血书的尚贤写了血书,由此引发了萨摩藩岛津光久的进一步反应,不但让尚贤不好过,还要拿久米村开刀。

本来的话,久米村的代表人物郑迵是琉球国的正面人物,不向强权的倭国屈服,但是,如今的琉球国史书已经开始修改,把郑迵修改为奸妄小人,用卑鄙手段打击亲倭的翁寄松,最终让琉球国遭到了报复。让郑迵在很长的一个时间内,成为琉球国中人人喊打的奸臣。

如果在原本的历史上,在琉球被倭国吞并之后,琉球人才开始重新认识郑迵,遵从他为抗击强权的英雄。

此时,在尚贤的授意下,尚盛便带着一队军卒开往久米村,执行萨摩藩大名交代的事情。

为了让这次执行能有效执行,尚盛所带的这队军卒,都是亲近倭人的。

一道那霸港附近的久米村,这些军卒便在尚盛的示意下,如狼似虎地开始破坏久米村,捣毁所有显眼的大明痕迹。

久米村的人自然不可能任由摆布,三十六姓都联合了起来,在村口这边和尚盛的人对峙起来。

为首的那人叫做郑向明,怒声喝斥尚盛道:“你们敢来唐营放肆,就不怕本官上奏王上治你的罪?”

“呵呵,本官就是奉了王上的旨意!”尚盛同样是怕了萨摩藩的岛津光久,想要“立功赎罪”,行动起来自然也是积极,此时冷笑一声道,“大明不管,你们还有何用?不怕告诉你,你祖父郑迵,王上明旨,是为琉球奸人!”

661 杀人立威

郑向明一听,顿时勃然大怒,当即厉声喝道:“我祖父为国尽忠,竟然成了琉球奸人?”

其他明人,也一个个都是大怒。

可以说,郑迵是三十六姓中做官最高的,当然也是所有明人的骄傲。不向倭人屈服,甚至以死报国,却最终成了琉球奸人。这种事情,哪怕是正直的琉球人,都是会气愤,自然就更不用说他们这些明人了。

看着眼前这些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