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4 章(1 / 1)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想到是从那兴国公身边走出来,看样子也没人看押,那基本上就只有一种可能了。

“人心之所向,你应该也看得明白,再打下去只会苦了百姓!”李定国听了,便立刻大声向城头上喊道,“兴国公已经答应我,只要义父和兄弟们真心接受招安,朝廷就会既往不咎。”

城头上的人听了,刘文秀还没回答,他身边的一员将领却勃然大怒,大声喝道:“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的人,不忠不义之辈,还敢来劝降,我呸!”

李定国自然认得,此人乃是刘文秀手下的猛将祁三升。

听到他责骂,李定国早有心理准备,便立刻大声说道:“我这是给你们找一条好的出路,何来不忠不义之说?继续反下去,难道你觉得,能打赢国公所领的朝廷官军?继续反下去,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就只有生灵涂炭而已!”

谁也没想到,他会这么说。一时之间,城头上的人都没有说话了。

见此情况,李定国便立刻又说道:“想必你们也听到不少有关朝廷的消息,知道朝廷已经改善了不少举措。之前在我军前,百姓天天喊话,还为开战,军中逃卒严禁不绝。你们难道看不出来,今时不同往日了么?民心、军心,皆在朝廷那边。”

事实上,其他地方的流贼军中,情况要比李定国所部那边好不少。但是,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听到他这么说,城头上,还是没有人开口。

他们都是久经战阵的人,自然看得出来,他们要想打赢这次的朝廷官军,真得是太难了。

而在城头下,李定国便又把他的遭遇给说了一遍,包括兴国公出迎他的事情,也都说了。

这事儿,听得城头上的人不由得大感意外。要不是一直和李定国相处,他们都以为李定国和那兴国公背后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要不然,李定国怎么可能会如此受到当朝国公的礼遇?

这种事情,其实也没必要骗他们。因为这算是大事,回头一问可知。且那个兴国公就在后面看着,如果李定国没说实话的话,那兴国公肯定会不满他这么说的。

李定国在说完之后,便恳切地说道:“我这正是为了你们好,要不然,我何苦过来讨骂,学那李来亨便是了!”

城头上的人,还是在沉默,并没有马上答话。

张明伟见了,便想上前,却发现身边的人很紧张时,就派了刘金过去,向城头上大声喊道:“国公说了,抗拒只有死路一条,接受招安,想要荣华富贵,封妻荫子,将来有一天能衣锦还乡的,就去保家卫国!祸害百姓,祸害同胞,算什么英雄好汉,死了都会被人唾骂!”

有李来亨的这个榜样在,更不用说,还有李定国,因此张明伟不用过多解释。

要不然的话,他们肯定会担心一旦真得被招安,万一朝廷算账怎么办?

城头上的人,听到这话之后,都抬头看了下远处的兴国公。随后,就听刘文秀转身问身后的这几个人道:“你们的军心可稳?之前收了多少罗汝才的人马?”

很显然,他们已经知道罗汝才的人马靠不住了。

听到他这话,祁三升苦笑着开口回答道:“大王把我们急调过来,到了才说这事,都还没来得及处理呢,朝廷官军就杀来了!”

言外之意,自然是对军心没有把握了。

其他人的意思,差不多也是如此!

刘文秀听了,看向城外李定国,心中更是明白,随着李定国这样的人都投降了,这更会影响他这边的军心士气。

可以说,武昌城这边的战事,还没有打其实就已经有结果了。

想到这,刘文秀不由得在心中说道:“义父,你怕是万万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一个局面吧?”

332 反击

刘文秀擅长稳定军心,这是张献忠把他急调过来的原因。但是,也真是因为如此,他才比任何人都清楚,如今的军心如何!

如果李定国没有投降还好,可随着李定国的投降,并且他还亲自跑来武昌城下劝降,这对于武昌城内的军心影响就更大!

如果坚持不降的话,在朝廷官军的攻打之下,武昌城也不可能守得住。

而眼下,却是有一个机会。李来亨,李定国便是榜样!

这么想着,刘文秀便在心中叹了口气,终于开口对李定国说道:“我们降了!”

一听这话,李定国顿时大喜,便立刻回应道:“文秀,那我们还能一起为国效力,看看谁先搏他个封妻荫子之功!”

说完之后,他才回过神来,便立刻诧异地问道:“义父呢,义父不在城里?”

刘文秀听了,摇摇头说道:“义父把我急调回来,他则去汉阳了!”

李定国一听,便立刻调转马头,驱马来到李定国面前禀告道:“城内就只有刘文秀的人马,愿降朝廷,为国效力。我义父已不在城内,去汉阳府了。”

张明伟听得大喜,武昌府不战而下,刘文秀接受招安,这个结果是他最愿意看到的。至于张献忠跑了,他才不怎么在意。

于是,他立刻传令,让周遇吉准备接受刘文秀的投降。

不是他不想再派军队去追击张献忠,而是从黄州府那边发起突然攻击之后,一路上狂飙突进,一直打到武昌城下,一路上投降的流贼,加上这武昌府内的,估计要超过三十万了。

张明伟所部人马才五万左右,不能在浪了,否则万一有问题,后果是不堪设想,会被翻盘的。

必须要先安顿下接受招安的流贼,等其他各路朝廷官军都来武昌府汇合,然后才能继续西进追击张献忠所部。反正把张献忠往西赶去,最好是赶进四川,再把所有流贼和叛军瓮中捉鳖,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没多久,刘文秀带着城内最高级别的一众将领,没有携带武器,前来见兴国公。

这一次,虽然没有像李定国那样夸张,但是也没有差到哪里去。

张明伟下马,在众将簇拥下迎过去,大声笑着说道:“文秀一颗仁心,免去兵灾,还大明百姓一个安宁,此等弃暗投明之举,必定为百姓所称颂!”

刘文秀没想到自己都还没来及说些请罪的话呢,这位权倾朝野的兴国公竟然就夸起他来了。顿时,他心生感激,对于做出投降决定的想法不再后悔,连忙谦虚地请罪。

在国公的身边,还有李定国在,他插个一嘴,那也是其乐融融,气氛非常地融洽。

就这么的,武昌府不战而下,城内的流贼,看到刘文秀、李定国都跟在兴国公的身边巡视全城,这让他们也都非常地安心。

由此,接受招安的整个过程,都异常地顺利。

两天之后,夜不收回报,说张献忠确实是在汉阳府那边。

虽然对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