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0 章(1 / 1)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然是在衡量着什么。

牛金星见此,便立刻又说道:“大将军,当断不断,反受其害啊!”

在场的人中,就他们两人是谋士,因此,一直是他们两人在说话。不过此时,话已经说到这里,作为李自成的人,他们当然期望李自成才是老大,以后当皇帝的,那么他们就是从龙的开国功臣。

因此,他们便也一个个都跟着劝了。一时之间,李自成耳边嗡嗡嗡地,全是劝他早下决心,吞并罗汝才所部。

说实话,李自成有没有这个想法?绝对有!

在当初宋献策刚见他,提出了“十八孩儿当主神器”之时,他就开始憧憬自己有一天能当皇帝了。这个皇帝的宝座,他从未想过要让给别人。

而要当皇帝,手中实力当然是最重要的。之前小袁营来投靠的时候,他当然要让小袁营去打头阵;罗汝才来投靠,自然也是一样,总不能耗他自己的主力。

罗汝才混江湖多年,来投靠李自成,自然也知道要出力。并且一开始的时候,战事强度不大,官军闻风而逃,他便也没有什么抱怨。

可如今,这日子久了,就有点不听话的趋势。听到要打兴国公那支人马,竟然不想去,还想着留在襄阳!

李自成对罗汝才的意见,绝对是有的。但是,他不像手下人,也还是有顾虑的。如果真要下手吞并了罗汝才所部,那么其他义军,很可能就不会再有人来投靠他了。

就目前来说,他并不想这样。

因此,想了很多之后,李自成便有了决断,冷声对他的手下喝道:“此事休要再提,我李自成不是这样的人!”

他这话一出,顿时一大堆人都是失望,不少人还想再劝。

但李自成没有给他们机会,继续冷声喝道:“你们听好了,谁要把这事传出去,我决不轻饶!全都给我滚,整军备战!”

说完之后,他便甩手转入后堂去了。

看到他走了,一众人等,不由得都是失望。唯独宋献策,却是笑而不语。

牛金星一见,便有点来气,冷嘲热讽道:“大将军不听,你还高兴个什么劲,该不会你刚才只是敷衍而已,所以才不在乎?”

其他人听到,纷纷转头看向宋献策,能明显看出,他们都有点不喜他们的这个军师了。

宋献策听了,却是微微一笑道:“诸位休要失望,大将军其实已经应了,只是还缺一个名正言顺的契机而已!”

一听他这话,一众人等不由得有点意外,就想细问,不过宋献策就已经又先说道:“诸位,你们要记住,大将军是义气无双之仁主,断然不会对不起兄弟的。有的时候,不义之名,还是要由我们来背,明白么?”

一听这话,这些听到的人,不由得一个个都是恍然大悟。就像皇帝总是好的,坏的都是奸臣。

于是,他们一个个都明白过来,连忙问宋献策该怎么做。

不过宋献策并没有马上给出答案,只是说先看着等机会。

于是,这些人便心领神会,纷纷先回去整顿兵马再说了。

他们不知道,李自成其实转入后堂之后并没有离去,而是在听墙角。等外面的人都走了之后,就见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低声自言自语道:“不愧是吾之军师也!”

几日之后,流贼快马四散而出,去往各个地方传令,集结主力兵马,全都往北,往开封而去。

历史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偏离了原有的轨道,越来越变得面目全非了。

在京师,张明伟的捷报,也已经到了。一时之间,一举歼灭流贼,开封解围的消息,让京师全城都陷入了欢乐的海洋。

这是大捷,是朝廷很久未有过的大捷,非常地提振人心。

就连宫里面,也全都在传了。

“这么说来,兴国公很快就能班师,那就能再看郭靖黄蓉了,真想知道他们以后会怎么样!”

相比于宫中女人的关注点,崇祯皇帝完全不一样。此时的他,正在严肃地思考先生的密奏。

242 密奏(为淡看风云之巅三万赏加更2/3)

整个大殿内,就只有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躬身立在崇祯皇帝的身边,静悄悄地,耐心十足地等待着崇祯皇帝说话。

他心中很是有点好奇,兴国公这份随着大捷一起送来的密奏,到底写了什么东西,竟然会让皇上如此严肃地对待。

不过崇祯皇帝没对他说,也没给他看,只是把其他人赶出了大殿,只在身边留下他一个人,那就说明,兴国公这份密奏,估计和兴国公的秘密有关。

很显然,王承恩确实没有猜错。

崇祯皇帝此时虽然没有看那份密奏,不过里面的内容,却在他的脑海中重复闪现。

“陛下,如今之乱世,不但是我大明之乱世,亦是世界之乱世。我大明内则要平流贼,灭建虏,改土归流,外则要和世界各国一争高下,为大明之屹立巅峰而努力。错过了这个时代,如果无法平定内乱,一切休提;可是,要是错过了对外的扩张,让世界各国在这个扩张的时代占领先机,被他们形成气候,那便是愧对我们的子孙后代。”

“陛下,不是我们一定要去争夺世界,而是历史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交通的发达,如今看似遥远的地方,以后便是旦夕可达之地。那时候,如今看似遥远的国家,和我们大明没有瓜葛的国家,就会成为如今和我们大明相邻之国一样。”

“他们一直在扩张,势力必定在将来某一日扩张到大明的眼皮底下。等到那时候,他们拥有全世界的资源,对我大明虎视眈眈,一个不慎,便会重现我所知道的那段世界各国瓜分列强之屈辱。”

“我相信陛下是个有为之君,而我也愿意辅助陛下成为大明中兴之主,甚至是远超唐宗宋祖以及大明太祖成祖时期,让我们大明的光辉照耀整个世界,让真正的天下万邦来朝,以当我们大明的藩属国为荣!”

想到这些时,崇祯皇帝的脸上,明显是有激动之色。这样的话,以前可是从来不可能有人会对他说。而且就算对他说了,他也不会信。

可是,他知道先生的真实来历,由先生说出来,他却是深信不疑的。他的眼光,一下便被先生拔高,不再只是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站在整个世界的角度,思考将来百年之内的格局,眼界一下便被拔高了。

要是先生没来,不知道外面的情况,那当然一切休提;如果不是在先生的帮助下,一下缓解了朝廷的钱粮之荒;如果不是对辽国策有了根本的转变,不再和建虏消耗,揪出了八大晋商,让大明能从辽东这个无底洞里暂时抽出一部分人力物力;如果不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