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怎么,都理解了?”
听到他再问,终于有一个文人出列,向张明伟行礼之后,声音不大地问道:“国公,这册子上的内容,怎么学生觉得觉得这是不是有点低贱了?”
“低贱?”张明伟一听,重复确认道。
话一说出口,他便明白了。
这个时代的人,虽然说得好听,说什么地方父母官。
其实,就压根没有把地方百姓当成子女一样去对待的觉悟。
或者说,在他们的意识中,是把自己当地方百姓的父母,也就是要被地方百姓孝敬,供着的那种。
虽然都是父母官,但是其中的含义完全不同!
想明白了这点,张明伟便严肃地问他们道:“本朝海瑞海刚峰,名留史册,为百姓所爱戴,你们觉得,他平日里所做之事,可是低贱?”
海瑞的官声,那绝对是第一的。他从一个地方离职,百姓都是堵着路不想他走的,哭着送行。
也是因为他有这么大的好名声,因此,哪怕他做出了封建王朝最出格的事情,却也没有被杀头,或者抄家灭族之类的。
对于明朝的官员,他们可以不学海瑞,可却没法去喷海瑞,最多只能暗地里去海瑞的私生活上抹黑一下而已。
此时,听到兴国公提了海瑞的例子,于是,这些文人,便都沉默了。
他们沉默,张明伟却不沉默,当即表情严肃地说道:“要把化为之地治理为熟地,让化为之民对朝廷认可,高高在上的话,可能行?何为亲民官?何为父母官?就是要为百姓解决问题的官,才是亲民官,才是父母官,才能把地方给治理好了!”
顿了顿,语气稍微缓和一点,张明伟接着又说道:“按理来说,这些道理,就不应该由我来对你们说,你们应该都懂的。如果你们做得不好,回头自然会问罪你们!”
“但是,我不想因为一些人而让蜀地之安定重启波澜!”张明伟说到这里,声音便又大了一分,意为强调道,“因此我特意写了这份册子,包括文武两途。要你们真心扑在地方上,针对地方开始你们的治理。土司领地的特殊性是显而易见的,你们要有针对性的治理,而不是一刀切。”
说到这里,他看到这些文人没一个抬头,便又给他们一个甜枣道:“如果你们连土司领地这样的地方都能治理好,那我相信,你们调回中原、江南去当官的话,也肯定能当一个好官!”
一听这话,果然不少文人立刻抬起头来了,脸上带着惊喜。
张明伟心中明白只讲道义,不讲利益,终归是不行的,因此继续发馅饼道:“我实话就告诉你们吧!能真正当好地方父母官的官,朝廷是急缺的。如果你们能证明自己,提拔便是必然的事情。并且同等条件下,条件艰苦的地方出来的官员,会获得的。只不过以前的时候,压根没人把这个当回事。
但是,如今兴国公如此郑重地提出来,那就是一个非常重视的事情了。这个时候,他们才会意识到,哦,原来是有这么一回事!
写在册子上的内容,还都是大白话,这些文人当然明白其中的意思。如今又经过兴国公的解释强调,他们便明白了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虽然比较浅薄,却也确实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于是,这些文人便抓着机会,开始给兴国公表决心了,就好像刚才压根没人质疑过一样。
“国公放心,不就是要让治下百姓能有吃的,有穿的么?学生必定能做到。”
“如果找不到教书匠,学生亲自教他们读书识字,也算是一桩美谈了,此乃学生之愿也!”
“学生既然是地方父母官,必定不会只坐在衙门里,如此何以知道民生之疾苦,此绝非学生之作风!”
“”
耐心地听着他们表态,这也是应有之意,感觉差不多了,张明伟才摆手让他们差不多得了,然后转头看向武将这边,对他们说道:“你们要做的事情就比较简单了”
刚才在看热闹的这些武将一听,便立刻昂首挺胸,聚精会神地听了起来。
“第一,领兵前去平叛,要注意团结地方百姓。只有在当地百姓的配合下,你们的剿贼才能顺顺利利,事半功倍!”
说到这里,张明伟便重点强调道:“那强调军纪的曲子,三大纪律七项注意,可是说得很明白的。如果有人违法乱纪的话,军法是无情的!我建议你们,多唱唱,让百姓知道朝廷军队是怎么样的。另外,如果地方百姓有困难的,你们该帮忙的时候,也可以帮忙一下,不要袖手旁观,真得只管剿贼!”
军队上就和文人完全不一样了,张明伟这一说完,这些武将便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大声回应道:“末将遵命!”
声音之大,都把边上的好些个文人给吓了一跳。
不管怎么样,这些人,基本上就是张明伟自己带出来的军人,就按照后世子弟兵那样的培养模式培养,虽然肯定达不到,但有进步,张明伟还是满意的。
因此,他在听到回应之后,便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第二,剿匪之后,就是协助地方官做好治安的事情。什么时候局势稳定,不需要军队了,那就是你们升迁之时!”
这是给这些武将的承诺了,这些武将听到,自然是满心欢喜,那回应的吼声便更大了:“末将遵命!”
随后,张明伟便让这些文人武将,彼此熟悉一下,直言告诉他们,可以自己选取搭档报上去。
就蜀地目前的局势来说,除了李自成所部那边控制的地盘之外,绝大部分土司在成都一败之后,几乎是只身逃回领地去的。
他们在领地内或许还有留守的军队,当肯定不会太多。就凭他们的战力,要想和朝廷正规军队硬碰硬,那是绝对做不到的。
加上张明伟又用了他最惯用的一招,出兵之前先来波舆论攻势,把那些俘虏放回去,就是要瓦解土司头人的内部。
因此,就土司领地这边的情况来说,就有点类似于后世解放战争之后的各地剿匪战了。
张明伟要是领着大军一处处地去横扫,就太费时间了。
为此,他就决定从军中抽调小分队,基本上是以千人为单位,个别土司领地大的,那就再多一些正规军,带着这些文人,也就是地方父母官,直接就去了。
只有这么做,才能迅速平定蜀地这边土司的领地。
说起来,这似乎也亏了左良玉。
要不是左良玉去鼓动那些土司造反,这改土归流还真不一定能实施。没有理由的强行实施,道义上会被地方百姓认为是欺负他们,团结起来就难办了。
而如今,他们造反,那改土归流就是名正言顺了。
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