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9 章(1 / 1)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张明伟有了新的认识。

也不知道是哪个脑袋缺根筋的总旗,又或者是别的原因,竟然嘀咕说国公也收钱。这让边上听到的那些军官都吓得变了脸色。这种事情这么常见,可也不能当面说啊!

谁知那些宦官听了,并没有生气,却嗤之以鼻地回答道:“天底下的官都可能贪钱,唯独国公不会。你们不知道吧,国公在担任京畿之地难民安置使的时候,就有很多人给他送礼,结果国公全部收了,但都用在了难民安置上。包括皇上赏赐给国公的钱,也全都拿出来给难民了。还有”

说着话,他指着台上的银子又道:“你们那些军头是真有钱,给国公送了不少礼。可国公把这些钱全都用在你们身上。告诉你们,遇到国公就是你们的福气!”

听到这些事情,这些中低级军官不由得非常诧异,甚至都难以想象,大明竟然会有这样一个清官?

当然了,这些宦官之所以会唠叨这些,自然是经过允许的。如果张明伟的形象不好,那他所说得话就会打一个折扣。比如,如果他一直有被这些人认为是贪钱的,那么他在钱财方面的保证,就会打一个折扣。

可是,如今在他们的印象中,张明伟是一个得皇帝非常信任的宠臣,不畏强权,敢于拿任何身份的人开刀,且他爱民如子,这么一来,他说得那些话,对于即将要做的事情,就有加成了。

不管他们信不信,总之,在经过这些宦官这么介绍了之后,很明显地能够感觉出,这些中低级军官的情绪都更高涨了好多。

对此,在台上坐着休息的张明伟等人,自然看得清楚。朱媺娖见了,看着张明伟,脸上一直有微笑。

张明伟喝着茶,发现了这点,便毫不在意地说道:“我们要想办成这件大事,尽可能地早点办妥这件大事,好早点腾出手来应对李贼攻打开封的战事,就只能学学王婆卖瓜了。”

“噗嗤”一声,朱媺娖听到这话,顿时笑出了声。不过马上收住了,有点不好意思地道歉道:“先生,媺娖失礼了。”

张明伟当然不在意,反而借着这个机会对她说道:“其实啊,这个事情上就体现出了,舆情掌控的重要性。我就在想着,等到我们回京之后,就要着手这事。朝廷的大政方针,还有其他事情,舆论的解释权,必须要掌握在朝廷手中,而不是那些士大夫手中。好的舆论环境,往往会让朝廷事半功倍,比如眼前事,就是一个例子。”

有些词,朱媺娖听不懂,不过大概意思,她却是懂的。没想到自己一个笑,竟然引出了这么一番道理,朱媺娖立刻严肃起来,诚恳地说道:“先生之言,甚有道理,媺娖受教了!”

之后,张明伟一直在忙着这个事情,毕竟要把山海关到宁远城之间两百多里长的地方上,所有的军户什么的,都要安置到关内,那绝对是个大工程,绝非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

锦州那边还有一些建虏,那也是要防备的,事情很多。

虽然这些辽东军户不想让自己和家人处于朝不保夕的危险之中,可这里毕竟是他们几辈子生活的地方,这要离开了,心中都是有些难舍的,也就拖累了搬迁的进度。

一直到崇祯十五年四月底的时候,辽东军民,除了还留守在宁远城断后以防备建虏的之外,就全都内撤到了山海关里侧。以原本的卫所分类扎营,方圆几十里,到处都是营盘。

接下来,就是挑选军卒,并且把剩余的安置到关内地方上。不过在此之前,却还有几件事情要做,有些人要处置。

159 左应选和阎应元的组合

在张明伟忙着安置关宁军民的这会儿,远在大明江南地区,应天府城外,驻扎着一支军队。

中军帐内,一员大将身穿甲胄,不过没带头盔,面对着一张地图,可他的眼神明显就不在地图上,显然是在想什么事情。

忽然,就见帐外一名亲兵大步入内,带着欣喜之色向这名大将禀告道:“大帅,太子殿下到了!”

“哦?”这名大将一听,顿时带了一点惊喜,连忙转身大步往外走。不过还没出帐篷,就立刻想起什么,便马上交代跟他身后的亲卫道:“快,头盔给我!”

随后,他一边大步往外走,一边戴好头盔,还整理了一下。

等他到达营门口时,果然看到远处的道路上来了一群骑士。一个个都是身穿黑色飞鱼服,簇拥着前面几个人。

稍微定睛一看,他认得最前那人,便连忙领着赶来的手下将领一起疾步而出,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大声说道:“末将孙应元,见过太子千岁!”

没错,这个人就是勇卫营总兵之一的孙应元。接到旨意之后,便领军到了应天府这里等候太子。

说真的,当初接到这份旨意的时候,他是非常纳闷的:太子为什么不在京师待着,怎么要跑到应天府来呢?这外面兵荒马乱的,万一出了事情怎么办?

在等待太子到来的这段时间内,孙应元其实一直比较担心。特别是算算时间,应该早就要到了,可这都过去将近两个月了,再远都应该到了吧?

如今看到天子虽然看着有点疲惫,不过应该是平安无事,他也就放心了。

朱慈烺见孙应元来迎接自己,便连忙跳下马,上前亲自把孙应元扶了起来道:“见到孙卿在,孤就放心了。”

听到这话,站起来后一边迎着朱慈烺往军营里面走,一边关切地问道:“殿下路上是遇到什么事情了么?”

“是啊!”朱慈烺听了,有点感慨地说道,“不出宫是真不知道,我大明竟然已经民不聊生到如此地步了!”

一听这话,孙应元连忙宽慰道:“殿下放心,都是流贼闹的,等末将他日剿灭了流贼,便是天下太平了!”

朱慈烺一听,不由得站住脚步看了他一眼,看得孙应元有点莫名其妙,会错意了,便连忙再次回答道:“虽然流贼确实势大,可末将还是有信心的,绝不是随便说说!”

如果不是先生突然出现,你这个时候就已经战死了啊!

朱慈烺的心中,如此想着,便再次迈步,同时问道:“孙卿这边如今一共多少军卒?”

“八千三百余名!”孙应元听了,当即回答道,“出京之时,尚有一万兵力,连番作战之下,折损了不少将士!”

大明的总兵,一般是下辖五千到两万兵力左右。但是,像左良玉一样动不动十来万,到了后来,甚至二十万,那绝对是逾越了!要换在和平年代,这样的总兵,早就被官弹劾到死了。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进步,类似唐朝和五代十国那样的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