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章(1 / 1)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童。就在今日,《竹石》、《论诗》和《临江仙》已经传遍昆明城。”

王渊解释道:“我跟授业恩师有过约定,诗词乃小道,今后不会再碰。”

“原来如此,”房主以为他在推脱,只能说道,“那请王相公随便写两句。”

“那我就写两句。”王渊笑着提笔。

等王渊把字儿写完,房主哭笑不得。他姓刘,王渊写的内容是:“刘家饭菜颇香,诸生可以一试。”

金罍扫了一眼,不由发笑。

一来王渊写出的内容不着四六,二来王渊的书法也让金罍鄙夷——王渊现在只练过欧体楷书、赵体行书和台阁体。欧体用来打基础,赵体考试拟草稿,台阁体当然是写正式答卷。

王渊把台阁体练得有模有样,但不适合用来留墨宝,这次写字儿用的是赵孟頫行书。只能说,不难看。

房主很会做人,便是那些落第士子,他也跑去逐一求墨宝。

就连李应都写字儿了,内容为:“王二郎所言极是,刘家饭菜确实颇香。”

房主已经无力吐槽:老子又不是开酒楼的!

墨宝不能白留,房主还送来润笔费,都是封好的银子。

等王渊回房拆开,发现竟有十两之多。等于他在这里白住一个月,还能赚回来几两,不过其他士子的润笔费肯定更少。

房主也不吃亏,解员留下的墨宝,转手一卖都有得赚。当然,今科解元具有时效性,越早出手就卖得越贵,到明年估计就没人买了,除非王渊再次高中进士。

这房主是要做长久生意,多半会将墨宝裱起来。

金罍醉醺醺回到自己客房,对书童说:“你去打听一下,那个王渊被誉为神童,究竟在贵州写过什么诗词。”

书童立即抄起纸笔,跑到邹木房中打听。

至于为啥找邹木,因为邹举人最好说话,跟谁交流都没有架子。

片刻之后,金罍对着三首诗词,仔细品味良久,慨叹道:“果真神童,吾自愧不如也。《竹石》风骨自现,《论诗》豪气纵横,《临江仙》更是不输宋词。这首《临江仙》写得太妙了,若是不知情者,还以为出自大儒名士之手,他小小年纪怎能做得出来?”

“咚咚咚!”

书童突然站在门外禀报:“公子,老爷来了!”

金罍立即放下诗笺,出去迎接道:“父亲,你怎来昆明了?”

其父名叫金万川,秀才身份,考了几次乡试没中举,便安心回去打理家族生意。以明代的审美,这家伙还是中年帅哥,须髯打理得又顺又滑。

金万川满脸笑容:“你让为父别跟来,为父也不便打扰。算着日子,也该放榜了,所以就来看看。”

其实,金万川半个月前就到了,害怕打扰儿子备考,一直住在自家分号(昆明分公司),直至此刻才来跟儿子庆祝。

金罍笑道:“不负父亲重望,侥幸得中解元。”

“吾儿乃金家千里驹,考中解元正在预料之中。”金万川笑得合不拢嘴。

父子当即二人庆贺一番。

金万川突然说:“为父打听过了,云南亚元张仲奎年方十八,尚未定亲。等鹿鸣宴之后,你陪为父一起去拜会,看看这张仲奎究竟人品如何。”

金罍问道:“父亲想把二妹嫁给张仲奎?”

金万川笑道:“何止是我,好多都想招他为婿。你也差不多,这次高中解员,金家门槛都要被提亲的踏烂!”

金罍突然说:“父亲若为二妹择婿,不如选今科贵州解元。”

金万川鄙视道:“贵州十多年没出进士了,便是解元又如何,他还能考中进士不成?大理金氏家大业大,金山银海,缺的是官场之人。招一个贵州解元做女婿,他这辈子都只是个举人,能给金家带来什么好处?”

金罍觉得父亲很庸俗,读书人的事情,怎能用金钱和利益来衡量?

但毕竟是父亲,不可当面反驳。金罍拿出那三张诗笺:“父亲且看。”

“好诗啊,这是吾儿近来所作?”金万川毕竟当过秀才,基本的诗词鉴赏能力还是有的。

金罍摇头道:“贵州解元王渊所作,而且此人今年十五岁。观其才学,前程不可估量,当为二妹之良人也。”

“那我再打听一下。”金万川还是不相信贵州士子能中进士。

而且,金万川太相信自己儿子的能耐,笃定儿子今后能够做一方大员,便是普通进士他都有些看不上了。

却不想想,自家儿子是啥性格!

历史上,多亏嘉靖朝大礼议。

金罍得罪的那些人,在大礼议当中或死或贬,金罍反而因为不合群,被认为是嘉靖皇帝的支持者。

于是乎,金罍被嘉靖升为贵州左参政,此后一辈子都没能再升官。

这货在贵州待了多年,认为无法施展才华,干脆选择辞官回乡,跟流放到云南的杨慎成为至交好友——这两位都是公子哥,都神童才子,都仕途不顺,谈得来实在情理当中。

第二天,金罍跑去参加鹿鸣宴,金万川则去打听关于王渊的消息。

076【鹿鸣之宴】

清晨。

王渊已经打扮一新,身穿圆领黑花缎袍,头戴黑色大帽,腰束蓝色丝带,脚踩黑色短靴。

这是举人公服。

王渊之前考试,穿的是襕衫,戴的是方巾。

襕衫整体为白色,即玉色,君子如玉。边角为黑色,搭配玉色,黑白分明。领口也是黑色,即青衿,青青子衿。

这是明朝中前期的襕衫制式,必为白色镶黑边,简洁而朴实,因此儒生又称“白衣秀士”。

到了明朝中后期,样式虽然没变,但除了黑色衣领,其他颜色都能自己改,细节更加花哨惹眼。

晚明甚至出现襕衫女性化,一些公子哥不留胡须,在襕衫之上绣绚丽花纹,用料也属丝绸之类,不看发型甚至以为是个女人。

如果在电视剧里,看到书生穿得花里胡哨,而且没有蓄留胡须,不要忙着吐槽,人家有可能拍的是晚明剧。

只有读书人才能穿襕衫,今天王渊去参加鹿鸣宴,衣着必须正式,所以临时穿上举人公服。换成平常时候,依旧会穿襕衫为便服,当然也可以穿道袍——非道士袍,特指褶服。

“二哥这身举人装扮,真真精神!”周冲拍了个发自内心的马屁。

王渊笑道:“帽子还行,可以遮挡太阳。”

大帽便是圆形太阳帽,整体呈钹状,发端于宋代,改进于元代。

到了明代,大帽相当于礼帽,无论皇帝、官员还是百姓,出席重要场合都经常佩戴。从外型来讲,接近西方绅士礼帽,不过中国的大帽更加圆润。

李应坐在旁边,难免心生羡慕,下定决心说:“这次回去,吾必发愤图强,三年之后也当穿上黑花缎袍!”

听闻此言,越榛只能苦笑。他作为副榜贡生,拥有监生资格,也是能穿黑花缎袍的。但穿的衣服相同,除了好看之外,又有什么鸟用?

张赟问越榛、罗江二人:“文实与孔殷兄,真不去参加鹿鸣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