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汉民还是蒙古牧民。
就拿喜峰口这边来说,朵颜三卫南下劫掠,总是抢走财货和人口。大明官兵“追敌”出关,跑去草原逛一圈,杀他一两百个牧民回来冒功请赏。如此反复,双方仇怨越结越深,而倒霉的都是彼此老百姓。
“快跑啊,明国皇帝又来了!”
宽河城附近,一个仅有数百人的小部落,男女老少惊慌奔走相告。他们只带走牲畜,日用品全都留下,因为大明皇帝看不起这些破烂玩意儿。
“哈哈哈哈!”
朱厚照看着那些惊恐的牧民,骑在马上疯狂大笑,这种游戏可比豹房杂耍有趣得多。
蓟镇总兵马永,此刻就在朱厚照身边,用一种关爱智障的眼神看着皇帝。
马永是陆完提拔的武官,有勇有谋,不贪钱财,不附权贵,体恤军民,非常难得。
当初镇压刘六刘七之乱,马永和江彬同在陆完账下听令。江彬召集边将入豹房,如此一步登天的事情,马永却称病不愿进京,因此跟江彬有了矛盾。
陆完担任兵部尚书时,马永也被提拔为蓟镇总兵。他一到边镇,立即淘汰老弱,把无用之兵扔去放牧耕地,挑选青壮补入各地卫所,因此蓟镇之兵现在非常有战斗力。
朱厚照跑来喜峰口,马永害怕皇帝出事,也只能跟过来护驾。他多次劝谏皇帝不要出关,把朱厚照给烦得不行,江彬趁机告刁状,朱厚照已经打主意撤换蓟镇总兵了。
“王侍郎,你就不劝劝陛下?”马永低声说道。
陆完有密信发来蓟镇,让马永多跟王渊交流,毕竟双方勉强算是政治盟友。
王渊反问:“你劝得住吗?”
马永的脾气更像官,有些愤怒道:“便是劝不住,也得一直劝,此乃人臣本分!”
王渊突然说:“你跟江彬有仇吧?”
马永愣了愣,答道:“他曾拉我进豹房,我称病没去。”
“难怪,”王渊对马永的观感不错,“你且小心一些,昨天我听到江彬说你坏话。好像在揭发你贪污军饷,我进屋他就闭嘴了,也没怎么听明白。”
马永大怒:“胡说八道。我要是贪污军饷,用得着淘汰老弱,还尽量招青壮补齐缺额?直接吃空饷便时候,还不用得罪各卫指挥使!”
“你当心一些,我也会帮你说好话。”王渊收买人心道。
马永抱拳道:“多谢王侍郎提醒!”
马永此人,知恩必报,有古之良将风范。历史上,陆完被杨廷和流放病死之后,他还跑去求嘉靖给予抚恤,只因陆完对他有提携之恩。嘉靖大怒,直接将马永削职,扔到南京领闲工资。
直至辽东兵变,其他人控制不住局面,嘉靖才起复马永为辽东总兵。
又因边将诱杀泰宁卫贵族朵颜三卫之一,激得泰宁卫寇边,马永直接阵斩泰宁卫首领。泰宁卫联合朵颜卫报仇,又被马永击退。朵颜三卫干脆一起南下,结果太监中计大败,马永也被牵连革职。
此人若是用得好,当为一代名将!
朱厚照和江彬、许泰等人,已经率众追击蒙古牧民。只是游戏而已,朱厚照没有赶尽杀绝,只抢了牧民几只羊回来。
王渊策马赶上,对朱厚照说:“陛下,该派人了。”
朱厚照对身边的太监说:“去吧。”
那太监战战兢兢奔往宽河城,蒙古守军不敢开城门,只是派人悬筐下来接待。太监不敢多留,直接塞给对方两封书:“烦请转交给泰宁、福余两卫首领。”
朵颜三卫,分别是朵颜卫、泰宁卫、福余卫。
明初之时,泰宁卫最强,福余卫次之,只有朵颜卫最弱。
朱棣偏偏册封朵颜卫首领为都指挥同知,册封其余两卫首领为都指挥佥事,扶持最弱的朵颜卫,管着更强的泰宁、福余两卫。这当然是故意为之,用心非常险恶,只二三十年时间,朵颜卫就强盛起来,成了三卫的真正领头人。
现在,王渊给朱厚照出主意,让皇帝给泰宁卫、福余卫首领升官,让三卫首领平起平坐。而且,还把升官书,送到朵颜卫的城池,事后再派人泄露出去。
太监送完书,王渊便陪皇帝打去了。
宽河城的蒙古守军不敢怠慢,两份书第二天就送到朵颜卫首领花当那里。
花当直接傻了,拿着升官书不知所措,他现在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把书烧掉,立即派质子进京。这样能讨好大明,但消息一旦泄露,必然招来泰宁、福余两卫首领嫉恨,三卫之间必然产生巨大矛盾。
第二,遵从皇帝旨意,把书送出去。那就更麻烦,从今往后,三卫将平起平坐,朵颜卫严重丧失话语权。
可不仅仅是升官那么简单,朵颜三卫与大明贸易,都是按照官位大小来的。朵颜卫能够强盛,正是因为官大,从大明贸易那里获得的物资最多!
花当左思右想,还是决定给大明当狗,继续占有大明贸易优势,绝不能让两个盟友部族平白得好处。
于是,花当的次子伯革,很快被送到喜峰口。
伯革到来的当晚,王渊就派人进入草原,散播朵颜卫私自毁掉大明升官书的消息。
380【太皇太后死啦】
喜峰口,关城内。
泰宁卫首领的长子把当孩,恭恭敬敬给朱厚照、王渊磕头:“臣把当孩,拜见大明天子,拜见王侍郎!”
“平身,”朱厚照抬手道,“赐座。”
太监搬来一张椅子,把当孩小心翼翼坐下,眼神却偷偷瞄向王渊。
朱厚照随口问道:“泰宁卫百姓的日子,过得可还好?”
把当孩环顾左右,不敢回答。
朱厚照对闲杂人等说:“都出去,二郎留下。”
江彬、许泰非常无语,别看他们平日受宠,关键时刻都得麻溜滚蛋。
屋内只剩皇帝、王渊和翻译,把当孩噗通一声跪下,哭嚎道:“请陛下为泰宁卫做主!”
朱厚照笑问:“泰宁卫被谁欺负了?”
把当孩说道:“北有喀尔喀蒙古,南有朵颜卫,泰宁卫度日艰难,请陛下扩大互市规模。”
可怜的泰宁卫,本是朵颜三卫最强者,现在反而成了最弱那个。
在南边,泰宁卫的地盘和人口,被朵颜卫疯狂侵占同化。在北边,喀尔喀鞑靼蒙古部落,逮着泰宁卫狂揍几十年,迫使泰宁卫牧民、农民不断南迁。
喀尔喀蒙古,是达延汗第五子阿勒楚博罗特的部族。
由于距离大明太远,喀尔喀几乎不来大明边境劫掠,一有空就跑去抢泰宁卫的草场。泰宁卫每次被抢之后,就入侵大明古北口一带,尽量弥补自己遭受的损失。
历史上,眼前这个把当孩,后来做了泰宁卫首领,结果入侵大明被马永砍死。喀尔喀蒙古趁机南下,逼迫泰宁卫联姻,霸占泰宁卫的印信,冒充泰宁卫与大明贸易。
于是明代史书就出现尴尬内容,一直把喀尔喀蒙古首领、达延汗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