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8 章(1 / 1)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他,自然不知道,如果在原本的历史上,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郑福松一样选对了,名垂千古;而纵横一生的他,却是选错了,最终落个身败名裂,流放宁古塔而死的地步。

这时,郑芝龙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便又能平心静气下来,当即问起郑福松有关在北方的经历和见闻。

他问得很仔细,特别是对于朝廷的军队情况,以及辽东建虏的情况。最后才把郑福松赶跑,又和郑芝豹商量了起来。

等到晚间的时候,郑芝龙又召集心腹大将和他儿子郑福松一起,宣布了决定道:“后天一早,我就准备启程北上。福建这边的事情,就都交给福松了。他还年轻,缺乏历练,你们要尽心帮着他!”

郑福松一听,嘴巴一翘,有点不乐意了。

不过在这么多叔伯面前,他也知道分寸,并没有公开顶嘴。

郑芝龙的兄弟和心腹大将对于郑芝龙的要求,自然不会拒绝,一起应承了下来。

郑福松如今是福建水师总兵,官位高,意味着他手下的官职,也有了新的上限,对于他们来说,也都是好事。

郑芝龙的表情却还是没有放松,依旧严肃地交代他们道:“别的我不担心,你们要千万防着大员的红夷。我不在,水师又调去北方那么多,我担心红夷会蠢蠢欲动!”

大明沿海,每年的保护费都有上千万白银的收入,这笔绝对是巨款。之前的荷兰人被郑芝龙给打服了,他们也不得不给郑芝龙交保护费。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肯定会不甘心!

对此,郑芝豹当然心中清楚,便立刻带头说道:“哥,你放心,我们都会帮着福松的。”

郑福松听了,并没有害怕,反而眼珠子乱转,他好像记起来,兴国公说过大员是大明的地盘!

郑芝龙没管其他,把他立刻交接的事情都一一安排下去,然后便启程上京师去了。

这时候,张明伟已经哄得朱媺娖开开心心的,一家人见面也是其乐融融。

接下来,便是该干正事了。

506 放弃宁远(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26/110)

这个正事,自然就是组装蒸汽机进行实验了。

对于街头巷尾的那些有关新学吹牛的传闻,最好的反击方法便是用事实来说话。

虽然显微镜也可以,但是拥有的人太少,能通过显微镜看到微观世界的人,也是屈指可数。毕竟这些东西,现在也没法普及。

还有望远镜,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千里眼的证明。可是,就连这,普通人也摸不到。因为玻璃厂打磨出来的那些望远镜,都是要先配发给军队用的。这也是为什么朝廷官军这边,将领能尽量做到人手一个的原因。

如果蒸汽机能组装成功的,那带来的效果就绝对不一样了。摆在那里,动起来,都是可以无数人围观的,这就是对那些攻击新学传闻的最有力反击。

而且张明伟要组装的这个蒸汽机,当然也不可能是按照原本蒸汽机的发展顺序一个个从头来,当然是要挑选成熟的来做。

后世他写明末,无一例外都要攀科技。当初查资料的时候,自然也是去找最成熟地查资料的。

眼下张明伟让人打造的这些蒸汽机的零部件,就是在原本历史上,一八零四年时候,由英国特里维西克发明的高压蒸汽机。

当初他发明出这个高压蒸汽机的时候,被那个有名的瓦特传谣言,说高压蒸汽机容易爆炸,因此导致他的这个蒸汽机压根没有销路。

事实上,特里维西克的这个锅炉装有安全塞,也就是铅铆钉,温度太高时会熔化使蒸汽逸出,从而避免造成损害。

后来,他在加的夫作建了一条环形轨道,他的蒸汽机车就在这条环形轨道上开动,并找来喜欢新奇玩意儿的人乘坐,向他们收费。由此,他的这个蒸汽机车便赢得了世界上第一辆利用轨道的机车荣誉,被历史所铭记。

这一日,大明京师书院的实验室这边,就由锦衣卫给戒严了。任何人,除非兴国公同意或者有崇祯皇帝的旨意,否则都不能入内。

张明伟带着方以智、宋应星等人,正式开始组装蒸汽机,或者准确地说,是蒸汽机车。

零部件一共三套,虽然张明伟也给出了游标卡尺,还有零部件的具体大小。但是,毕竟他没有组装过,前世所查的资料,到底是不是完整,没有试验他也不知道。

因此,就只能是摸着来。

根据张明伟的指点,以圆柱体锅炉为基点,大齿轮、飞轮、烟囱、曲柄、活塞杆、十字头杆等等,都开始试着组装了起来。

真开始动手起来的时候,果然发现了一大堆问题。零部件之间的不契合,拧不动,装不上等等。

如果三套零部件都没有适合的,那就有等在边上的能工巧匠现场开始处理。

有的处理快的,简单处理下就能安装上,这一种,主要是零部件过大的那种。而对于零部件过小的,那就没办法,只能重新铸造,再进行人工打磨等等。

一如张明伟当初对崇祯皇帝所说的,要组装实验完成蒸汽机,五十万只是起步而已。

在张明伟等人忙碌这蒸汽机车的时候,有关这里的异常,自然也引发了有心人的关注。

毕竟有锦衣卫戒严,一看就知道有事情。

张明伟对于这些八卦的人其实也没想着隐瞒,甚至主动透露出了消息。

这么一来,京师这边就轰动了。

兴国公在做得东西,真得能日行千里?新学真有那么厉害?

对此,就京师的舆论来说,基于兴国公过往种种神奇,至少有一半人是相信兴国公会说到做到的。

而当这个范围再扩大,那相信兴国公的人就急剧减少了。

不管相信还是不相信,全都关注着大明京师书院那边,等着看结果。

就连崇祯皇帝,一开始还忍得住,可等了一些天没动静之后,也派了王二彪过去现场看着,然后一天一报。

万事开头难,张明伟对此是有预期的,也有耐心耗着,总之,组装的进度,在一点点地向成功迈进。

与此同时,在辽东盛京崇政殿内,满清的亲王贝勒等等,只要身份够的,全都在,使得崇政殿都显得有点小。

这么多人一起议事,很显然,这个事情非常重要。

珠帘的后面,已经不再是皇太极,而是布木布泰陪着她儿子福临坐着。对了,此时的福临,已经登基称帝,一如原本历史上,年号顺治。

对于珠帘外面的动静,布木布泰也在关心地听着,不过她基本上听不明白,怎么会这样呢?想不通!

在珠帘外面,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