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事情,先进了诏狱再说!”
进了诏狱,那就完蛋了!
黄云发一听之下,顿时大惊,那还顾得上继续和陈新甲打眼色,也忘记了他刚还想让陈新甲不要慌,连忙对那百户说道:“草民真得和大人公干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位大人,行行好,高抬贵手”
然而,张明伟的命令,谁敢违背?
这些锦衣卫压根就不听他说话,直接押着人就走。
黄云发见此,不由得后悔万分,早知道这样,今日出门之前就应该先看看黄历的,这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陈府的动静很大,不少人都出门查探消息,可一看到是锦衣卫办差,便纷纷缩了回去。
要知道,如今的锦衣卫指挥使兴国公,权势如日中天,谁敢去触霉头?
不过看到一队队的陈府中人被押解出府,往诏狱方向而去时,自然也免不了私下议论。
“这肯定是兴国公回来了,看这架势,好像是全家都抓的那种,这是杀鸡骇猴么?”
“估计是了,这个陈新甲之前弹劾兴国公的时候,就是闹得最凶的几个之一。兴国公估计是要拿他立威,看以后谁还敢再弹劾!”
“呀,只手遮天啊!看来以后要夹着尾巴做人了!”
“你不是给兴国公府送礼过了么,还夹着尾巴做人,是想抱大腿吧?”
“陈新甲好像也给兴国公府送礼过的,听说还是一份大礼,可兴国公还是没放过他!”
“现在我真是后悔死了,当初我也上奏弹劾过,不知道会不会被兴国公给记恨!”
“”
总之,陈新甲府上这边闹出这么大的动静,顿时吓坏了京师不少人,特别是那些曾经说过张明伟坏话,甚至是上奏弹劾过他的那些人。
而在诏狱中,被关押了两个月左右,好像一直被人遗忘的周延儒,忽然听到很大的动静,然后一大群人被关进来,顿时就吸引了他的注意。
当然了,陈新甲的家人仆从,肯定都是分开关押,也不会关押到周延儒的附近,只有陈新甲才有这个待遇。
“咦,这不是陈本兵么?”周延儒看清之后,不由得有点诧异问道,“你怎么也进了诏狱?”
陈新甲没有理他,只是扑到门口,哀求着正在锁门的锦衣卫道:“求求你们转告国公爷,就说老夫草民错了,草民发现国公爷的对辽国策非常英明,对大明好处多多,草民非常赞同”
然而,那锦衣卫校尉仿佛耳聋了一般,锁好了牢门,便转身大步走了,从头到尾,压根就没理他。
边上的周延儒看着,有点幸灾乐祸,总算是有个伴了。
不过他对陈新甲所说得话中透露出的事情也有点好奇,便看着瘫到在地上的陈新甲说道:“进来没事,该吃吃该喝喝,也不遭罪。”
说到这里,他示意了下自己,然后又冲着陈新甲,好奇地问道:“这么长时间,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你刚才说兴国公的对辽国策?那是什么,该不会是要议和吧?还有,你怎么自称草民,该不会你也被革职了吧?哦,你都进了诏狱,那肯定是革职了的”
听着他在絮絮叨叨,陈新甲非常地烦他,不过同时也有点欣慰。首辅被关进来这么久了,不就一点事情都没有?
这么想着,他的心情好过了点,本来想回答周延儒的问话,可转念一想,体会到了周延儒话语中带着的幸灾乐祸之情,心情顿时一下变差,都懒得理周延儒。走到离周延儒最远的角落,背靠着周延儒坐下。
周延儒见此,当即呵呵一笑道:“看来心情不好啊?都懒得理我!呵呵,没事,这日子长着呢,有本事憋着一直不要说话!我告诉你啊,这诏狱,我是待出了经验,你想知道么?”
说到这里之后,他也转身走开,离陈新甲这边远的角落去坐着了。
抓捕犯人完毕,自然是要向锦衣卫指挥使缴令的。
这个时候,虽然已经有点晚了,张明伟也一直急着赶回京师,不过他还是没有休息,正在看着他不在的日子里,京师这边收集到的消息。
当然,他这个看,还是老规矩,其实是朱媺娖或者费珍娥给他念着。
听着听着,忽然,张明伟的眉头皱了起来,当即要求道:“你翻下资料,把有关粮价的消息重新梳理下,我怎么听着,好像这粮价涨得有点凶!”
一听这话,朱媺娖和费珍娥两人便连忙翻开分门别类的消息,按照他的要求梳理了起来。
与此同时,费珍娥因为和张明伟的关系也熟了,知道他其实是个好说话的人,便顺口对张明伟说道:“如今兵荒马乱的,这粮价就算涨了,也不奇怪吧?”
张明伟还没回答,朱媺娖却先回答了她的话道:“是有点不对,你看我这里最新的粮价,是二两一石。我记得当初先生处理难民时候,粮价也不过是一两五钱一石啊!”
以前在宫里的时候,她是从不关心这些的。不过自从跟了先生之后,接触的东西就多了,她的记性又好,记住的就多。
“二两一石?”费珍娥听得有点惊讶道,“以前建虏兵围京师的时候,最多时候也只是涨到了二两一石啊!”
听到这话,张明伟就一拍手说道:“没错,我刚才就是听出了不正常。按道理来说,没理由粮价在这个时候会涨这么贵!”
刚说到这里时,带队抓捕陈新甲的锦衣卫百户就过来缴令了。当然,免不了把黄记钱铺的东家也被抓来的事情,也禀告了一下。
一听这话,张明伟忽然又是一拍手说道:“我明白了,指不定就是他们在捣鬼!”
175 事情真相
朱媺娖一听,不由得有点好奇,连忙问道:“先生,是谁在捣鬼?”
张明伟听了,并没有马上答复,反而对她们说道:“把周镇提供的消息先翻下,就翻有关晋商的消息。”
这话一出口,朱媺娖自然就明白了,先生估计是猜晋商在捣鬼。于是,她和费珍娥连忙去了另外一堆资料中翻看。
一顿查看之后,果然,朱媺娖用手指着其中一些内容对张明伟说道:“先生请看,这些晋商果然是在收购粮食,还运回山西去了。”
“我这里也有,晋商不止是从京师这边收购了粮食的!”费珍娥也翻到了一些资料,连忙跟着禀告道。
随后,她们俩都把有关的资料给念了念。读完之后,费珍娥有点好奇地问道:“这些晋商要这么多粮食干什么?囤积奇居么?”
这种时候,把粮食收购了都囤积起来,等到粮价再涨高了卖,赚取更多的钱。类似这样的事情,对作为宫女的她来说,自然是听说过的。
也因此,商人的口碑一般都不是很好。因为他们追逐利润,自然是越大越好,很少有商人知道做慈善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