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万历的大事都说了下,以此来确认这个位面到底是不是自己熟悉的那段历史?
“崇祯皇帝”认真听着,每一个问题,他都用力点头。他的每一次点头,张明伟的心中就多一下“咯噔”。
等到了后来,张明伟就不问了。因为他已经可以肯定,他是真穿越了,而且确实穿越到了他所熟悉的那个崇祯十五年三月份,离大明灭亡也就只有两年时间了。
他正想着,眼前这人,也就是崇祯皇帝,几次得不到“神仙”的肯定答复,已经有点忐忑,用那种非常殷切地期待神情,第三次确认道:“请问,您是上天派来帮朕的神仙么?”
这一次,听到这话之后,张明伟就开始认真地考虑起这个问题了。
他是一个历史穿越作者,人称“明末专业户”,更贴切一点叫“崇祯专业户”,专门写明末穿越历史的。也是如此,他对于明末历史,真没少查资料,因此才对这段历史了解得比较清楚。
之所以张明伟就逮着崇祯时期写,是因为明末这段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遗憾的一段历史。
在这段时间内,天灾人祸,兵灾连连,易子而食,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华夏大地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巨大伤痛。
更为关键的是,从这个时期开始,西方崛起,超越华夏不说,还把华夏踩到了脚底,瓜分华夏。哪怕后辈子孙自强自立,奋起直追,也一直遭受西方列强的联手打压。
华夏的后世子孙,真得太不容易了!
如果能在明末这个时候改变历史,那么一切都将不一样!
而之所以一直写崇祯,也是张明伟认为,崇祯皇帝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并能持之以恒地付之行动的皇帝。
崇祯皇帝的勤勉,他自认是做不到的。也是因此,他佩服崇祯皇帝的勤勉。只是很可惜地是,崇祯皇帝努力了,但却没有成功!
没有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大明王朝积重难返,也有崇祯皇帝的错误抉择。总之,明末的历史,有太多的遗憾了!
因此,张明伟想帮崇祯皇帝,改下那句话: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变为:努力了,就应该得到回报!
在后世,比较公认的一个说法,崇祯十五年,特别是塔山之战,明军主力全军覆没之后,大明就已经注定亡国了。
但是,张明伟通过查资料发现,并不一定!如果用后世的眼光来主导这段历史的话,未必没有救!
想到这里,张明伟忽然一惊,该不会老天爷让自己穿越到了明末,还穿越到了崇祯皇帝面前,就是让自己有这么一个机会来改变历史上的那么多遗憾吧?
只见张明伟手中拿起一个小的号角,凑在嘴边,大声宣布道:“陛下有旨,八大晋商身为明人,却资敌叛国,等同谋逆,诛九族!”
这个处罚,基本上是在所有人的预料之内。不过,兴国公接下来所说,却是出乎他们的意料了。
“大明如今天下大乱,死伤军民几万万之多,多少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483 阻击建虏
图尔格到底是建虏当中有名的将领,是满清八大臣之一。得到一个难以置信的结论之后,他并没有按照以往的经验,看不起明军,依旧领着军队去救援广宁前屯卫等城寨。
当然,他也没有缩在宁远城里固守待援。真要这样,就太无能了。
只是考虑了片刻之后,图尔格便当机立断,立刻领兵出城,往北而去,向登陆的明队发起攻击。
不管是什么情况,确保和锦州那边的通畅,这是他一开始就想到的念头。
如此一来,就算山海关那边过来的明军多或者少,他都会有应付之力。
……………………
从海上登陆的明军,自然是事先安排好的步军,由马祥麟统领。其中有五千白杆军,三千关宁步军以及两千京营军队,一共是一万步军。
马祥麟当然知道,一旦战船靠到岸边之后,便会很快引来建虏的攻击。
不过在觉华岛之时,这次战事的每个细节,都有传达到每个将士。让每个将士都知道,他们即将要做什么,怎么做。这样才能避免最大程度地慌乱,做到最快地完成截断宁远建虏退路的部署。
为了节约时间,运输船都是一艘艘地冲上沙滩,随后便是搁浅了。
这个登陆时间也是算好的,如今是退潮时候,等半天之后涨潮时,搁浅的船只便能轻易脱离沙滩。
早已等着的明军将士们,在船只一停下之后,便立刻往沙地上跳,然后几乎连滚带爬地用最快速度跑离沙滩,在各级将领的带领下,往官道那边冲过去。
一些特制的战船上,有一个个的木架子,就类似后世的吊车一般,把一辆辆偏厢车吊到沙地上,然后由人力连推带抬地搬离海边。
这些偏厢车里没有火炮,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阻拦建虏骑兵,起到一个防护作用。要不然,空地上步军去拦骑军,就太危险了。
大炮虽然是有,但是没法放在偏厢车里。要不然,偏厢车太重,就无法推离海岸线。最多只能是一些小炮,可以人力抬着走的那种,回头还会按在偏厢车上。至于红夷大炮这种,只能等要攻城的时候,才从船上卸下来了。
密密麻麻的大明船只,几乎是连在了一起,在海面上铺满了一层。桅杆林立,犹如在海上出现了一片树林一般。
后面的船只,没有空地可以靠岸,便按照事先布置的,就和已经靠岸的船只用绳索固定。随后,船上的明军将士便通过前面的船只下船。
所有的这些,都是事先经过推演。每艘船怎么做,也都事先有安排。
不过虽然这样,可也免不了有的船没有到位,从而引发局部混乱。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精心安排的这次登陆,在建虏反应过来之前,明军将士们,就都已经蜂拥上岸了。
马祥麟是最早一批登陆的,看着远处的建虏探马往这边过来,他压根没有一丝惧意,指挥着身后的手下按照计划开始部署。
其实,相对来说,是那些探马看到明军在这里大规模登陆之后,他们的脸上才是一片惊惧之意。
这种情况,他们从未见过!
于是,不断地有建虏探马立刻掉头,飞驰而去,或者是往宁远城那边,或者是往宁远中左所,甚至是往锦州而去。也不断地有建虏探马,从南北两边飞驰过来观看明军的登陆情况。
总之,从午后开始,突然之间,宁远这边的局势,随着明军的突然动静一下便紧张了起来。
马祥麟并没有指挥军队去攻打寨儿山堡,而是把手下部署在寨儿山堡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