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7 章(1 / 1)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讨论过,可是,还是无解。

张明伟听了,当即笑着说道:“这两道题目,是属于物理的范畴,其中第一题,相关的内容,其实我以前讲过,你们自己多去琢磨琢磨吧!”

言外之意,他还是不说!

这个结果,让坤兴公主等人都不由得有点失望,不过随后,她们又立刻转移了注意:以前说过第一道题目的?那是什么时候?

就这么的,她们就开始琢磨起第一道被他们忽略了的题目。

然而,又过去了三天之后,还是没人能解答出这两道题目。这种情况下,所有人都认识到,这两道题目的难处。

于是,京师百姓的讨论,就不再躲起来讨论,甚至在茶馆酒楼之类,也都公开讨论,说不定能讨论出个什么。甚至还有人觉得江南那边文风鼎盛,说不定那边的人能解答也不一定,就快马派人去江南那边悬赏答案了。

当然了,《明报》在全国各地的分社,因为距离的原因,刊印会慢一些,有关京师的事情,就晚了一点时间,同样会传播过去的。

大明京师书院的修建,哪怕人力物力充足,也不是说建就能建好的。

在这个期间,张明伟也有意继续给新学打广告,就又出了两道题目。

第一道题目是:火为什么在密闭容器中会慢慢熄灭?

第二道题目是:水能灭火,可是当少量的水滴到燃烧的煤炭等物上面时,火苗为什么窜得更高?

这两道题目,在后世是属于常识。可在这十七世纪,却是一个难以想象的问题了!

原本生活中就很常见的情况,就这么地被张明伟提到了公众视野内,对此开始琢磨起来。

不管他们能不能解答出来,至少给出这样的题目,会让一部分大明百姓对日常所见现象多去问为什么?

而这,就是一种科学态度!

在张明伟调教十七世纪古人的时候,远在山东曲阜衍圣公府,气氛却有点沉重。

一直以来,作为衍圣公,日子过得再舒服不过了。

享受着荣华富贵,不用担心政敌,因为压根就没有人会把矛头对准衍圣公。能有的问题,最多就是孔府里面自家的窝里斗。

比如在洪武七年的时候,衍圣公孔泾和曲阜知县孔希大争权夺利。要知道,在孔家中,唯一有,资格和衍圣公叫板的,就是同样世袭得曲阜知县了。因为原本曲阜知县也是衍圣公来的。

内部争夺的结果,其实最终也是可以预见的。曲阜知县没能争过衍圣公,被告到明太祖那边。

朱元璋就趁这个机会,赦免了曲阜知县,但是却把世袭知县改为世职,不过同时规定,曲阜知县仍由孔姓担任,由衍圣公保举孔氏贤良者送吏部选授,领敕赴任,世职知县改为流官知县。

毕竟是孔家人,朱元璋也不敢大改。

实际上,就算大改也没用,曲阜有衍圣公在,曲阜知县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对衍圣公府如何?因此,实际上,曲阜就是由孔家说了算。派外面的官员去担任都没用,除非是真得要对衍圣公动手!

从这点上来说,孔家在曲阜,比起那些土司的权力都要大,压根不用担心改土归流的事情。

可是,好死不死的,竟然出了一个兴国公,让当代衍圣公孔胤植感觉到了危机。

如今,京师传来消息,说孔大正被查,这更是一个信号,孔胤植就有点愁了。

453 此策甚妙

孔府,在大明,或者说在中华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

哪怕是改朝换代,只要拥护新的统治者,那么孔府依旧能荣华富贵。

更不用说,在其他时间段内,荣华富贵就更是稳如泰山。

朝堂上,哪怕权倾朝野的权臣,不管是当年的张居正,还是后来的九千岁,风光之后便是清算之时。

可孔府,享受荣华富贵之余,坐看朝堂争斗,可谓最是舒心不过。

之前的时候,不止是孔胤植,包括孔府中人,全都相信,只要还有文官,只要还有皇帝,孔家地位便不会有改变。

然而,让孔胤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朝堂上出现了一个比张居正和九千岁权势还要大的权臣,竟然开始出手对付孔家了!

这个兴国公,真得是太特殊了!以至于在孔胤植这边,真有点束手无策之感。

如果是一般的权臣,读圣贤书出身,要是敢对付孔家,那就是欺师灭祖,会被全天下的读书人所声讨。

可是,这个兴国公,突然冒出来,谁也不知道他是师从哪个大儒。要不然,一封书信过去,就能解决不少问题,最少也能让兴国公谈一谈。

除此之外,这个兴国公真得不知道怎么搞的,说是格物致知,竟然格出了那么多歪门邪道。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歪门邪道似乎还自成体系,有威胁孔家学说地位的迹象!

别的情况下?孔家都可以坐视不管?但这个兴国公的所作所为,是在动孔家的根基。

所以?孔家第一次参与进了朝堂上的事情。

孔胤植先是指使京师的孔大正去怂恿?让京师中那些对兴国公不满的人,纷纷上奏请封王爵?把兴国公架在火上烤。

不指望一次就扳倒兴国公,可高处不胜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却是可以用的。回头跌下来的时候?兴国公必定会跌得很惨。

但是,他没想到,这个事情压根就没成。并且还从这个事情中看到,当今皇帝对这个兴国公的宠信压根是有增无减。

没办法之下?孔胤植只好退而求其次?不再想着对付兴国公,却想着能不能打击兴国公的新学。只要不对孔家造成威胁,才不会管朝堂上的潮起潮落。

刚好,那个兴国公所吹捧的什么蒸汽机发生爆炸,还死了人?这就是个机会了。

但是,孔胤植万万没有想到?就只是鼓动人反对这个蒸汽机这么一件小事,竟然让兴国公放弃了剿贼这么重大的事情?立刻就赶回京师来。

从这点上看,这个兴国公对他的新学重视程度?远超其他。

这个事情?就更是威胁孔家的利益了。

为此?孔胤植收到孔大正的书信之后,还正在考虑下一步动作呢,就又传来了这个消息:孔大正被知府衙门逮捕问案而此牢饭。

表面上,这是孔大正自己的事情,但是,孔胤植却是非常明白,这是兴国公向他出手了。要不然,不要说区区一个知府,就是内阁首辅要动孔家的人,都会三思而后行。

“唉,大概情况就是这样!”孔胤植说着,对大堂内坐满的族老,叹口气说道,“这个兴国公,就是我们孔家的魔障,你们看谁有什么好办法?”

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