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 章(1 / 1)

穿越之掉崇祯面前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底下臣子还在奏事的时候,拂袖而去。

他的这个行为,让文官们都愣了下,他们都有点意外。

不过回过神来后,这些文官一个个也都无所谓。搅黄了都察院自查的事情,也算是达到目的了。于是,就一个个地散了。以前该干什么,就还是干什么。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看到皇帝走了,便立刻跟上。

他大概知道崇祯皇帝的心思,因此紧走几步,到了崇祯皇帝身后时,便小声安慰他道:“万岁爷,等先生举荐的人到了之后,便能把他们一个个都换了,那个时候,万岁爷就能省心一些了!”

崇祯皇帝听到他这话,站住脚步转头看了他一眼,神情明显好了一点。

不过王承恩还没高兴,就听到崇祯皇帝问他道:“那事准备地如何了?”

王承恩一听,就知道是杀鸡骇猴的事情,便连忙低声回答道:“再有个两日,便差不多了。只是先生那边,似乎还不知道,要不要通知他,催他一催?”

崇祯皇帝听了,便点点头说道:“这周延儒也是可恨,且他当过首辅,一并处置了,更有震慑之力。那你就去催催先生”

他这话还没说完呢,就看到坤兴公主过来了,便有点诧异,当即问道:“先生呢?”

对于父皇最关心先生这事,朱媺娖已经有点麻木了,因此,她也不以为意道:“先生昨晚忙了一宿没睡,这会儿在休息。”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有点吃惊,不由得说道:“这个先生也是,一点都不爱惜身体,这熬夜伤身的啊!”

说到这里时,他才发现,自己女儿的眼睛红红的,一脸疲惫,便关心地问道:“怎么,你也通宵了?”

“嗯!”朱媺娖听了,点点头,然后双手递上一份奏章道,“这是先生连夜整理出来的东西,有关昨日军械方面的,很详细。”

崇祯皇帝一听,马上二话不说,立刻就抢过那份奏章,第一时间打开看了起来。

果然,这里面,从钢铁冶炼开始,到最后打造枪械,都说得很详细。从配图上看,有些内容甚至都是以前没见过的。虽然不知道实际执行起来时会怎么样,但他一看这份奏章,就感觉这里面的学问很多。

因此,他一边看一边点头,刚才早朝时候的不快心情,不知不觉间就没了。

看了个大概之后,崇祯皇帝立刻把奏章交给王承恩,严肃地吩咐他道:“你先立刻去办这事,相关的衙门,都要交代下去,就按照先生所说去做起来。”

“那周延儒那边”王承恩听了,连忙请示道。

崇祯皇帝听了,毫不犹豫地一挥手道:“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这杀鸡骇猴,就那几个人也可以了!”

“”王承恩听了无语,刚才皇上好像不是这个意思。

不过他明白,先生对于皇上来说太重要了。先生要休息,这是最重要的!

于是,他便连忙领旨退下去办事了。

这时候,崇祯皇帝才想起来,看那个字迹,就是女儿所写,便关切地对朱媺娖说道:“你也是通宵了一夜吧,去吧,快点去休息!”

听到这话,朱媺娖心中一暖,连忙说道:“先生还举荐了一个人,要女儿转告父皇,帮他调这个人来给他用!”

一听这话,崇祯皇帝最喜欢了,连忙问道:“是谁,快快说来!”

109 文无第一

朱媺娖听了,便转述张明伟的话道:“他叫宋应星,江西南昌奉新县人,举人出身,因为一直考不上进士,便当了教谕。在此期间,他写了好多著作,总结了他在赶考途中看到的所见所闻,其中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叫做天工开物。先生说,眼下他没时间细心教导传授,这个宋应星会是最合适地帮手来帮他!”

说到这里时,她有点黯然,因为她其实是想做这个角色,但是,从昨夜记录上就能看到,她的水平确实还不够。

崇祯皇帝听了,先是大喜,立刻答应道:“好,既然先生能用上,朕就立刻派人加急传召。”

说到这里后,他忽然也是有点黯然。

因为崇祯皇帝突然发现,又是一个人才,可这个人才并没有在朝堂之上!果然,大明的人才选拔存在问题啊!

不过先生来了,当能补救这个问题!崇祯皇帝这么想着,便又高兴了起来,吩咐朱媺娖赶紧去休息,然后他竟然不管朝政,亲自赶去兵仗局看看情况。

因为在他的眼里,朝堂上乱成一团,与其去听他们互斗,真还不如先去干点实事。再者说了,这和增强军队实力有关的事情,也是他最想迫切去做的。

崇祯十三年时,三十岁的方以智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有人向崇祯皇帝推荐方以智,崇祯召对德政殿,方以智“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后在京任工部观政、翰林院检讨,同时也是太子的讲官。

这个方以智,又与张溥、陈子龙、吴伟业、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主盟复社,裁量人物,讽议朝局,人称“四公子”,以文章誉望动天下。也就是说,他是复社中的领袖人物之一。

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家庭出身,过着“衣纨縠,饰驺骑,鸣笳叠吹,闲雅甚都”的富贵文人的生活。

虽然他的生活,仕途等等,都因为这些而过得无比惬意。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也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

如今他的官职很清闲,加上他的能量,也没人敢管他,这大白天的,除了应付皇帝和皇子之外,他一般都不在官衙中,反而是在他自己的府邸做着他喜欢的事情。

不过这一次,他并没有去做那些事情,而是在书房生闷气。

自从好像天上掉下一个所谓的先生之后,方以智发现他失业了。

本来的话,他其实对于起草诏书,教皇子学业什么的,并不怎么看重。可是,等到他发现,有人比他还重要,把他给挤掉之后,他就郁闷了。

“何德何能,竟然让皇上称其为先生,凡有事,言必问先生怎么看?”方以智在空无一人的书房中发飙,“这必然是弄臣小人,看来非某出手不可!”

原本的话,他不屑和朝中那些蝇营狗苟一起,看到他们要弹劾那个张明伟,他就当个看好戏的,坐看他们狗咬狗。

结果没想到,这一波又一波的弹劾,竟然一点都撼动不了那个张明伟。听闻了昨日的结果,方以智终于沉不住气了。

这不,在书房内烦躁着呢!

不过,等他写了弹劾奏章之后,却又觉得不好,便随手撕了一扔:“我堂堂方某人,岂能无端弹劾。别的事儿我也不管,就让他和朝堂上那些恶心人斗去好了,唯独学问这块,定然要分个高下才好!”

学问才识,一直是顺风顺水的方以智最为引以自豪的事情。就算在复社中,他的才华也是公认的。每次聚会,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