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
看他满脸好奇,孙传庭的心情正好着,便迅速把捷报递给他看。而孙传庭自己,手指有规律的敲着桌面,显然在思考着。
过了一会儿,高杰看完捷报,非常诧异的对孙传庭说道:“这开封之战,怎么感觉赢得有点莫名其妙!是那李自成自己作死,再送上来这场大捷!”
“错了!”孙传庭此时已经想明白,并对高杰说道,“兴国公运筹帷幄,从一开始就占据了步步先机,就算没有李自成火并罗汝才,他也是早晚一败!”
看到高杰有点不明白的样子,孙传庭便有解释道:“国公占据地利,又夺得人和,民心,军心之所向,皆在国公这边。那李自成显然是坚持不下去,才会想着火并罗汝才。就算他的如意算盘打响,吞了罗汝才的人马,还有那瘟疫不爆发,最终也不可能打赢兴国公。”
高杰还是听得迷迷糊糊,他只知道一点,按照总督大人的意思,一切都在兴国公的掌控之内,胜负早有定数。
解释了这么多,已经是孙传庭的上限了。高杰虽然还不明白,他也不会再解释。只是自己在那琢磨着,显然从这开封之战中,他受益匪浅。
过了好一会儿之后,孙传庭才回过神来,并对高杰说道:“中原大战,有兴国公在,流贼再不可能兴风作浪。我们全军北上,先去教训那些蒙古鞑子。”
“末将遵命!”高杰听了,连忙双手抱拳领命,随后快步离去准备北上。
看到大堂内只有自己的心腹家丁,孙传庭便低声喃喃自语道:“兴国公如此厉害,我也得更加用心才行!”
几乎与此同时,八百里加急也传到了京师。
“什么?”崇祯皇帝一听大惊失色,“蒙古鞑子入侵,大同沦陷?”
“回陛下,急报上是这么说的,新任大同总兵还未上任,蒙古鞑子几年未曾进犯,突然进攻实属意料之外。”通政使连忙回答道。
原本的大同总兵王朴,所部人马在松锦之战中全军覆没。因此大同那边兵力空虚,沦陷其实并不意外。
兵部尚书闵洪学也出列奏道:“蓟镇,张家口一线,全都遭到蒙古鞑子的攻击,由此可知,虽然秦地那边还没消息,很可能也受到攻击了。微臣以为,如此大规模的攻势,很可能是辽东建奴的试探。”
因为离得更近一些,山永巡抚左应选那边最早有消息,说长城沿线都受到了蒙古鞑子的攻击。
听到闵洪学的这些话,崇祯皇帝不由得更是担心了。
刚刚之前的时候,他收到张明伟的捷报,那是高兴的不得了。可转眼之间,蒙古鞑子竟然又来搞事,实在是让他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
看到他担心,底下议事的臣子,便纷纷出列奏对。
“陛下,请速调兴国公所部北上,保京畿之地的安全。”
“陛下,臣附议。如今唯有兴国公所部精锐才能击退如此大规模的侵犯!”
“”
听到这么多臣子都要求调张明伟所部,说真的,崇祯皇帝确实是有点心动的。可是,他有本能的感觉到,这样做好像不妥。
如果这个时候把兴国公所部调回来的话,刚刚吃了大败仗的李自成所部必定卷土重来,就又和原来一样了。这样的情况,当然不是崇祯皇帝想看到的。
然而,这么多官全都在劝他,总之,理由就是兴国公厉害,蒙古鞑子这么大规模的进攻,唯有兴国公这个大明的顶梁柱才能化解此次危机。
如果不能重拳出击,那么很可能蒙古鞑子未走,辽东建虏就跟着来了。
崇祯皇帝是记得,张明伟有跟他说过,年底的时候,建虏是会入侵的。
这么想着,他还真担心了。要是有兴国公在身边,他就能放心很多。
看到崇祯皇帝这样子,那些劝说崇祯皇帝要把兴国公调回来的武官员,就说得更起劲了。
278 孤家寡人办不成事
然而,就在这时候,内阁辅臣堵胤锡出列,大声奏道:“陛下,凡建议调回兴国公所部的人,其心可诛,臣请陛下治他们的罪!”
一听这话,华殿内顿时为之一静,随后,一群官便炸毛了。
这么耸人听闻地说话,这还了得?
那些提议调回兴国公所部的人马,顿时就怒了,他们正要回喷之时,崇祯皇帝却先开口问道:“堵卿何出此言?”
这话实在太过激烈,就连崇祯皇帝,都是吃了一惊。
堵胤锡听了,立刻便回奏道:“陛下,如若现在调回兴国公所部,那么平定中原流贼之乱,便会前功尽弃。不但如此,兴国公目前正在做的清查挂靠粮田逃避朝廷赋税,清查隐户,安置流贼军屯这些事,也将半途而废!如此一来,我大明之太平,便将遥遥无期!”
说这话的时候,堵胤锡语气很坚决,让人听了就觉得他非常相信这点。
崇祯皇帝一听,顿时一惊,这一点他是没有想过的。
而刚才提议调回兴国公所部的人中,崇祯十三年状元,翰林院修撰魏藻德当即厉声反驳道:“臣请斩堵胤锡此獠,危言耸听,恐吓陛下。”
“臣附议!”其他官听了,便纷纷出列,跟着一起对付堵胤锡。
一时之间,华殿内,群情汹汹,这么多人弹劾堵胤锡一个人,就好像堵胤锡做错了一般,因为他和大部分人的意见不符合。
然而,堵胤锡依旧无所畏惧,冷笑面对。
张明伟的穿越,对崇祯皇帝的影响很大,并没有让他如同原本历史上那样,人云亦云,三人成虎,只是还保持着冷静再次问道:“堵卿何出此言?”
他开口问话了,华殿内便不得不安静下来。
堵胤锡当即回奏道:“陛下,我大明之乱,始于朝廷赋税收不上来,国库空虚!始于百姓无法安居乐业,土地兼并之下,苛捐杂税,皆落于安分守己之百姓身上,无力负担朝廷赋税便只能逃亡。此等二事,乃天下乱相之根本。兴国公如今正在正本清源,如若调回,必定前功尽弃!”
不得不说,堵胤锡在明末的所有官员中,确实是最具有眼光的人。而且他长期担任地方知府,深知明末的弊病所在。
如今兴国公正在开封府那边,借助大胜之势,利用手中兵权,在强硬矫正这两个事情。可以想象,如果兴国公在开封府那边做成功了,那么在全国范围内的清理,也必将全面开始。
可是,这个做法,比起孙传庭的清屯充饷还要得罪地方乡绅。虽然如今兴国公的权势如日中天,他们没法明着反对,便就想破坏这个事情。
对于这么多官员,不约而同地劝说崇祯皇帝调回兴国公的目前,堵胤锡一眼就看穿了。
而朝中另外几个兴国公推荐的人,一直沉默不语,这让堵胤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