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4 章(1 / 1)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在模仿南京,连名字都不换就办了一份。

王渊当浙江总督的时候,可是把杭州士绅祸害得不轻,又加上最近浙江在全省清田,士林报纸怎么可能有好话?

宋灵儿带回的这份报纸,就记载了去年冬天,发生在湖州府德清县的两件新闻。

德清知县响应中央号召,勒令全县不顾一切完成清田工作。这家伙并非真正的改革派,而是想巴结上官,提升自己的政绩,反正稀里糊涂一顿乱搞。他自己不亲自把关,将清田工作全部扔给下属,杂官佐吏趁机勾结豪强,打着清田的幌子残害百姓。

一个新闻,是德清县有个小地主家庭,莫名其妙被清走三分之二土地,全部划到了同乡豪强的名下。这家有人做秀才,于是去县衙告状,连知县都没见着,回家途中被歹人殴打致死。

秀才的朋友义愤填膺,但害怕自己也遭到毒手,于是前往杭州告诉同学。一群士子前往浙江按察司报案,按察司官员害怕破坏清田积极性,竟然对此不闻不问。

另一个新闻,还是发生在德清县。

大概八百多亩的官田,闹出了大乱子。王渊规定了官田确权办法,在清田时必须由地主赎买,且只能由占有田皮十年以上的地主赎买。

涉事的八百多亩官田,竟然同时有两家拥有田皮。

双方都是豪强,争执不休之下,直接上演全武行,当场打死四人。

德清知县为了省事,竟然各打五十大板,不去查验谁的田皮文书是假的,反而将八百亩官田一家分一半。

于是流血事件升级,拥有真文书的那家豪强,带着族人三千多出动。两家上演族斗戏码,将近七千人大混战,打死两百多,重伤一百多,还有轻伤无数。

这事儿,也被按察司压下,只抓了双方参与械斗的几个替罪羊,却没有追查知县的罪责。多半是有人送了银子,同时也怕处置知县之后,本省的其他知县不敢全力清田。

王渊拿着报纸,若有所思。

虽然是反对改革的报纸,却在监督地方官的时候,比朝廷派出的巡按御史更有用。

南京和杭州这两份在野党报纸,不能也不必直接取缔,可以作为改革的一股监督力量。但是,必须严加约束,而且是立法约束。

否则的话,今后的报纸,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稍不注意就要整出东林党来!

641【报刊管理临时条例】

浙江乡试很难考,自幼被誉为神童的徐渭,二十岁才当上秀才,然后八次乡试落榜,连个举人都考不上。

马三才同样如此,三十多岁还是秀才。

历史上,他跟叔父都在丁未年中进士,前后相差整整六十年!

马三才最近有点不想读书,已被浙江士子吹捧得飘飘然。他出身于德清大族,《士林月报》的两件大新闻,都是他妙笔生花写出来的,杭州人皆称其为“白衣御史”,颇有些后世记者无冕之王的意思。

儒衫是白色,皮肤也很白。

虽然马家已经不信绿教,而且混血了好几代,但依旧还有些白人特征,其先祖是元朝的江浙平章。

这日,马三才正在报馆写文章,突然有朋友跑过来说:“思参兄,朝廷来人了,你快回家避一避!”

马三才吓了一跳,强自镇定道:“我又没作奸犯科,为何要避朝廷中人?”

那朋友提醒说:“内阁相公们力图变法,你写文章反对变法,便是大大的有罪。虽然没有署本名,但杭州谁不知道你是‘白衣御史’?”

马三才喉咙干燥,下意识咽了咽口水:“我所写皆属实,又没胡编乱造,便是内阁相公也该讲道理!”

那朋友反问:“思参兄,你可忘了王相总督浙江的手段?”

马三才浑身一个激灵,勉强说:“王相一直讲道理的。”

“谁官大,谁就有道理。”那朋友还在苦劝。

突然,报馆里来了一群官差,冲进来就问:“谁是马三才?”

那朋友说:“糟糕,走不掉了!”

马三才被吓得双腿发软,说话哆嗦道:“我……我便是。”

一个青年官员过来:“在下是新任浙江巡按御史熊过,奉王相之命特来见白衣御史。”

完了,全完了。

马三才面如土色,口舌发干道:“不知王相……”

熊过拿出一副卷轴说:“离京之前,王相与吾言,变法并非乱法,借变法之名而残害百姓者,皆乱法之辈也。马兄文章写得好,王相希望马兄能够再接再厉。这是王相赠与马兄的礼物。”

马三才结果卷轴,却是一副墨宝。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赠浙江白衣御史马三才,王渊,绍丰三年六月初一。”

只那一瞬间,马三才就从地狱升到天堂,整个人就似飘浮在云里雾里。

马三才猛地挺直腰杆,拱手向着北方,感慨激昂道:“定不负王相之言,吾必以手中秃笔,为天下百姓伸张正义!”

熊过钦佩道:“马兄真义士也。”

马三才把卷轴收好,这玩意儿可做传家宝,忍不住打听道:“朝廷如何处置德清县之事?”

熊过说:“除浙江提学之外,浙江按察使、按察副使皆贬官三级。浙北巡按御史罢官。德清知县罢官,下狱审问,视罪行而定刑责。”

就算宋灵儿不把报纸带去北京,王渊也会收到消息。

正在修筑海塘的浙江左布政使蒋瑶,再次写信打小报告,将德清县的事情说得很明白。

湖州知府,被王渊降为湖州同知。

在绍兴清田有功的唐顺之,立即转任湖州知府,负责湖州清田事宜。

同时,长兴知县黄光升,因在浙江率先完成清田,并且认真负责不出错漏,授予散阶“承事郎”,平调去隔壁的德清县清田。待湖州完成一条鞭法改革,黄光升立即回京述职,另有重用。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黄光升只是个普通进士,在京城观政三月,就被外放长兴当知县,结果成为浙江第一个完成清田的知县。

历史上,此人累升户部尚书、刑部尚书,还是一个水利专家,改进了自宋代以来的海堤修筑技术。他还救过海瑞,海瑞上疏引来嘉靖暴怒,当时包括徐阶在内,很多人都在救海瑞,但顶多能让海瑞不死,丢官或者流放是免不了的。

身为刑部尚书的黄光升,却硬要给海瑞定死罪,且是以“儿子骂父亲”的名义,出于孝道和伦理来定死罪。如此,就把海瑞的其他论死之罪撇清,嘉靖一旦杀了就是虎毒食子之昏君。贬官也不行,流放也不行,因为刑部定了死罪,坚决不肯更改结果,搞得嘉靖完全没法处理,只能把海瑞关在大牢里好吃好喝。

对了,黄光升统兵打仗也不错,北方和南方出现边患,他都调兵遣将轻松搞定。

是金子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