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随后便对崇祯皇帝说道:“这个蒸汽机的打造,必定会留名史册,为后人所铭记!陛下……”
说到这里,然后他转头看向大殿内的这些人,又笑着说道:“还有诸位,你们要不要一起?”
青史留名!谁不要,谁的脑子就被门夹了!
不过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他是铁定要留名史册的,因此,最关心的是其他人,比如堵胤锡因为和张明伟的关系也好,就不顾好意思不好意思,连忙问道:“国公,这当然是我等之愿也!可是,我等皆不会啊,如之奈何?”
说到这里,他试探着问道:“该不会,国公的意思,是让我们都拜在国公门下,然后一起打造这个蒸汽机?”
包括皇帝、内阁、司礼监、六部九卿等等,都成了张明伟的学生?
这个事情,张明伟自己都不敢想象,没想到竟然被堵胤锡给说了出来!
对此,张明伟当即哈哈一笑道:“我可没这个意思!你们要真成了我的学生来搞蒸汽机,那国事谁来处置?”
听到他的话,文华殿内便响起了笑声。
不过崇祯皇帝却是眼珠子在转,一脸感兴趣的样子。
他这辈子,当了十六年皇帝,做过与众不同的事情,已经有不少了。
一般般的不说,特别与众不同的,就有下罪己诏,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
这种事情,有几个皇帝能做得出来?可是,他走投无路之下就做出来了。
在遇到张明伟之后,知道自己会是亡国之君,全家都要死之后,便更是无所顾忌了。
张明伟随便立点功劳,便直接国公封出去?谁能有他疯狂?
还有派太子南巡,长江以北赋税不收国库,藩王要另封海外……
如此种种,换成以前,都是骇人听闻的事情。
但崇祯皇帝就做了,结果如何?不用当亡国之君不说,而且大明中兴的迹象非常明显!
因此,他觉得这文华殿内的人,全都成为先生学生,这个事情好像也很好玩的样子!
当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知道张明伟来自后世,张明伟的学问,那是无价之宝,能把大明带到像纪录片那样的世界中去!
有这个基础在,他对新学是绝对支持的。
崇祯皇帝在这么想着,张明伟却没有让这么疯狂的事情发生,太高调了!
就听他笑着对堵胤锡说道:“我的意思,这个事情由你们来倡导,甚至出钱也行,成立一个研究院,我保证把蒸汽机打造出来。这样,史书上记载这段历史的时候,你们就都上去了!”
听到这话,堵胤锡等人,互相看看,都在考虑兴国公这个建议怎么样?
然而,崇祯皇帝却是等不及,看他们一时没有说话,便立刻对张明伟说道:“不用这么麻烦,朕下旨设立大明皇家研究院好了,给先生拨地,拨钱,要人也行,全国各地皆由先生挑选。如何?”
“……”其他人一听,顿时傻眼了,就这么犹豫了一会的功夫,皇上就开了这口,那还怎么好和皇上去争了?
这皇上,真是太凶悍了!
堵胤锡心中感慨着,忽然灵机一动,便立刻对张明伟说道:“国公不是要传授新学,开宗立派么?那下官犬子平时就有兴趣,师从国公,可否?”
左懋第一听,对啊,这样也是可以的,自己没法蹭兴国公,可是,自己不是有儿子么!
于是,他也连忙说道:“下官犬子也愿意师从国公,可否?”
其他人听了,自然不甘落后,纷纷跟着说了起来。
兴国公的能耐,那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崇祯皇帝强力支持,充分信任,且兴国公自己也是胸有成竹,会用新学改变大明,还是那种划时代的变更。
就算没有这些,以兴国公如今的身份地位,送儿子过去,也是一种联系感情的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看着他们在那表态,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就有点傻眼了:他也想,可是,他没啊!
那些干儿子什么的,他压根想都没想过。
忽然,他心中一动,便也跟着喊了起来:“咱家的儿子也师从国公,可否?”
一听这话,包括崇祯皇帝在内,不由得都转头看向他,都是一脸地疑惑?
看到这样子,他便连忙解释道:“咱家肯定挑选一个最聪明的子侄过继过来,保管国公满意!”
好吧,连太监都动了这样的心思。
张明伟心中如此想着,便也来者不拒,当即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这样好了!朝廷这边,设立大明皇家研究院。场地,资金全都有大内或者朝廷国库拨给。我另外设立大明京师书院,用以传授新学。择其中优秀者入大明皇家研究院去研制蒸汽机!”
崇祯皇帝一听,很是感兴趣,便忙又问道:“先生,那这个大明皇家研究院该做什么呢?只是蒸汽机么?打造出来后,这利润归谁?”
张明伟已经有腹案,便给崇祯皇帝说了起来。
好家伙,这文华殿内的议事,说着说着,话题就偏了!
不过大殿内得这些人,压根都没注意这些细节,都在旁听,甚至不时插个嘴。
说到后来,一个方案便慢慢成型了。
就是在张明伟提议的基础上,这个大明皇家研究院里面的人,要给官,给品级。研究成果,可以由大明皇家研究院下属的商社负责生产,销售。所得利润归于国库和大内,并且要分出一部分利润,用于奖励大明皇家研究院的研究员。
当然了,为了公平起见,能入大明皇家研究院的,不止是张明伟要成立的大明京师书院的优秀学生。别的书院什么的,也都可以,前提是有能耐能进得去!
这个方案,基本上都是张明伟构思出来,在场的这些人补充而成。
451 最早黄牛党(为淡看风云之巅白银盟加更8/110)
跑偏了的御前会议,一直商议到黄昏时分,才算是结束了。
对于这次的会议,其实外面很多人都有在猜测。
他们在想着,估计是兴国公要出手,对于之前闹事的人,特别是国子监的监生要动手了。
之所以这么猜测,是因为昨天北直隶知府衙门在锦衣卫的监督之下抓了衍圣公的亲侄子孔大正。
这个事情,在读书人的圈子里,影响还是很大的。
一般来说,谁都不会吃饱了撑的,去动和衍圣公相关的人。
知府衙门的衙役,大张旗鼓地去抓人,并且这些衙役等相关的人,又不会保密,自然很快便传开了。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兴国公动手的一个信号。
在一般人看来,兴国公听到京师这边的事情之后,连流贼都不去剿灭,军权说放下就放下,然后就跑来京师,肯定是非常看重。含怒出手,那必然是要血流五步或者千里的,反正肯定是要流血。
动了孔大正,这就是先兆。
随后,大明高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