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孟加拉的地方,平民多为绿教徒,其余地方的平民又多为印度教徒。
各个阶层的信仰是分裂的,互相敌视却又能勉强共处。
在大部分时候,底层百姓究竟信什么,王公贵族是懒得去管的,这就给了佛教以发展空间。就拿西北边(克什米尔)来说,一大堆印度教王公,平民居然都是些绿教徒。那里的印度教贵族,巴不得平民改信佛教,至少佛教相对而言更利于统治。
相信佛教北上之后,传播速度会非常快,因为王渊会一直暗中支持。
于此同时,王渊开始铸造货币,分咸宁至宝(金币)、咸宁元宝(银币)、咸宁通宝(铜币)三种。
为了跟大明货币无缝衔接,制式和币值都一样,只不过图案文字有异。
天竺货币图案,天竺王室图案,全都是神兽白泽,跟物理学社的徽章大同小异。
白泽不但象征智慧,还跟黄帝有交集,曾应黄帝所求制作鬼神图鉴,王渊作为炎黄子孙当然可以拿来用。
另外,天竺的棉纺工厂,终于开始走上正轨。
棉纺工厂其实很早就在开办,但尴尬的是没有足够的工人。
汉人移民,因为能分配土地,都属于有产阶级,哪里愿意做纺织工人?
若招募土著为纺织工,那生产效率一塌糊涂,而且经常闹出各种事故。
现在王渊以政令来推进,强行召集印度教寡妇进行培训。
北方各大土邦,送来若干年轻寡妇,就可以抵扣相应税额。反正他们每年交税(进贡)总是拖欠,王渊很难照实收取,还不如用寡妇来抵账。
这些印度教寡妇,按教义是该殉葬的。
为了逃脱殉葬的命运,很多都选择做神仆,改名换姓一辈子侍奉神灵,并且几乎不可能再改嫁。
招募寡妇进行培训,教她们怎么纺织,诱导她们信奉佛教,再移民一批汉人给她们做丈夫——好了,啥都解决了,工作积极性特别高,全都带着重获新生的喜悦幸福。
天竺的纺织工业,迅速追赶大明,而且未来更具优势,因为这里遍地产棉,而且质量远远优于江南和湖广棉花。
江南纺织工厂,大量向天竺转移,这里的原材料成本更低!
阿洪省(阿萨姆)也开始移栽茶树,天竺茶叶也能渐渐发展起来。
当然,至少二三十年之内,天竺所产的棉布和茶叶,都不会对大明造成太大冲击,因为总体规模相对还比较小。
大明绍丰二十五年,天竺咸宁十一年,朱载堻终于遇到登基以来的最大自然灾害。
渭河流域大地震,山西、陕西、河南三省都有强烈震感,直接死亡人数很可能超过百万人。有些州县,一县就死数万,县城几乎沦为废墟。
朱载堻都给整懵逼了,拨款百万两进行赈灾,又第一时间下罪己诏反思过错。
王渊得知消息,立即调五十万石大米,无偿运回大明赈济灾民。
朱载堻感动落泪,因为他银子绰绰有余,各地粮商却坐地起价,甚至囤积居奇不可能出货。而各省的官仓,又开始玩火龙烧仓的把戏,气得朱载堻一口气罢免、下狱、流放、处死上百位官员。
这是朱载堻继位以来,第一次大开杀戒!
778【躺平的大明皇帝】
乾清宫。
朱载堻正在阅读封奏,脸色愈发阴沉,渐渐气得双手发抖。当他读完封奏之后,猛然扭头一看,却见随侍太监正站在身侧偷瞧。
随侍太监连忙后退两步,谄媚微笑道:“皇爷,丹墨(朱砂墨)已经研好。”
朱载堻缓缓放下朱笔,问道:“看清了吗?”
随侍太监感觉气氛不对,连忙跪伏于地:“皇爷息怒……”
“来人!”
朱载堻大吼一声,顿时跑进来几个侍卫和太监。
随侍太监更加惊恐,疯狂磕头:“皇爷饶命,皇爷饶命,皇爷饶命……”
朱载堻冷笑:“好大的狗胆,封章也是你能看的?快说,你是谁的眼线!”
随侍太监浑身冒汗,慌忙解释说:“皇爷,奴婢只是站得近了些,没有受谁指使偷看封章啊。”
朱载堻仔细思量利弊,终于说道:“拖出去,杖毙!”
众皆惊疑恐惧,因为朱载堻虽然严厉,却从没在外朝施过廷杖,也从没在内廷动用过私刑。总的来说,朱载堻除了规矩很多之外,一向都是仁慈贤明圣主的形象。
而今,居然要杖毙随侍太监!
“皇爷……”一个太监想帮着说好话。
朱载堻立即打断:“闭嘴,说情者一并杖毙!”
顿时无人再言,而随侍太监已经瘫了,涕泗横流的请求皇帝饶命。
不多时,外面响起随侍太监凄厉的叫声,而朱载堻则连续发出三道中旨。
第一封中旨,撤换锦衣卫提督太监,撤换锦衣卫掌事都督,撤换锦衣卫指挥使。
第二封中旨,南京户部尚书常伦,奉皇命辖制南京督仓都御史,有权调遣南京兵马司和军卫办事。
第三封中旨,兵部左侍郎唐顺之,兼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外放为南直隶总督,彻查南直隶仓储舞弊案件。南京本地锦衣卫,以及外派到南京办事的北京锦衣卫人员,暂归唐顺之节制!
三道中旨一出,内外朝廷被搞得鸡飞狗跳。
有科道官员质疑中旨不符合流程,直接被朱载堻贬为偏僻知县,吓得满朝文武没人敢再说废话。
谁都能看出来,一向脾气很好的皇帝,这次是真动了怒火。
起因很简单,大地震急需粮食赈济,而各地官仓纷纷失火走水。皇帝不仅派出御史彻查,还让锦衣卫也跟去,派去南京的御史和锦衣卫竟然勾结在一起!
从表面上看,他们的查案速度还很快,许多主官和粮仓负责人,都被下狱论罪,甚至有人在狱中畏罪自杀。
但是,查得太快了,办案太顺利了,朱载堻难免感觉有问题。
就在此时,南京户部尚书常伦,一个被排挤出去养老的家伙,突然透过通政司发来一道密封中诉——阁臣和尚书的密奏,可以绕开内阁与司礼监,通政司也无权拆阅,只能由皇帝亲自拆信阅读。
身为南京户部尚书,名义上能够管理南直隶诸官仓,但这个权力在成化年间收归中央,南京诸仓的实际负责人是中央派去的督仓都御史。
而南京户部,只能推选资深廉洁的郎中一人,协助督仓都御史巡查各大官仓。
常伦在密封中诉里边,奏报说南京户部郎中,在协助巡查官仓的时候,陆续发现了大量疑点。南京勋贵、督仓御史、江南商贾,三方串通合谋,使出各种招数掏空官仓。而今,负责查案的御史和锦衣卫,也被地方势力买通,他们推出一些替罪羊,打算就此蒙混过关。
南京户部郎中简盖,不肯同流合污,竟然被污下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