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5 章(1 / 1)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定是廉洁且能任事的,朝廷应当表彰他们的功绩,让他们继续把粮食运来。”

王琼说道:“一两人清廉容易,两万石粮食的运输,那得动用多少人?个个都清廉吗?”

杨一清突然说:“这些粮食,恐怕来路不正。”

“来路不正?”蒋冕问。

杨一清道:“无非是抢来的。”

王琼说道:“肯定是抢来的。”

蒋冕笑着说:“莫要乱猜,既然粮食已到通州,便批准他们解库太仓便是。”

这事儿说出来有些不光彩,五位阁臣都不再议论。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嘛,管他是偷来的还是抢来的,反正没有盘剥大明百姓就行。

明朝的漕粮有变动,在正德年间,每年漕运定额为四百万石。

这一下子多出两万石,而且还只是第一批,早就把内阁大佬们乐坏了。

便是一向跟王渊唱反调的毛纪,此时都笑嘻嘻说:“王若虚虽然离经叛道,但看人用人的本事没得说。那朱英和满正,都是他提拔的人才,虽然远在南洋海外,却能为朝廷忠心耿耿运粮,殊为难得矣!有功就要赏,可给朱英的子侄辈荫官,再给满正抬一抬武勋散阶。”

杨廷和点头道:“此事可矣。”

王琼冷笑不说话。

杨廷和、毛纪二人在打小算盘,看到锦衣海卫有大用,就想笼络朱英和满正。

王琼这个数据敏感者,深知四百文一石从南洋运大米到天津,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且,锦衣海卫还常年在海外,按理早就该不听话了,想想那些大明边将就知道。

但是,粮食就这样运来了,皇帝和王渊对锦衣海卫的掌控非同一般,怎么可能被荫官、升阶这种小恩小惠收买?

其实嘛,锦衣卫海真没想象中那么听话,这些家伙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就连王渊安插的眼线宁搏涛,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意志,接了许多宗族亲戚去南洋发展。

如果任由发展下去,最多再过二十年,锦衣海卫就会听调不听宣。

王渊故意的,谁还不给自己留后路啊,更何况他还想搞改革变法,自古变法之人就没几个有好下场。

不论如何,这两万石粮食运来,朝中没人再说锦衣海卫的坏话。谁敢言取消锦衣海卫,内阁和户部绝对发怒,他们还指望着继续收粮食呢。

户部尚书彭泽,首先发怒。

刚入库的两万石粮食,铁道司直接支走五千石,说什么建造铁路需要粮食,打算召集灾民和流民以工代赈。

但彭泽的愤怒毫无用处,他虽然是户部尚书,但户部仓场侍郎赵璜是王渊的人,王渊一直卡着户部的钱袋子。

524【八千阉人铁道工】

李承勋快步走进王渊的办公室:“掌部,东安门外聚集八千自阉之人!”

“关我礼部何事?”王渊懒得理会,“太监们如果不收,自有五城兵马司驱逐。”

李承勋说:“宫中肯定收不下,去年刚收了三千阉人。五城兵马司便是能驱逐,恐怕也散而复聚,终究是要解决的。总不能,都杀了吧?”

王渊问道:“内阁呢?”

李承勋说:“内阁让五城兵马司驱逐。”

王渊笑道:“李侍郎啊,你真会给自己揽事儿,便说打算如何处置吧。”

李承勋说:“工部铁道司修建铁路,为了不惊扰百姓,没让顺天府征发徭役,想要招募灾民和流民做事。不如,就让这八千阉人,做那修建铁路的劳工吧。”

“铁路修完了呢?”王渊问道。

李承勋说:“铁路暂定修三条,碍于人力物力,不可能同时修建。修完第一条,继续让他们修第二条,掌部恐怕不会满足于这区区几条铁路,今后总有这些阉人的活干。”

“哈哈,知我者,立卿也,”王渊大笑,“此事你去处理。”

李承勋,字立卿,弘治六年进士。

当初,王渊想让王阳明进京做户部尚书,王阳明写信说自己肺病复发,就推荐了南京刑部左侍郎李承勋。

礼部左侍郎王瓒,转升工部尚书,李承勋便进京做了礼部左侍郎。

又是一个能打的官,当初林俊在江西剿匪,卸任不久就又闹兵变,叛军活捉江西参政赵士贤,杀死按察副使周宪。

各路官军因此畏敌不前,时任南昌知府的李承勋,征召乡勇跟叛军打得有来有回。周宪兵败身亡,部队溃败,李承勋单骑来到战场,迅速收拢溃兵。判将王奇诈降,李承勋以诚相待,王奇遂心悦诚服,潜入叛军大营发展内应,官军趁夜突袭大胜。

这场叛乱? 其实是宁王暗中策划的? 却被李承勋这个南昌知府平息。宁王愤怒不已,勾结江西镇守太监黎安,改了叛军首领的供词? 将李承勋捉拿下狱。幸好当时燕忠执掌大理寺? 才将李承勋给保住燕忠是金罍和常伦的伯乐? 曾经提拔二人,可惜积劳成疾病死了。

王阳明在南京做吏部尚书? 李承勋在南京做刑部左侍郎? 两人私交非常不错? 李承勋甚至成了心学弟子。

却说李承勋出了礼部? 骑马直奔东安门,那里早已交通堵塞。

八千多自阉之人,来自河北、河南、山东各地,都是受灾过不下去的苦命人。他们选择挥刀自宫? 熬过去细菌感染,没死的便前往京城,希望能被招进宫里做太监。

可惜去年春天? 皇宫就招了三千个自阉者? 哪里还有他们的差事?

去年冬? 一万多阉人汇聚京城,他们互相并不认识,只能三三两两乞讨为生,病死饿死之后只剩这八千多。眼见日子没发过了,突然冒出一个阉人领袖杨春,竟把这八千多人聚集起来到东安门外叩阙。

东安门外的街道? 已经被阉人给堵死了,还有无数看热闹的群众。

五城兵马司的士卒赶来,也只敢提刀捉枪在旁边警戒,生怕动武之后会酿成大乱。

李承勋骑马奔至,大喊道:“闲人退散!”

见来了一个大官,围观群众纷纷闪避,接着复又聚拢继续看热闹。

李承勋都懒得下马,问道:“这里何人主事?”

一个武官单膝跪地:“中城兵马司指挥韩耀,见过”

李承勋道:“我是礼部左侍郎李承勋。”

韩耀连忙说:“见过李侍郎!”

李承勋说:“没你的事了,且带兵回去值守吧。”

韩耀犹豫道:“李侍郎,这些阉人众多,恐怕闹出乱子来。”

李承勋懒得跟此人掰扯,喝问众阉:“谁是领头的?”

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走出来:“杨春拜见李侍郎!”

李承勋说:“带上这些人,都跟我出城去,自会给你们一口饭吃。”

杨春能把八千多阉人聚在一起叩阙,自然是不好糊弄的:“敢问李侍郎有何安排?”

李承勋说:“从今往后,你们就是工部铁道司的雇工,闲时有口粮,忙时有月粮和工钱。”

杨春犹豫道:“草民读书少,请李侍郎不要诳我。”

李承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