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6 章(1 / 1)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国家跟大明贸易。”

也即是说,葡萄牙新任总督,想要独霸东西方贸易。又攻击中国的亚洲贸易伙伴,日本从琉球到中国的商路,现在随时可能遭受葡萄牙劫掠。

火者亚三继续说:“现在诸国皆恨佛郎机,总督大人若想进攻满剌加,各国都会景从王师一起出战!并且,新总督对满剌加百姓也很残暴,今年的粮税高达七成,满剌加百姓正在酝酿暴动。一旦天朝王师到此,满剌加百姓必定箪食壶浆欢迎。”

王渊总算是听明白了,葡萄牙的新任印度总督,就是一个目中无人的智障,他派来的使团首领也是个智障!

西蒙被晾在一边,迷惑道:“你们在说什么?”

火者亚三回答道:“中国总督在夸赞阁下威武,一看就是征战海疆的悍将。”

西蒙大笑:“哈哈,这个中国总督,还算有一点眼光。你跟他说,粮食作物已经带来了,快让我去见中国皇帝!这是他跟前任印度总督说好的。”

火者亚三总算能够如实翻译,王渊笑道:“正好,陛下也在杭州,你们都跟我来吧。”

王渊见到皇帝的时候,朱厚照正在学习外语。

也懒得屏退卡米洛,王渊直接凑过去耳语,将目前的情况都跟朱厚照说一遍。

朱厚照顿时大喜:“葡萄牙新任总督如此愚蠢,正是我大明出兵的好时机!”

王渊劝谏说:“陛下,水师刚刚学会操作软帆,就如骑兵刚刚学会骑马,恐怕还要再继续操练一年才行。”

朱厚照有些不甘,扼腕叹息道:“错失良机也!”

王渊安慰说:“陛下,从泰西到满剌加,行船需要小半年时间。这个总督才当不久,两三年之内都不可能更换,让他继续残暴下去,今后的仗必会更好打。现在瓜还是生的,再等一两年,就该瓜熟蒂落了。”

“也对,”朱厚照又高兴起来,“那葡萄牙国王如此昏庸,竟派愚蠢之辈当总督,真乃天助我也。便是老天都开眼了,要让朕做万世景仰的大帝!”

朱厚照立即接见西蒙,而且笑眯眯的非常和蔼。

西蒙见了大明皇帝,总算还知道行礼。但他只是略微弯腰,鞠躬都算不上,张永立即怒斥:“大胆蛮夷,见了皇帝还不下跪!”

朱厚照摆手笑道:“无妨,且由他去。”

张永劝谏道:“陛下,不可失了大明威严。”

朱厚照笑着抓住西蒙的手:“阁下威猛勇武,一看便知是好汉子,恐怕打过许多胜仗吧?”

火者亚三立即翻译,西蒙顿时高兴起来,觉得中国皇帝真有眼力劲儿。

于是乎,西蒙开始吹嘘自己的海战功绩,朱厚照趁机询问海战细节,希望能够从中学到有用知识。

当旺,朱厚照把满正叫来,让满正陪西蒙吃喝玩乐,顺便打听西方海战技巧,若能探知葡萄牙舰船的弱点就更好。

大明皇帝这次是真圣明了,把葡萄牙使者当傻子一样糊弄。

满正领到圣旨,立即跟西蒙结交,连续半个月都在耍乐。他带着西蒙尽情享受,好吃的好玩的通通奉上,甚至拉这家伙去逛窑子。

半个月之后,西蒙乐不思蜀,都懒得回马六甲复命。

二人很快成为“至交好友”,恨不得烧黄纸拜把子。满正趁机提出,想要登上葡萄牙舰船,西蒙立即把满正带到船上,还主动炫耀各种战舰的优点。

真是个好老师……

409【突如其来的海战】

葡萄牙使团顺季风而来,抵达杭州正是四月初农历。

而红薯、玉米、花生三种作物,在南方的最佳种植时间也是四月公历。但那是几百年后的四月,如今大明正逢小冰河,正德十四年的平均气温,已跟天启年间差不多冷不过再挨十年,气候就会回暖,直至百年后才再次变冷。

因时代气候差异,三种引进作物,刚好适合在农历四月种植!

杭州工商学院。

王渊花钱买了二十亩良田,全部捐给学校做学田。如今辟出几亩地来,用来搞新作物试种,王总督亲自前往指导。

上辈子,王渊生长在小县城,自己并没有种过地。但他外公外婆在农村,也是见过如何耕种的,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十多个学田佃农,在王渊的指挥下,用泥巴混合草木灰,再加入一些发酵粪便,在地里揉着网球大小的屎团子。

这是在给玉米做“营养钵”,种子摁进屎团子当中,可以健康快乐的长出幼苗。移栽也非常方便,挖坑将带苗的屎团子埋下,定期浇水除草就搞定了。这种“营养钵”育苗方式,兴起于新中国建立之初,是中国农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可适用于玉米、棉花、西瓜等作物。

王渊小时候去外婆家,可帮忙揉过屎团子,当时只觉得特别好玩。而且粪便混合草木灰、泥土之后,也不怎么显臭,搓起来并无心理负担。

有两个物理学派门徒,负责这些作物的试种,王渊告诫他们:“玉米苗长到两个巴掌宽的高度,就可以考虑移栽了。移栽的时候,可以进行垄植,每窝间隔大概是虎口到手肘的长度。”

玉米,是王渊给新作物的命名!

至于垄植技术,古已有之,至少一两千年了吧。

其他都源于王渊的幼时回忆,苗高、间距什么的,只能记得一个大概。至于什么时候浇水,王渊只知道育苗时,必须泼洒少量水分,移栽时要用瓢灌浇,之后如何浇水只能慢慢摸索其实也就抽穗还需灌溉一次。

王渊仔细回忆,突然又补充说:“等玉米稍微长高之后,可以在垄沟里种豆子,玉米和黄豆能够共生,如此就能节省土地。”

这种间作栽培技术,自然是中国劳动人民总结的,欧洲如今还在玩轮种呢。

王渊小时候在外婆家掰嫩玉米,就能看到垄沟里栽着豆子,玉米和大豆都能良好生长。

学生和佃农也没多问,以为是佛郎机人,带来了玉米种植技术。

接着,王渊又去红薯实验田,吩咐道:“红薯挖坑埋进去,等藤蔓长得茂盛了,再这段藤蔓进行移栽。也要进行垄植,垄沟里载不对啊,把玉米田的人也叫过来!”

王渊彻底回忆起来,玉米、红薯和大豆,可以同时进行套种。

玉米栽在垄上,最高;大豆种在垄沟,次之;红薯也种在垄沟,最矮。

一块田地,可同时种这三样作物,高、中、矮互不干扰,以实现耕地的最大化利用!

中国农民太勤劳了,也太聪明了。他们一直都在摸索,如何用最少的土地,种出最多的粮食。

玉米和红薯都是高产作物,同时种在一块地里,而且还能套种大豆,那么亩产该是多么惊人?王渊瞬间就兴奋起来。

至于花生,真没啥好说的,挖坑埋种浇水便是,那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