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超越华夏不说,还把华夏踩到了脚底,瓜分华夏。哪怕后辈子孙自强自立,奋起直追,也一直遭受西方列强的联手打压。
华夏的后世子孙,真得太不容易了!
如果能在明末这个时候改变历史,那么一切都将不一样!
而之所以一直写崇祯,也是张明伟认为,崇祯皇帝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并能持之以恒地付之行动的皇帝。
崇祯皇帝的勤勉,他自认是做不到的。也是因此,他佩服崇祯皇帝的勤勉。只是很可惜地是,崇祯皇帝努力了,但却没有成功!
没有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大明王朝积重难返,也有崇祯皇帝的错误抉择。总之,明末的历史,有太多的遗憾了!
因此,张明伟想帮崇祯皇帝,改下那句话: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变为:努力了,就应该得到回报!
在后世,比较公认的一个说法,崇祯十五年,特别是塔山之战,明军主力全军覆没之后,大明就已经注定亡国了。
但是,张明伟通过查资料发现,并不一定!如果用后世的眼光来主导这段历史的话,未必没有救!
想到这里,张明伟忽然一惊,该不会老天爷让自己穿越到了明末,还穿越到了崇祯皇帝面前,就是让自己有这么一个机会来改变历史上的那么多遗憾吧?
只见张明伟手中拿起一个小的号角,凑在嘴边,大声宣布道:“陛下有旨,八大晋商身为明人,却资敌叛国,等同谋逆,诛九族!”
这个处罚,基本上是在所有人的预料之内。不过,兴国公接下来所说,却是出乎他们的意料了。
“大明如今天下大乱,死伤军民几万万之多,多少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617 明军就知道浪费
“众将听令!”张明伟表情严肃地大声喝道。
所有将领,包括李来亨、李过等人,一起抱拳回应道:“末将在!”
张明伟扫视这些名将,大声喝道:“此战便是决战,是光复辽东最为重要一战。一定要猛,一战而定,决不能拖下去让建虏适应我军打法,听明白了么?”
这个话,其实已经强调过一次。只是非常重要,因此临战之前再次强调。
不得不说,建虏其实是善于学习的。原本建州女真是渔民族,最为拿手的是重步兵而已。
但是随后,建州女真吞并了其他女真部族,获得了骑军。然后以此征讨蒙古部族,巩固了骑军的优势。使得后世人一直以为,建虏是游牧民族。
明军的火器厉害,建虏就对前去投降的孔有德等人封王相待,也是因为孔有德等人能补足建虏在火器方面的短板。
因此,后来的建虏,其实已经是各兵种都很齐全的势力。
这一次张明伟领兵前来,兵力比起建虏要少却有信心光复辽东的依仗,就是军中有建虏没有想到的新式武器。
第一次大战中,就要充分发挥新式武器的威力,打建虏一个措手不及,从而一举歼灭他们。
当然了,张明伟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早已不是唯武器论者了。朝廷官军将士的精锐,这是基本的保证。
“末将遵命!”众多将领听了,明白这话的重要性,一个个都是齐声大吼回应道。
张明伟一一扫过他们的脸,心中还是很满意的。他有信心,这些将领已经不需要自己强调军纪,绝对不会出现当年松锦之战时有人敢逃跑的事情。
原因很简单,赏罚分明,给他们以胜利的信心,就这。
随后,各将都回归自己军中,正式向建虏发起进攻。
面对十几万人的会战,朱媺娖也有点激动。
不是说她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当初在开封打李自成和罗汝才联军的时候,敌人比这还多。
但是,这一次是面对建虏,更为关键的是,这一仗的结果,将会决定朝廷光复辽东的决定性一战。
一直以来,这是所有大明人的期待,也是她父皇的心愿,更是她内心中的一个迫切愿望。
因为张明伟和崇祯皇帝说过,灭掉建虏之时,便是他娶她之时。效仿汉时骠骑大将军,不破建虏,何以家为!
对此,崇祯皇帝当初一口就答应了。
算起来,自己都是个老姑娘了!今年能灭了建虏的话,那是最好不过了!
想着这些,她便又看了一眼张明伟的侧脸,发现他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那认真的神情,真是一如既往地好看!
不知不觉间,就在建虏和朝廷官军即将开始决战的关键时刻,朱媺娖同志却走神了!
震天的战鼓声,在海州城外响起,明军和建虏的战事,一触即发。
双方人数之多,自然不可能挤在官道上作战。向两边的野地,田野中延伸,密密麻麻地都是人。
这时候,就有一个问题了。
除了官道上是平整地面之外,其他地方,都是高低起伏,不平整的。
明军的偏厢车,建虏的楯车,都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推动,甚至有可能卡到而根本推不动。
于是,就见明军这边,除了官道上之外,其他明军将士,纷纷听从将领的指挥,越出了偏厢车,排着整齐的队伍,开始齐步向建虏这边挺进。
明军将士们,每走十步便停一下,使得建虏这边看去,一直是保持着整齐的队列,一排排地,犹如波浪一般拥过去,很是壮观。
只是这个军纪,就让建虏上下都为之吃惊了。
一直以来,在他们的印象中,和明军的交战中,都是他们主攻,明军依托偏厢车主守的。
然而这一次,明军竟然脱离了偏厢车的掩护,反而主动向他们发起了攻击!
看到这一幕,建虏首先便震惊了。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个道理,建虏这边的将领其实都知道。
于是,不管是脾气暴躁的豪格,还是好勇好斗的多铎,又或者是比他们要谨慎一些的阿济格等人,全都下令他们手下也向明军迎了过去。
城头上的多尔衮,便看到双方军队在侧翼骑军的掩护下,距离越来越近了。
看到明军在如此情况下,依旧保持着齐整的队列,多尔衮也不得不感慨道:“这支明军确实是精锐之师!”
“主子放心,就算他们再精锐,也经不起炮轰的!”孔有德一听,连忙表态道,“我们在官道上部署了红夷大炮,明军阵型部署的如此严密,刚好可以让他们多些伤亡,打击他们的士气!”
不管如何,他对自己的手下是有信心的。这一次战事,他是挑了手下最好的炮手出战的。当初都是在孙中丞麾下时,由那些佛郎机人亲自指点过的。
多尔衮听了点点头,不过他有点疑惑地说道:“看明军进攻的速度,似乎军中并没有红夷大炮,他们难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