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0 章(1 / 1)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上,就算建虏不出兵,阎应元这边也是要执行张明伟给出骚扰辽东腹地的战略。

这一日,在海防游击顾三麻子准备好了之后,阎应元便做出了决定,亲自领着他手中仅有的四千骑出征。

说起来,原本还没有这么多骑兵,是张明伟随口安排了人去关外收集战马,果然得到了一部分,就被山永巡抚左应选把战马都分到了阎应元这边,才算是凑齐了这四千骑。

校场上,阎应元骑马慢步走在这些骑兵中间,一边检阅他们,一边大声地说道:“如今朝廷在处处用钱的时候,还给你们补足了以前的欠饷,之后的军饷也是按时发放。前不久更是修改大明律,增设大明军卒抚恤优免条例。此等事情,更是闻所未闻!”

“在我大明朝当兵,乃是最好的一份差事了!人皆感恩,如此方是人。我阎应元得朝廷赏识,心中便以决定,大丈夫,马革裹尸,此乃我辈军人最好的归宿。朝廷对我们寄予厚望,期望我们能挡住建虏,不再让他们为祸国内。”

“这次出征,便是这个目的,唯有死战,打疼了建虏,让他们知道,我们大明军人,如今可是不一样了。不达此目的,我绝不还师。你们要想封妻荫子,想要保护你们撤入关内的家人,就不要存着活命念头,随我一道,以死战之,方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关宁军从来没有主动出去打过建虏,更不用说如同此次一样要出征辽东腹地。阎应元担心军中不安,便有了这番出征前的讲话。

不过他没想到,在他说完之后,这四千关宁军忽然一起发出了吼声:“死战,死战”

不是关宁军天生就怕建虏,他们哪个人不是和建虏有深仇大恨。可是以前的时候,吃穿用度都无法保证,只有将领的家丁才能保证这些,如此一来,军中有战力的自然要以将领的意思为主。关宁军中的将领,哪个想出征辽东腹地?没有!那关宁军自然也就不会这么做了。

如今不但军饷没有一点克扣,甚至都不用担心战死后的家人,大明军卒抚恤优待条例,那可是写进了大明律的,如此一来,都没有了后顾之忧,谁不想着找建虏报仇,给关内的家人一份平安?

大头兵的,命本来就贱,大帅都要死战,更何况他们!

因此,此时阎应元看到士气可用,便也不耽搁,回到点将台前后,看着眼前的四千骑兵,便准备下令出发。

此战,如果说他没有顾虑,那也是假的。当然,这个顾虑不是说他怕回不来,怕死。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他阎应元从区区典史直接提拔为山海关总兵,此份知遇之恩,唯死报之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阎应元只是怕,他离开了山海关,而建虏万一大举来犯的话,如果山海关陷落,那他阎应元就百死莫赎了。

可是,此次出征辽东,同样事关重大。如果他不亲自去,他担心最终只是给辽东建虏挠痒痒而已。不但失去了战事突然性带来的好处,让以后的建虏有了防备,甚至可能无法起到牵制建虏主力绕道蒙古草原。

在衡量之下,他最终还是决定,让他举荐过来帮他的陈明遇严防死守,算是权衡之计了。

他这么想着,真要下令出发时,忽然有一骑快马而至点将台,向他禀告道:“新任辽东游击李来亨领一千余骑兵前来向大帅报到。”

一听这话,阎应元不由得大喜,他正缺骑兵呢,这就又来了一千多骑兵,这正是太好了。

骑兵多了,对于此次战事的把握就更大。

于是,他二话不说,立刻传令,让那辽东游击过来校场这边。

李来亨一路上并不耽搁,甚至可以说,已经尽可能快地赶路,全军都是风尘仆仆。来到校场上,看到这个架势,他便知道,自己稍微来晚一点,就可能赶不上了。

原来朝廷的官军,还真会主动进攻建虏!李来亨心中想着,又一次改变了对朝廷官军的想法。刚才还没过来的时候,他就听到了“死战”的吼声。

这个吼声,他能听出来,并不是随便喊一下的那种。作为打惯仗的人,对此是敏感的。

看到点将台上,主将也是一身戎装,看着要出征的样子,对于这种好汉,李来亨同样是欣赏的。便立刻翻身下马,双手抱拳禀告道:“辽东游击李来亨,奉兴国公之命前来报到,参与辽东之战。”

说完之后,他还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双手递给阎应元道:“这是兴国公给大帅的信。”

阎应元一听李来亨是兴国公派来的,更是有好感,便立刻微笑回应,拿过信件先看了起来。

他万万没想到,这个李来亨,竟然是李自成所部流贼中的悍将,有感于朝廷之变,不想天下继续大乱而民不聊生,弃暗投明,被兴国公封了辽东游击,不想打原来的同伴,自愿前来辽东打建虏。

如果是别的将领,可能对李来亨的来历会感到鄙视,毕竟是流贼出身。然而,阎应元本身就是典史出身,骤然提拔。在一般人眼里,其实出身也低。

因此,阎应元对于李来亨的来历压根不介意,甚至还有一丝敬佩,没想到他小小年纪竟然能分清是非。这弃暗投明的事情,又不是被俘之后投降,是非常难得的了。

另外,张明伟在信中,也给阎应元说了。李来亨出身流贼,刚好擅长流动作战,是攻打辽东腹地的主帅最好人选。因此,这次出征辽东腹地,可以以李来亨为主将。

张明伟之所以写这封信,主要的目的,也是考虑,在原本的历史上,阎应元是以守城著称。如果可以,他是希望阎应元守着山海关,确保山海关不失的。

兴国公的意思,阎应元绝对是非常重视的。

于是,他也没什么其他考虑,立刻便把兴国公信中的意思给李来亨说了,并开门见山地问李来亨道:“如若按国公安排,你来领军,你会怎么做?”

如果能通过他的面试,他便能放心。要不然,第一次出征辽东腹地事关重大,哪怕是国公举荐,他也是有疑虑的。

李来亨一听,心中不由得有点意外。他没想到,那位兴国公竟然如此看重他,还考虑把天下闻名的关宁铁骑交给他来统领。

如果一般人来说,会对此感到惶恐。然而,你可以说李来亨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好,还是他真得想要立功,总之,他听了之后没有丝毫惧意,昂首答道:“不动则已,动如脱兔,迅雷一击,随即远遁,飘忽不定,不给建虏反应便是。”

类似的战事,可以说已经经历过很多次。

顿了顿,李来亨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