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有效调整部署。
十一万大军,犹如臃肿的胖子,被精悍小个子戏耍得团团转,然后被踢了一脚膝盖,直接轰然倒在地上。
拉哈曼喃喃自语道:“这位天竺王,是真主降下的执鞭者啊!我们……噗!”
一把弯刀的刀尖,从拉哈曼肚皮透出,他转身想看是谁动手,却被推着往前,然后被一脚踹下城墙。
刚即位的新苏丹,刚任命的新宰相,而且还经历过一场血腥政变,他们的统治能有多稳固?
城外苏丹一死,城上宰相就被杀了,城内的少量留守部队也开始内讧。
而在战场上,数千临阵倒戈的贵族骑兵,以及8000古贾尔骑兵,还在乐此不疲的追杀溃兵。反而是王渊亲领的3000汉骑,王芳率领的5000兄弟骑兵,暂时停下来恢复战马体力。
活着的溃兵至少还剩八万以上,此刻完全失去组织度,他们不辩方向的奔跑着,被骑兵追上来就是一顿砍杀。有些跑得没有体力了,就趴伏在地上祈求饶命,还有上万人朝着德里城奔去。
一部分骑兵追至外城之中,开始不分青红皂白的乱杀,遇到逃窜的平民也一股脑儿宰了,渐渐就演变为抢劫外城的财货。
混乱从下午持续到半夜,王渊根本无法收束,因为那些骑兵全是异族军队。
第二天清晨,太阳普照大地,从外城延伸到郊外,横七竖八的到处都是尸体。而且,许多尸体的皮甲被扒掉,甚至连衣服鞋子都被扒掉。
异族骑兵陆陆续续汇集,来到王渊的周围,跪地大呼“天竺王”。
王渊说道:“你们的战利品,分我一半。”
无人敢有异议,老老实实把财货交出,就连烂靴子都交出一大堆。
此战,数千贵族骑兵倒戈归附,俘虏各类步兵一万三千余人,缴获老古董火炮三十多门,缴获老式火绳枪六千多支,缴获战象六头。其余的战象,要么死了,要么跑了,几万敌军步卒也同样如此,估计活着逃走的至少三四万。
王渊命令俘虏搬运尸体,堆在一起放火烧掉,免得时间久了产生瘟疫。
死掉的大象和战马尸体,被清理洗净煮来吃,但军粮还是远远不够,必须破城之后才能获得补给。
一个官员被推选出来,出城面见王渊,趴伏在地说:“伟大的,不可战胜的天竺王,宰相已经被我们杀死,苏丹的王后和儿子,也已经被我们控制。我们愿意归顺于您,但请不要在德里内城多造杀戮。”
王渊不置可否,说道:“先运一些粮食出来。”
很快,内城的大门打开,一车车粮食,穿过已经成为废墟的外城,运送到王渊面前作为军粮。
王芳带着5000兄弟骑兵,在城外扎营休息,顺便看管俘虏、军粮和财货。王渊自带三千汉骑,骑着马儿进入内城。至于一万多异族骑兵,原地待命,不得进城,连外城都不许去。
外城被抢劫杀戮半天半宿,几乎找不到活人踪迹,就算能活下来也早就跑了。
戚继光带着一队骑兵为向导,率先进入内城,分散到街巷查看情况,验证没有埋伏之后,才回来迎接王渊入城。
王渊骑马穿城而过,沿街跪满了居民。他们用最恭敬的姿势,表达着自己的顺服,只求王渊不要再纵兵劫掠,但真要劫掠他们也毫无办法。
很快,王渊被接入城堡之中,这里是莫卧儿皇帝和苏尔苏丹的居所。
胡马雍真的是一位风雅皇帝,竟在城堡里建了大图书馆,里面堆放着无数经文典籍。
“这里,烧了。”王渊随口说道。
藏有数十万卷经书的大图书馆,就这样被王渊一把火烧掉,无数学者和教徒义愤填膺,但却没人敢来救火。
突然,一个宫廷学者,哀嚎着冲入火场,葬身于剧烈的火焰当中。
王渊笑问:“还有没有殉道者?”
无人应答,全体匍匐跪地。
苏丹的妻子、母亲、儿子,全部被绑着押出来,其长子年仅五岁,幼子还在襁褓当中。
王渊居然不予理会,笑着说:“这些人,你们自己处理吧,把城堡里的财货清点封存,等我下次回来的时候再带走。”
戚继光和昌德比比识字,被留下来清点王室财宝,留给他们一百骑兵作为助手。
王渊则带着其余的骑兵,毫不留恋的离开城堡。
戚继光在清点财宝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传来惨叫声。却是苏丹的家人,包括还在吃奶的幼子,被投降官员们全部杀死,他们比王渊更怕王室成员活着。
休整两日,一万多步兵俘虏,被王渊转化为运粮辅兵,带着新加入了数千贵族骑兵,浩浩荡荡的朝曲女城杀去。
曲女城,戒日王朝首都。
唐僧的《大唐西域记》也有记载,大意为:“这里的国王,生了一千个儿子,一百个女儿。有一大树仙人,住在恒河边上。见一公主到河边游玩,遂起凡心,请求国王嫁女。然而公主看不上仙人,觉得他太丑了。国王恐惧,就把还未成年的小公主送出。仙人嫌小公主不漂亮,诅咒其他九十九个公主弯腰驼背,于是此城就改叫‘曲女城’,又称‘妙童女城’。”
数年前,胡马雍与舍尔沙,在曲女城有一场决战。
胡马雍战败,连德里都不敢回了,直接带着残兵败将退往旁遮普,结果被自己的亲兄弟驱逐出境。
曲女城的军队,早就被苏丹召去勤王,如今城内兵力空虚,只剩百十个守城士卒。
面对王渊大兵压境,城内立即爆发叛乱,印度教徒选择杀官献城。
王渊取了城中财货和粮食,带着军队继续出发。结果走到半路,就有上千骑兵投靠,却是附近的小贵族,听说苏丹已经败亡,连忙跑来归顺新主。
王渊的军队越打越多,打到一个月后,竟然发现无城可攻,附近的贵族听到风声,全都跑来归顺天竺王。
甚至连孟加拉国,这片被舍尔沙征服仅两年的土地,都带着一千骑兵投靠天竺王麾下。
王渊在奥德之地大会诸侯,重生三条法令:
第一,宗教宽容。
第二,废除舍尔沙的中央集权政策。
第三,各土邦需要进攻的赋税,比莫卧儿王朝时下调两成。
各地王公贵族欢呼雀跃,将天竺王视为仁主。从今往后,他们只需每年交税,就能继续在土邦作威作福了。
王渊带着大军南下,一直顽强抵抗舍尔沙的岗德瓦纳国,听说了王渊的“约法三章”,又面对即将到来的数万大军,也选择臣服于“天竺王”麾下。
实在是,王渊的统治太过大度,甚至承诺不在各土邦征兵,这是胡马雍和舍尔沙都无法做到的,各地土邦怎么可能不拥护他?
在北印度造孽无数的王渊,就此成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