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写得也是明末这个时候的事情,说得是一个家族要长久,必然要多手准备。有的为地主,有的就为山贼,或者一处是甲方势力,那么另外一处就是乙方势力。
在明末这个时候,地方乡绅勾结山贼,也不是不可想象。
他在想着时,吴黑子终于轻松了一点,因为他觉得这位大人该是相信了他说得话。这么一来,他终于有这闲心去看其他人了。
然而,这一看,他就顿时有点傻眼了。
就见在这位大人的身后,竟然还有不少穿黑色飞鱼服的。
别的不说,就这身打扮,京师周边的人,就算再没见识,那也肯定知道是什么人。
于是,他就期期艾艾地对张明伟说道:“大大人,京营中怎么怎么有锦衣卫呢?”
周遇吉看了张明伟一眼,随后冷声对吴黑子喝道:“谁说是京营了?这位是京畿之地难民安置使,新任锦衣卫指挥使兴国公。某乃勇卫营副将,你瞎眼了!”
对于山贼来说,朝廷官军对他们来说都是差不多的,又不识字,也没法通过旗号来辨认。
此时一听,吴黑子顿时就傻了。不是京营,而是勇卫营!这这至于出动勇卫营么?
最为关键的是,他和勇卫营攀不上一点关系。而且这时候他终于想起来了,之前说那些返乡难民中有人进了锦衣卫,估计是真的。这么一来,他终于明白自己这是踢到了铁板!
“噗通”一声,吴黑子再也站不住,又一次跪倒在地,连声大喊饶命。
张明伟不理他,只是转头吩咐身边的锦衣卫校尉,让他们把他带下去审问有关这个贼人和朱时文做过的勾当。
回过头来,周遇吉又向他请示道:“大人,这支贼军怎么办?”
张明伟听了,四下扫视。大概两千来个贼人,大部分一看就是普通百姓而已。说是贼军,那是真夸张了。
如果按照明末这个时候通常的做法,一般都是杀了,防止再成贼人。这一点,在崇祯初年以来,已经有过多次教训,除非朝廷能拿出足够的钱粮安置他们。
对于这个的认识上,洪承畴就是代表,他和杨鹤做法完全不同,是不要俘虏的那种。另外,据说曹文诏也是如此,都是不要俘虏的。
张明伟是来自后世,让他把这些人都杀了,那肯定干不出来。因此,在皱眉考虑了一会之后,便对周遇吉吩咐道:“先都押去房山县,回头再说。”
这时,又有将士来报,说柳家寨的人派人来犒军,不过寨门却依旧关着,不肯开门。
一直没有说话的朱媺娖听了,不由得有点奇怪道:“他们没看到,我们是朝廷官军么?”
听到这话,张明伟却是知道,当即给她解释道:“你以前在宫里不清楚,如今这个乱世,官匪其实没有多大区别,这寨子里的人,怕兵和怕贼都没两样。”
对于柳家寨的人,他是能理解的,犒赏的东西,他也不要,对战战兢兢的柳家寨代表说道:“你们寨子刚遭贼,钱粮还是自己留着。放心好了,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柳家寨的人本来还担心这位将军发怒,索要更多,却没想到这一开口竟然是为他们考虑,顿时就有点傻眼了。
张明伟却没管他了,吩咐军队开拔,去房山县。
等到他走了之后,柳家寨的人才回过神来,立刻追了上去问走在后面的官军。
“我们是勇卫营,那位大人是兴国公!”
听到转述的话之后,柳家寨上下,包括地主柳青在内,不由得都开了寨门,纷纷前去送行。
传说中的张青天,果然是一心为民的,大明有兴国公,那就有盼头了啊!
与此同时,之前被张明伟放走的朱有福,也已经赶到了房山县城。
132 迟早要完
他自然不知道,城门口有人在专门等着他。看到他进城了,就一直跟在他后面。
朱有福直接到了一处挂着“朱府”牌匾的大门口,快速翻身下马,上前就“咚咚咚”地敲了起来。
里面很快响起不满的喝问声,但是打开门一看,门房就立刻点头哈腰起来:“福爷来了,快快有请!”
“你家老爷呢,有急事,前头带路!”朱有福带着盛气凌人的气势,一挥手说话的同时,自己就跨步往里面走了。
“福爷,我家老爷被县尊请走了,眼下正在县衙呢!”
朱有福一听,脸色有点恼怒,不过也没说什么,转身就走。
房山县衙后院,一桌子的人正在推杯换盏,满满一桌的酒菜,稍微有点凉了,就有候着的丫鬟撤下去换一盘新菜。
坐在主位上的那富态中年人,举杯说道:“本县在贵地几年,多是仰仗各位支持,等这次的事情一了,若真能高升的话,必然会记住诸位的好处!”
一桌子的人见此,纷纷举杯回应,其中坐他身边的那人回应道:“县尊放心就是,朝中几乎所有人都反对,你出手了,那朝中大人们定然会记住你,相信国公爷再稍微美言几句,自然有的是大人会记住县尊的功劳加以提拔!”
另外一人,也是笑着恭维道:“县尊大人这是为了防备县城被贼人所陷,是为了全体房山县城的百姓着想,就算有人想追责县尊,我们必定代表房山县为县尊请命!加上朝中诸位大人记住县尊的好,呵呵,这可是一个最好的机会啊!”
“”
听着他们说话,房山县令是满面笑容。
没错,他想得很清楚,接纳那些返乡难民,要想渡过难关,等到粮食收获,就靠着县衙里的一点东西,那绝对是不够的。这么一来,就需要动用朝廷新下的旨意,向全城乡绅征收钱粮,那就等于是得罪了他们。
别的不说,光是眼前这位朱时,他是成国公的侄儿,虽然是远房的,那也不是自己能得罪的。还有其他几位,这里离京师近,多少都和京师里面有点关系,同样不能得罪。
一下子得罪了那么多,这官位稳不稳且不说,京师那边随便有人不满意了,那自己在官场上的前途就毁了。
而要是不接纳那些难民,不但能让眼前这些乡绅不用破费,赢得他们的好感,还能在朝中赢得诸多大人的好感,进入大人物的视野;
呵呵,那个京畿之地难民安置使据说得罪了很多人,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迟早要完!
除此之外,退一步来说,外面不是闹贼了么,万一接纳了难民,里面混了贼人怎么办?就这理由,就算上面要问罪,也是可以有个说词。不管是地方上,还是朝中大臣,肯定也都会帮着说话,至多算是有惊无险而已。
哪个当官地,不是一门心思地想往上爬,如今有这么好一个机会不用,那就太可惜了!
这么想着,县官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