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兴国公有什么想法?
唯独跟随张明伟的那些将领,脸上露出微笑。因为他们已经见识过,兴国公最擅长的是什么!
果然,就听到兴国公对秦翼明说道:“我的打算,就是先妥善安顿成都这边,让蜀地百姓都知道,我领着朝廷官军进蜀地,不是来杀人,不会给他们带来苦难,而是给他们过好日子来的。如此,只要人心皆向朝廷,哪怕是那些土司,只要他们治下的百姓不听他们的话,就想着在朝廷的治下能过好日子,那么,那些土司又能翻起什么风浪?”
听到这话,秦翼明不由得有点傻眼。这种不是都是套话么?国公是当真了?真要这么做,又岂会那么容易?如果容易的话,以前早就有人会这么做了啊!
秦良玉也是微皱眉头,她当然知道,国公这策,其实乃是釜底抽薪之策,真要成功的话,还真不怕那些叛乱土司继续躲在深山中造反了。无水之鱼,又能蹦跶几时!
可是,真要做到那种程度的话,又怎么可能?
还有,李自成所部贼军,确实都是精锐,如果给了他们反应时间,有了充足的准备,想要剿灭他们,又不知道要花费多大的代价才可能实现!
这么想着,秦良玉觉得国公对她恩重如山,有必要提醒国公,必须注意下真实情况,而不是流于表面的那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太难了!
可谁知,她还没说完,就见到李定国站出来,由衷地说道:“国公在蜀地也用此策,真乃蜀人之福也!”
一听这话,秦良玉立刻便听出了其中的关键,“也”用此策?那岂不是说,在别的地方已经实施,而且是证明行之有效的法子?
明白了这一点,她顿时非常好奇,就想知道兴国公到底会怎么做,让蜀人,不管是什么族的,都能归心朝廷?
因此,她便竖着耳朵听了起来。
张明伟听了,点点头道:“各部先按惯例,查封账册,丈量土地,整编军队。不过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田见秀?”
听到点名,他们四人便立刻出列,抱拳候命!
张明伟看着他们四人,严肃地对他们说道:“你们四人,各领一军,向东进发,不需要快,如果贼军抵抗,不用交战,只需多加宣传,准贼军投降。顽冥不灵的,我亲率大军到了之后,便不再受降!”
“末将遵命!”四人一听,便立刻抱拳领命道。
看着他们,张明伟想了下,便又提醒道:“你们要注意一点,就是小心贼军假降。我不要求你们打败收编多少贼军,就是给贼人以压力便是足够。至于宣传之法,军中锦衣卫只会安排!”
现在每个军中,锦衣卫校尉都已经下到总旗级别。就是田见秀军中,也是如此。他们担任的工作,虽然名义上还是监军,可实际上,比起原本的监军职责,要做得事情不知道要多多少,甚至还在空闲时间,都会教将士们识字。
而在锦衣卫本身来说,张明伟定下的规矩,也是只有下到军中任职之后,才有升迁的机会。只是在锦衣卫衙门待着,升迁的可能,不是没有,而是会少很多。
对东边的流贼,就这么安排了。不过对于其他地方的土司领地,张明伟就没安排。
军议之上,他已经开始安排成都这边的情况。总结起来,就是割地方乡绅的肉,包括蜀王这个大头,用此先补普通百姓,包括那些俘虏。
这样的事情,也必须要由他本人坐镇才行,这也是为什么他没有立刻出兵其他地方的原因。
与此同时,在顺庆府的李自成,终于收到了来自各地的消息。
369 祈祷(为吟诗叹离别加更2/2)
一开始的时候,李自成收到了刘宗敏派人急递回来的消息,说孙传庭开始反攻。
当时,李自成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情是非常地好。
他最怕的是,孙传庭一直龟缩在那里,耗着时间,那估计最终急的是他了!毕竟时间不在他这边,必须要在开春之前攻占剑门关,最不济,也要堵住剑门关也成。
如今离开春还有一段时间,孙传庭便开始反攻。在李自成看来,那便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孙传庭所部连续以来损兵折将,就连高杰那个狗东西都被枭首,朝廷官军的士气低迷。如果孙传庭不取得一些胜绩的话,军队因为士气低迷而崩溃的可能性,那也是很大的。
也就是说,不是孙传庭想打,而是他不得不打!
由此,李自成和宋献策商量之后,便立刻传令给刘宗敏,让他示敌以弱,假装被孙传庭打得支撑不住而后退,吸引孙传庭手下追击,然后再以雷霆之势击败,至少也要截住追出来的朝廷官军。
不过这道军令才传过去没多久,刘宗敏的急报便又到了,说孙传庭没有上当,稍微取得一点胜仗,便又缩回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李自成直骂娘,甚至对宋献策都有点不瞒了:“你看看,我都说了,孙传庭那狗贼那想真得打?如今,稍微安抚了一点士气,便又退回去了!你是不知道,我和这孙狗官交手那么多年,我能不知道他?整一个老奸巨猾的狗官!”
听着他在骂,宋献策无言低头。虽然他心中想着,如果没有你的首肯,这军令能出去么?不过,显然是不能顶嘴的,只能默默承受。
李自成在发泄怒火之后,便立刻传令,既然孙传庭是铁了心坚守到底,那就全力进攻,时间有限,不计代价也要夺下剑门关,至少也要打到剑门关下!
然而,他这道军令才发出去,就收到撒出去的探马消息,说西北方向发现了朝廷骑军的踪迹,许多,非常多!
说真的,对于这个消息,不管是李自成还是宋献策,一开始压根就不信,感觉是探马看错了。毕竟左良玉也在派兵攻略西北,他的手下,就有不少是原本朝廷的官军,穿着军服,远远地,真假难辨。
结果,又陆续有消息过来,同样的消息,说是发现有大量朝廷骑军的踪迹,往成都而去。
如果一次有可能是搞错了,那么多次的话,就绝对不可能搞错!
这么一来,李自成和宋献策就紧张了。立刻就着地图,开始分析起这支突如其来的朝廷骑军。
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有一个问题,是他们想不明白的。
这支骑军从哪里来?为何会突然出现在西北方向?等到发现这支骑军的时候,最先的地点,都离成都不远了。如今算起来,估计早已到成都了!
“难道是孙传庭那狗官藏起来的骑军?”李自成疑惑地问道。
宋献策听了,毫不犹豫地摇头说道:“军报中说,至少有三万以上的骑军,如果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