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庙,这样有损朕和朝廷的威严。”
王渊笑着说:“威严不在华服大屋,臣虽然只住破庙,但浙江士绅在臣面前,一个个都如鹌鹑般乖巧。”
朱厚照突然来了兴致:“走,今晚去二郎那间破庙住!”
江彬欲言又止,终究还是没说话,他知道根本劝不住皇帝。这个皇帝,想一出是一出,把他的后续安排完全打乱。
转瞬便至杭州北关,此时天色已尽黑,张永派太监坐小舟上岸。
把东厂腰牌一亮,说是皇帝来了,官吏顿时吓得鸡飞狗跳,北关主事王世禄亲自跑来打开关闸。
“臣王世禄,叩见陛下!”王世禄趴在岸上高呼,身后吏员呼啦啦跪了一地。
朱厚照挥手说:“都回去吧,我就过一下关。”
北关主事一年一任,现在已经又换人了。王世禄并不认得王渊,但那些吏员却认识,纷纷朝王渊拱手作揖。
杭州城照旧不行宵禁,王渊带着皇帝穿城而过,城内官员闻讯纷纷前来觐见。
三司官员还是那些,不过杭州知府梁材已经升为按察副使,新任杭州知府叫做留志淑。
留志淑新官上任,烧出的第一把火就有些大。
王渊离开杭州以后,新任浙江镇守太监叫毕真。这货嚣张暴虐,前不久被留志淑给砍了,罪名居然是“勾结宁王叛乱”。
杭州知府敢杀浙江镇守太监,这个留志淑的胆子好肥。
神他妈勾结宁王叛乱,一个浙江太监,怎会勾结江西叛王?跟莫须有没啥两样。
而且,杀了便杀了,朝廷还没法治罪,还得跟留志淑记功!
更神奇的是,留志淑跟常伦、桂萼搅在一起。一个知府、两个县令,在杭州周边疯狂清田,把当地士绅和富户搞得欲仙欲死。
现如今,仁和、钱塘二县,已经完成田亩清丈。并且在去年秋天,实行新的地方性税制,官田和私田统一纳税,田赋按均税制折算成银两,徭役也同样折算成银两。若遇到地方工程建设,由官府拿钱雇人代百姓服役。
朝廷、官府和百姓受益,士绅富户则损失惨重,三人联手把杭州搞得“民怨沸腾”。
杭州有句新兴童谣:桂恶常狂,留府嚣张,官威还看王二郎。
这儿歌也不知是谁编的,把桂萼、常伦、留志淑和王渊,全都或明或暗骂了一遍。
王渊已经收到桂萼、常伦来信,他回信的时候,还特地给留志淑写了一封。留志淑虽然没有彻底投靠王渊,但已经有那个味道,都属于大明官员里的改革派。
皇帝一路观赏杭州夜市,不时有官员过来觐见,皆被张永、江彬给打发走。
出东城行不片刻,便来到总督府。
破庙还是那个样子,因为王渊没有卸任,依旧保留总督府构架。张璁代行总督职权,唐伯虎充任吏之首,张慕充任皂吏之首,主要负责监督开海事宜。
“举人张璁,叩见陛下!”
“草民唐寅,拜见陛下!”
“草民张慕,拜见陛下!”
听说皇帝御驾亲临,张璁、唐伯虎、张慕带着吏员,火速出府在大门口迎接。
朱厚照瞟了唐伯虎一眼:“你便是唐寅?”
“正是草民。”唐伯虎说。
朱厚照笑道:“二郎说你被冤枉,求朕给你恢复功名。朕且考一考你?”
唐伯虎带着感激之情,偷偷看了王渊一眼。他以为皇帝要当场考诗经义,长跪道:“请陛下出题。”
朱厚照对张永说:“把那几面空白折扇给他,三日之内,朕要看到扇上诗画。画你最拿手的春宫图,听到了吗?”
“草民遵旨。”唐伯虎哭笑不得。
他最拿手的是山水画,为谋生才画春宫图,咋就变成最拿手的呢?
而且,就算恢复功名,唐伯虎也会沦为笑柄,因为他靠给皇帝画春宫图翻身。
王渊给皇帝介绍张璁:“陛下,此乃永嘉大儒张璁,张秉用。他是王思献的至交好友。”
朱厚照笑着点头:“王瓒很不错,你是他的好友,肯定也很不错。怎么没考中进士?”
张璁只能回答:“才学不济。”
王渊说道:“张秉用满腹经纶,实乃国之干才,屡试不第皆因运气不好。”
朱厚照许诺道:“你若考中进士,朕必点你一甲。”
“谢陛下!”张璁大喜,决定好好努力。皇帝已经发话了,状元他不敢想,至少也得考个榜眼、探花。
至于王渊所说的王思献,名叫王瓒,榜眼出身,跟张璁是同乡。
若非王渊横插一脚,王瓒已经是礼部左侍郎了,而且代掌礼部大印。不过嘛,由于礼部尚书李逊学患病,王渊又长期不在京城,礼部大印还是交给礼部右侍郎王瓒代管。这叫以右侍郎身份,署掌部印。
顺便一提,王瓒是皇帝的人,跟王琼穿同一条裤子。
历史上的张璁,还没考中进士呢,就已经通过好友王瓒,搭上了王琼那条线。也因此卷入王琼跟杨廷和的政争,被扔到南京去吃闲饭,被迫首倡大礼议支持嘉靖,因祸得福几年时间就当首辅。
朱厚照勉励张璁、唐伯虎一番,便被领着进总督府休息。可这里实在太寒酸,朱厚照有些不习惯,问道:“二郎,附近还有什么住处?”
王渊回答说:“东边不远有一个江淮会馆,颇为富丽堂皇。”
“那便去江淮会馆休息。”朱厚照连忙闪人。
黄崇德这次赚大发了,他搞的会馆居然接待皇帝,今后必然成为江淮商人之名誉领袖。
一边走,朱厚照一边感叹:“二郎太清俭了,居然在这种地方住了一年。朝中那些清流,若及二郎一半,朕也会乖乖听他们的话。”
402【正德大帝】
昨晚住进会馆,已是半夜时分。
朱厚照一觉睡到晌午,伸个懒腰起床,随侍太监立即过来伺候。
等皇帝洗漱完毕,刚出得房门,便看到张永、江彬杵在过道上:“陛下请用午膳。”
午膳是杭州名厨所烹制,黄崇德专门聘来招待贵客。朱厚照吃得很尽兴,一些海味他没有见过,算是在杭州开荤来了。
“赏那厨子一两纹银。”朱厚照放下筷子说。
“是。”张永心思活络,打算回京时把那厨子也带上。
朱厚照起身往外走,看见一个胖子杵在门口,稍微有些印象:“你是那个……”
胖子连忙跪地叩拜:“草民徽商黄崇德,昨晚接待过陛下。”
“对对对,这会馆便是你建的。”朱厚照回忆起来。
黄崇德说道:“回陛下,此会馆乃江淮商人集资所见。本来建给王侍郎做总督府,王侍郎清廉如水,不愿搬进来,索性改做了江淮会馆。”
“有心了,”朱厚照随口问道,“这杭州城,与南京、扬州、苏州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黄崇德笑道:“回陛下,杭州城里没有乞丐。”
朱厚照颇为惊讶:“没有乞丐?”
黄崇德回答说:“此乃王侍郎德政。每天都有皂吏巡街,遇到乞丐便抓走。手脚齐全的,便送去码头、钢厂、矿山做工;鳏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