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1 章(1 / 1)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况。

有关对付建虏的这个事情,必须全须全尾地做好,要不然,一处做不好就很容易功败垂成。因此,张明伟还得在视察长城防线之后,才能安心返回京师,再去重点对付流贼。

长城防线,并不是只依靠长城,而是长城内外一整套防御体系。包括墩台预警,烽火台传讯,军镇军队驻防等等。

不得不说,左应选做防御方面的事情,也是有他自己的一套。各项事宜包括驻兵,修筑防御工事,开荒屯田,修筑卫所住处等等,到处可见忙碌的身影,一片生机勃勃的情景。

张明伟巡视中,也发现辽东军民都充满了干劲。对此,他对闻讯赶来的左应选,满意地说道:“做得不错!”

谁知左应选听了,却是摇摇头说道:“这全是国公的功劳,下官不管居功!”

“”张明伟听了,稍微一愣,随后指着左应选,笑着说道:“怎么就学会拍马屁了啊?这一套,我可不喜欢!”

左应选听了,表情非常认真,郑重地说道:“下官所言,乃是实话实说而已。如若不是国公给他们补上了欠饷,又兑现了他们在关外的田地损失补偿,还分了田地给他们种植,让他们知道,这里会活得更好。就算下官再有能耐,也绝不可能让他们有如此干劲!”

言外之意,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那种意思!没有张明伟给他准备米油,他就算再能,也做不出来吃的来。

这话倒是实话,张明伟听了,心中也是欢喜。

左应选却还在那边继续说道:“还有,如若不是国公之威,这些地方上也很难配合,阳奉阴违之下,下官做事也绝不会这么轻松!”

“哦?”张明伟一听,有点意外。

“朝廷的旨意,赋税减免一半留一半,用于防贼、防建虏。”左应选连忙解释道,“下官是当过多年地方官的,因此更是了解地方。就下官所了解的,地方官真要实施这道旨意,去向乡绅要钱粮,怕是没几个人有这个胆子。原因很简单,如今大明的乡绅,谁不是背后有人,如果不是强项令,又有谁敢去要钱粮?”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似乎深有感触地继续说道:“虽然是遵旨而行,那些乡绅明面上无法反抗,可往往转过脸就去活动,朝廷不辨是非之下,拿个另外的罪名也很容易治地方官的罪!如此情况下,明哲保身之下,这道旨意,很可能就只是一道旨意而已了!”

说完这话,左应选看向张明伟的眼睛,似乎变得更明亮了一些,声音都大了一分道:“但是,国公以雷霆之势惩治了房山县县令,而如今,国公又深得陛下信任,这些消息传开之后,那些乡绅知道他们背后的人也不好使。如此一来,这道旨意便能落实下去。下官也受惠不少,做起事来都轻松了好多!”

张明伟听得又是很满意,当初房山县令那事,他就是打着杀鸡骇猴的目的,严厉处置,直接用手中权力来了个斩立决。就是想告诉其他地方官,不要阳奉阴违,不要玩花样。

当然,他也知道,震慑地方最大的原因,其实并不是杀了一个房山县令。而是他兴国公的权势,如今无人可及。不管百官怎么弹劾,最终倒霉的都是那些弹劾他的人。如此一来,才算是真正压制了那些心不甘情不愿的乡绅。

想着这些,张明伟还是笑着表扬左应选道:“呵呵,朝廷就算有再好的想法,如果不是有能吏去实行,终究也是镜中花水中月。你的能力,我和公主都是看在眼里的,皇上也必定会很高兴!”

左应选一听,心中自然也是高兴。

这气氛,在互相“吹捧”之下,倒也是非常地和谐。

然而,就在这时,却听到了前面传来吵闹声。而且一大堆人也不干活了,全都在围观。

这个情况,让左应选的老脸一红,立刻过去查看情况。

张明伟见了,也走了过去,想要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168 马的问题(为天外天007加更1/3)

不过他还过去,就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国公来了”,然后那些围观的人全都一下转过来,果然看到张明伟过去,顿时全都跪倒了。

对于老百姓来说,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他们是最能感受到的。

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张明伟在京师那边的事情,也早就在这边传开了。结合他们自己的亲身感受,自然更是能了解到,如今这位国公到底是什么人!

要是换成一般人的话,哪怕同等权势下的人物,估计最多是吓得这些百姓一哄而散,又或者是被迫跪下,却绝不可能有如今满脸欢喜地表情。

说真的,张明伟也有虚荣心,看到自己这么受百姓爱戴,心中当然是很高兴的。不过表面上,他却假装黑了脸说道:“我说过,不用如此见礼,各忙各的去,你们这是不听我的话是不是?”

从山海关一路巡查过来,一路之上,都是跪迎他的。

为此,张明伟当然是吩咐过,可是这些军民不听啊!

被他这么一“训”,这些内迁的辽东军民都带着笑容站起来。很显然,他们都知道国公爱民如子,不会真得为此生气。

“这是怎么回事,刚才在闹什么呢?”张明伟见此,便开口问道。

左应选见此,悄然移到了张明伟的身后去。

有兴国公在,他虽然是主管这些人,也只能沦落为配角,一边呆着去了。

听到张明伟这话,这些人群中应该是官职最高的一个百户,便赶紧指着人群中的一个汉子禀告道:“国公,都是这厮太闲了,闹着要和人结拜,让人看笑话!”

“”张明伟听得有点无语,这是闹哪门子事情?

这么想着,他转头看了一眼身后侧的左应选,自己刚才还夸了他,结果这里就有一个闲人?

或许是看出了国公好像有点不满意,那个百户便知道国公误会了,连忙又补充道:“军户中每户只剩独子则不得上战场,是为屯兵。”

说到这里,他又一指之前所指那个人,然后才继续说道:“结果这厮就想着和人结拜,有了兄弟就想上战场,说不想干这种地修房的活!”

原来是这样!张明伟心中释然的同时,便转头看向那个人。

这个人,身材壮实,个子不高,脸庞很大,双腿似乎有点罗圈腿,站在那里,有点局促。

只是这么一看,张明伟就看出来,这个不是汉人,应该是个蒙古人。

果然,看到兴国公在打量那个人,那百户就连忙介绍道:“他是蒙古族的,兄弟两人,都在宁远总兵麾下效命。他哥是战兵,在之前塔山一战中,差点杀了奴酋多尔衮。”

听到这话,张明伟顿时就想起来了,之前吴三桂的战功禀告中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