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9 章(1 / 1)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忠诚,可他照样收受宁王贿赂。那根本就不叫贿赂,只是迎来送往的礼金,陛下难道还要治靳阁老的罪?大部分受贿官员,都跟靳阁老的情况差不多。”

王阳明沉默不语,他行事确实奸猾,可奸猾之中却有一腔正气。百官受贿账册,已经触及王阳明底线,根本不想偷偷交给皇帝。

以王阳明的智慧,已经能想象到结果。

一旦账册落入皇帝手中,就成了皇帝的杀手锏,用来跟百官讨价还价,今后可以干出更加荒唐的事来。如此,皇帝变得更加荒唐,不法官员也难以受到惩罚,于国于民都没有任何好处。

王渊不再说话,等着王阳明做决定。

王阳明盯着自己的学生,一字一顿道:“若虚,把账目私自交给陛下,就是真正的佞臣了。我王守仁,不做佞臣!”

王渊提醒道:“然而交给三法司,便是让陛下和百官都为难。于事无补,何必为之?”

“君子有所为,亦有所不为,”王阳明指着自己的心脏,又指指王渊的心脏,“致良知,什么是良知?知行合一,什么是知行合一?你忘了我交给你的学问?”

王渊知道无法再劝,拱手说:“弟子谨记。”

王阳明说得大义凛然,其实现在头疼得很。一旦把账册上交三法司,他估计是没法回京了,多半会被扔去南京吃闲饭。

因为犯了众怒,谁都保不住他,包括皇帝和王渊。

而且,王阳明将从此仕途止步,撑死了能在南京做兵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是南京最有实权的官员,甚至大过了南京吏部尚书。

王渊颇为沮丧,他本来想借宁王叛乱,把自己的老师推到中枢。

可王阳明的犟脾气发作,竟把王渊的谋划给搅黄了!

(这几天确实忙,抱歉。一定补上!)

394【为何不练好本事再造反】

九月初,王渊收到缇骑急递,让他和王阳明火速前往九江接驾。

王阳明顿时吃惊不已,问那缇骑:“陛下难道没有收到报捷书吗?”

“回禀阳明公,陛下已获捷报,只率三千轻骑南幸。”缇骑对王阳明非常客气,只因锦衣卫都指挥使李应是王阳明的学生。

王阳明瞬间无语。

王渊郑重说道:“先生,我去九江筹备迎驾,你留在南昌收拾首尾。切记,不可离开南昌!”

“为何?”王阳明没听明白。

王渊解释说:“陛下既然南来,随行必有江彬、许泰。此二人贪婪无比,又跟宁王没有牵扯,他们怎么可能放过南昌?”

王阳明先是沉默,随即说道:“还是若虚想得周全。”

为啥江彬、许泰不会放过南昌?

因为银子啊!

他们都不需要亲自过来,只要跟皇帝讨一个差事,便能派人至南昌搜查宁王余党。

不给银子的就是余党,给足了银子便是良民,到时候南昌城内百姓不知有多少家破人亡。

历史上,王阳明被江彬、许泰、张忠轮番坑害,只因他既不配合皇帝,也不让这些人借机敛财。

当时,王阳明的报捷书,直接被江彬扣下不发,随军官员都不知道宁王之乱已平。但朱厚照又得有合适的理由亲征,于是让王阳明悄悄放掉宁王,这种扯淡事并非脑子进水,而是皇帝不愿意回京。

江彬先派来锦衣卫,私下跟王阳明商量,只要王阳明配合,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但王阳明装作听不懂,只给锦衣卫五两金子作孝敬钱。这是王阳明故意的,折算成银子也就几十两,锦衣卫嫌少不肯收,并因此对王阳明怀恨在心。

第二天,那锦衣卫回去复命,王阳明亲自送行,拉着锦衣卫的手说:“我以前下过锦衣卫大狱,跟贵衙门诸多官员都打过交道,你是我见过第一个轻财重义的锦衣卫。昨天给你的金子只是礼尚往来,想不到这点钱你都不收,简直让我羞愧得要死。我没有别的长处,只会作点诗词章,他日必定歌颂君之德行,让天下人都来尊敬膜拜。”

锦衣卫错愕不已,又有些感动和受宠若惊,还提醒王阳明一定要小心行事。

锦衣卫一走,王阳明立即押送宁王上路,而且故意跟皇帝的南下路线错开。半路上遇到两个太监阻拦,这两个太监不要脸也不要名,王阳明便找出关于二人的贿赂账册,一番恐吓之后当场烧掉。

两个太监又惊又怕又感激,立即灰溜溜离开,也提醒王阳明好自为之。

第三拨来人又是太监,而且没有收过宁王贿赂。王阳明指着押送宁王的囚车说:“只要你在书上签字,我立即把宁王放走。”

太监哪敢签字?

真出了问题他得兜着,于是也被王阳明吓跑。

江彬、许泰、张忠愤怒异常,便构陷王阳明结交宁王,还借了一千精兵给宁王造反。

半路上,王阳明又遇到已经致仕的杨一清,杨一清让王阳明火速回南昌,因为许泰和张忠已经过去敛财了。

王阳明本来想去南京见皇帝,亲自辩驳洗去自身谋反污点。听说南昌百姓有难,立即赶回南昌,只几天功夫南昌就已遭殃,他直接跟许泰、张忠硬刚,总算没让百姓继续受苦。

如此,王阳明等于把皇帝身边近臣,全都得罪了一个遍。

再加上杨廷和与王琼的政争,他把杨廷和也得罪死了,哪能落得什么好处?

江彬等人构陷王阳明参与谋反,直接被记录进明武宗实录。同时被记载的,还有王阳明纵兵屠杀南昌百姓,其实那是许泰、张忠为了敛财而造的杀孽。

王阳明现在更加幸运,他有个好学生叫王渊。

王渊特地叮嘱报捷之人,如果皇帝已经出京,一定要当众大喊“江西大捷,宁王已被生俘”,不给皇帝留下任何亲征余地。

既然百官都知道宁王败了,那朱厚照就没必要再把宁王放跑,从而化解了王阳明与皇帝的直接矛盾。

可皇帝还是选择南下,而且还让王渊、王阳明去九江接驾。

王渊用脚后跟思考都知道,这肯定是江彬怂恿的。把王渊、王阳明二人调离南昌,江彬就能派人来清查余党,整个南昌城至少能搜刮上百万两银子!

九月底。

皇帝御驾来到九江,王渊带着妻儿出城迎接。

朱厚照还没离开水驿码头,就当众斥责道:“二郎,你为何不等一等?害我白跑一趟!”

王渊没跟皇帝正锋相对,也不讲什么大道理,只是叫屈道:“臣冤枉啊。臣本来想把宁王堵在赣江之上,好让陛下亲自前来征讨,谁料得到宁王那般不顶用!他当时还有六七万兵马,按常理而言,至少能坚持两三个月。可臣与老师只带些乡勇对峙,宁王的数万大军就直接崩溃了。不是臣不等陛下,而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