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62 章(1 / 1)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会全力攻打我们?”

卡帕提说道:“肯定会的。对方的枪炮太厉害,野战我们毫无胜算,只能选择坚守在城里。天竺棉会不愿长期围城,那位新国王却不一样,必然不惜一切代价。我们可以守城一年,还能守城两年、三年吗?城里的储粮可撑不了那么久。”

拉玛皱眉道:“听说新国王,是一个中国的大官?”

卡帕提叹息道:“他叫王渊,大明首辅,中国的真正决策者。我在北京国子监读书的时候,曾经远远见过他几次。这个人,比伟大的克里希纳国王更厉害,他是不可战胜的。我们的领地,距离他的王城实在太近了。他做国王之后,以他的性格,肯定第一件事就是来攻打我们。”

拉玛摇头道:“不能投降,汉人太狡猾了。你的文塔叔叔,当初不听我的劝告,带兵到王城投降汉人。结果汉人假装用黄金和土地换马,夺走了他的战马,遣散了他的骑兵,几个月后就将他杀死。万一我们投降新国王,他夺走了我们的军队,我们到时候该怎么自保?”

卡帕提解释说:“官员和商人不一样。中国官员注重信义德行,肯定不会对我们事后下手。”

拉玛笑道:“谁做了国王,都不会再讲诚信。”

卡帕提说道:“中国还有一句谚语,叫做千金买马骨。”

“哪来那么多中国谚语?我就不该送你去中国读书。”拉玛有些不耐烦。

卡帕提说道:“父亲,天竺棉会肯定不愿老实尊奉新国王,这位国王迫切需要有人效忠。不是虚假的效忠,而是真正的效忠,交出城市,交出军队,真正的效忠于他。他不会杀我们,反而会保护我们,还会让我们去王城做官。因为,我们是马骨,他得用千金来换。”

拉玛挥手道:“别说了,让我再想想。”

卡帕提依旧在劝:“父亲,你应该清楚局势。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抵抗到底,要么顺从到底,绝对没有第三条路。我们的领地太重要了,我们离国王的都城太近了。任何一个有作为的国王,都不会容许克里希纳城掌握在别人手中。当初,伟大的克里希纳国王,可是用自己的名字给河流和城市命名。这里有多重要,你肯定是知道的。”

这个道理,傻子都清楚。

就好像王渊在北京称王,结果天津却被军阀盘踞,换谁都难以容忍!

拉玛并非傻子,反而异常聪明。

当初那么多投降将领,就他还活蹦乱跳,而且拥兵上万占据坚城,其他将领早就被天竺棉会弄死了。

仅仅权衡利弊一天,拉玛就对儿子说:“你代表我,亲自去一趟王城。把城市、土地和人口,全部献给新王。”

729【归化与赐姓】

前来朝拜新王的地方领主很多,对他们而言属于例行公事。

换国王了?

好吧,且去拜一下,回来继续过日子。

只要不把地方领主逼迫太狠,这些家伙可不管谁是国王,千百年来一向都是这个传统。

被天竺棉会灭掉的阿难国很有意思,它的形成纯粹是迫于外部压力。当时绿教势力席卷整个印度,就这样地方领主都还在忍耐,甚至为了自身利益纷纷改信绿教。

天降猛男出现了,而且一下子出来两个。

两位流亡的印度教王子,拜印度教高僧为师,一路忽悠积累信众,渐渐拉起军队复国。他们高举“驱逐绿教、恢复印度”的旗帜,连续打了好几场胜仗,周边的地方领主纷纷归附,好多绿教领主又跳回来信印度教。

就这样,不喜欢绿教的领主和平民,汇聚在两位王子的大旗之下,以近乎“印度教同盟”的方式建立国家,差点就统一了南印度,成为整个印度地盘最大的邦国。

也只有打宗教战争,这些家伙才能爆发战斗力。

且看英国殖民印度上百年,逼死、饿死了多少印度人。结果印度最激烈的反抗斗争,起因居然是英国人在纸壳子弹上抹油。

抹油没错,可以防止火药受潮。

但不该抹牛油和猪油啊,还把子弹分发给仆从军。绿教士兵领到猪油子弹,印度教士兵领到牛油子弹,填装弹药时必须用牙齿咬开,两教士兵怎么可能忍得了?

你可以打我,你可以杀我,你可以饿死了,但你不能这样侮辱我!

于是,印度大起义爆发。

当然,抹油子弹仅仅是导火索,而且还是被人刻意传播的谣言。因为大量士兵的不满,英国人已经换了新子弹,改在纸壳子弹上抹蜡。

问题是,印度士兵不信啊!

至于起义的真正原因,是英国人征兵不按种姓来,大量贱民和低种姓成为仆从军,这就导致高种姓的强烈不满。

但高种姓还是忍了,除了不满还敢怎样?

英国人的骚操作还在继续,他们带着仆从军去打仗,而且是远距离军事行动。士兵工资给得很低不说,还要士兵自己承担路费和行李运费,等于印度士兵帮英国打仗,还得自带盘缠,就连换洗衣服都得支付运费。

这么胡搞,印度士兵居然还能忍,直至远征胜利都没出现哗变。

英国人打了胜仗,占领旁遮普大片土地,那些仆从军也没啥用处了。那就取消仆从军的原有特权,继续降低仆从军的工资,顺便规定印度士兵职务不能超过中士。新军营也懒得修,让印度士兵一直住简易帐篷吧。

好家伙,不但扣工资,赏赐的特权都能收回来,还直接堵死印度士兵的晋升通道,甚至连士兵的军营都懒得修一个。

于是印度士兵就开始闹事,他们闹事的方式很独特,居然是拒绝接收抹油子弹。

英国人居然还真吃这一套,新子弹全部抹蜡。

但老子弹不可能扔了,还是得继续用啊,印度士兵终于炸了。

印度的高种姓见此情形,立即跑出来煽动,二十多万人参与的起义就此爆发。

更扯淡的是,大部分印度领主,居然站在英国人那边,即便他们被英国人勒索得很惨……

面对这种奇葩民族,王渊是幸运的,他可以轻松坐稳国王之位。

同时,王渊又头疼无比,这种国民拿来作甚?

若是哪天遇到外族入侵,这里的领主和人民,一个比一个投降得快。

王渊好生招待了二十多个领主,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又让领主们如实上报人口和土地。

领主们满心欢喜,觉得这位国王好糊弄,就此高高兴兴回到各自领地。

“陛下,又有天竺贵族求见,而且这人还会说汉话。”

“带他进来。”

卡帕提躬身走进,整理衣襟之后,以非常标准的姿势,匍匐在地长拜王渊:“臣卡帕提·德瓦,拜见国王陛下!”

王渊终于来了兴趣,问道:“去过大明?”

卡帕提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