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稳定的动力,对于金属货币,可以用新的方式来发行,也能有效杜绝假冒,把钱币的发行,全部收回朝廷,由朝廷来掌控大明总的钱币多少,从而控制钱币价值的稳定!”
说到这里,张明伟非常认真地对崇祯皇帝说道:“货币发行,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问。如果做好了,便会大大提高百姓的安居乐业,对于中兴大明有难以想象的正面作用。而货币发行如果出现问题,则会严重影响大明的稳定!”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感觉就有点夸张了,其他人或许会犹豫,崇祯皇帝却是最没顾忌的,当即便对张明伟说道:“先生所言,是不是过于夸张了?”
“一点都不夸张!”张明伟一听,便立刻严肃地说道,“大明一条鞭法之后,全国所有赋税便都折算为银子收取。虽然这么做有很大的好处。可也正是这么做,成了大明以前那么乱的原因之一!”
“不可能吧?”崇祯皇帝听了,不由得非常诧异。
这一次,包括内阁首辅堵胤锡在内,也是附和道:“国公此言,怕是危言耸听了吧?银子而已,怎么可能和天下大乱扯在一起了?”
其他人虽然没有说话,不过都是在点头。就连朱媺娖,都是微皱了眉头,显然也没法理解张明伟的这番话。
张明伟环视了下他们,深深地感觉到,经济学的普及,任重而道远。
于是,他便认真地说道:“我一点都没夸张,这里的学问很多,我可以稍微讲讲,你们便大概能明白一些的!”
听到这话,虽然崇祯皇帝还是不打大相信,但基于张明伟的过往,他便将信将疑地说道:“先生请讲!”
其他人也是竖着耳朵,聚精会神地听着,就想知道,不就是银子么,能有多大的学问?
512 千里马亮相(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28/110)
就听张明伟对崇祯皇帝说道:“我们大明所开采的银子有限,大部分来自于倭国和西夷。有了大量的银两之后,才有了所有赋税都折算成银子的做法。这种做法,好处我不说了。坏处,就是如果银子不足以支撑大明之用时,便是极大的祸害!”
崇祯皇帝听了眉头一皱,正待问话时,张明伟已经抢先一步说道:“就大明目前来说,银子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因为银子大都是海外流入,因此多在沿海地区为多。而西北等地,银子就少。可朝廷规定必须以银子来收取赋税。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一户人家,本来交一石米给官府就可以了。但是,因为朝廷不收米而要银子来代替。那么这户人家便只有先把米卖掉,换成银子才能交。然而,收获的季节都是差不多,一起卖米,那必然会造成米贱。原本交一石米的,可能要卖掉一石半才能交完朝廷赋税。”
“这种情况,如果在西北等地银子少的地方,就更为突出,因为银子稀少而便贵,一户人家就有可能需要比原本多付出一倍的米才能交完朝廷赋税!”
说到这里,张明伟严肃地说道:“西北等地,原本就穷,反而要付出更多的赋税,这会逼得多少百姓饿肚子?西北民变严重,这就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这个角度,是朝堂上的这些人,包括崇祯皇帝都没有想过的。
一直以来,他们都认为,西北民变,那是因为天灾的原因。
可如今按照兴国公这么一说,似乎确实是有道理的。这个认识,就让他们震惊了。
张明伟还没说完,继续说道:“如果银子用于流通,那还好。可普通百姓家中,是不可能有银子。那些银子,都是在有钱人手中。他们平常时候,也不会用银子来买卖,多是藏于家中,并不会流通。如此一来,市面上的银子,就更加少了。这也就是说,银价会更贵!这种情况,就又加剧了之前的那种现象!”
堵胤锡听到这里,便开口说道:“似乎我大明的银价,确实是沿海兑换铜钱的比例要少于西北地区!”
崇祯皇帝听了,便转头看了他一眼,并没有说话,脸色变得有点严峻。
张明伟扫视了他们一眼,又继续说道:“从万历末年开始,西夷各国开始大规模打仗,本质上是争夺他们那边的霸权,就像我们以前的春秋战国一样。西班牙是以前的霸主之一,已经在走下坡路,战事开始之后,就需要极大的资金去支援本国。因此,他们国王便下令海外的白银,全部运往西班牙。如此一来,流入我大明的银子便急剧减少。”
说到这里,他又一指东边方向道:“还有倭国,如今是德川幕府掌权,也封锁了倭岛,和我大明的贸易也是一下减少。从倭国流入我大明的银子,也急剧减少!”
顿了顿,张明伟叹了口气说道:“两大白银的主要输入渠道都断了,这让大明的银子更是稀缺,银价更高。按我刚才所说,便又极大地伤害了普通百姓。当大批的普通百姓交不起赋税时,便助长了天灾的威力。如果再加上官吏腐败的话,百姓没有了活路”
说到这里,他便不说了,因为在场的这些人,都已经体验过了百姓没有活路是什么样的情况。
在张明伟说完之后,现场很是安静,所有人都在认真地思考他的这番话。
这个角度,这种观点,他们真得是闻所未闻!
良久之后,崇祯皇帝才感慨地说道:“要想让百姓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真得是不容易啊!”
“是啊,只是一个银子的事情,竟然个中有如此多的内情!”都察院左都御史左懋第也跟着附和道,“今日闻之,真是大开眼界了!”
堵胤锡看着兴国公,非常钦佩地说道:“国公真是太博学了,连倭国,甚至西夷的事情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古人又云,人力有时而穷,可这话在国公这边,却是不合用。不知道国公又是如何知道那么多的呢?”
崇祯皇帝一听,便转头看了一眼堵胤锡。
他当然知道,张明伟的这些学识,都是后世的学识。所知之多,一点都不奇怪!
这么想着,他便又转头看向张明伟,就想知道张明伟会怎么回答堵胤锡。
张明伟听了一笑道:“别忘记了,我还是锦衣卫指挥使。”
一听这话,堵胤锡便立刻想起,当初万历年间对倭战事的时候,锦衣卫就有从倭国传来消息过。
这么一想,他便以为是分布各地的锦衣卫密探,把消息禀告到锦衣卫指挥使这里的原因。
张明伟回答了他之后,便转头看向崇祯皇帝说道:“陛下,币制不革新,要想大明中兴,事倍功半啊!”
都已经听得这么明白了,崇祯皇帝又岂会不想着革新,便连忙说道:“此事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