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赚银子啊。你献我两艘船,包括水手和火炮,我的船跟你一起去日本。有钱大家赚嘛,今后肯定特别照顾你。”
这话说得够直白无耻,却让陈双喜更加相信王渊的诚意。
王渊突然问:“浙江最大的海商,可是福清薛氏?”
陈双喜点头道:“薛氏的船确实最多,他们在福州南台船厂有路子。但要论商船最多的,还是漳州人。漳州海商没有谁一家独大,你一条船,我一条船,抱团起来一起出海。向东可以去日本,向西可以下南洋,他们两边的海路都吃。严祖(严启盛)当年的老巢,便是设在漳州月港。反正吧,无论东海、南海,都是福建佬说了算,谁叫人家有船呢。我手里银子是够了,买船还得慢慢等,要是浙江能造海船就好了。”
浙江也能造海船,但都是些近海船。
永乐年间,浙江制造的海船数量,比其他省份加起来还多得多!可惜这些船不能进行远洋航行。
王渊告诫说:“你尽量帮我招揽附近岛屿的海盗,在钱塘潮之前一起来,随便哪天都可以,但最好是七月中旬以后,我得帮你们找货源啊。一定要一起来,然后一起出航去日本,我怕福建海商在海上拦路打劫。”
陈双喜笑道:“王总督就放心吧,福建海商还是很规矩的,他们出海都是为了求财,不可能来招惹咱们海盗。”
“那可说不准,”王渊担忧道,“我这次在杭州开海,肯定要断一些福建海商的财路。就说这么多,我走了。”
陈双喜亲自把王渊送到码头,在王渊登船离去之后,身边来了个师爷模样的家伙,职务乃是这群海盗的财副。
“哒哪,你真要归顺官府?”财副问。
陈双喜摇头说:“不是投靠官府,是从海盗变成良民,今后能够正大光明出海。”
财副惊道:“能有这种好事?其中必定有诈!”
陈双喜说:“我也觉得有诈,但人家总督亲自来一趟,怎么也得给点面子相信几分。到时候都打起精神,去杭州那边试试看,见势不妙立即就走。”
“我觉得够呛,官府肯定是想把咱们诱进港口!”财副琢磨道。
“总得赌一赌,我爷是海盗,我爹是海盗,我不想儿子也当海盗,”陈双喜也是有追求的,“若真能化为良民,我曾孙儿辈,估计就能考科举了。到时候考个进士,跟这总督一样做大官,岂不是美得很!”
305【报喜】
仁和知县,是肥缺,即便它附郭府城。
桂萼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有贵人相助,辞官之后重新被任命为仁和知县。
投桃报李,桂家在江西,全力支持王阳明剿匪。
桂萼带着两个随员出发,紧赶慢赶,终于在七月初抵达杭州,然后被迫在北关数里外停下。
堵船了……
桂萼来到甲板,发现自己乘坐的官船,跟隔壁一艘商船紧挨着,还得靠蒿杆来防止两船相撞。
“便是杭州富庶,也不可能这么多船吧!”桂萼惊讶道。
隔壁商船也站着一人,笑着说:“这位官爷,王总制在杭州开海,苏松和湖州的商贾都在往杭州运货,这撞到一起可不就堵住了吗?”
桂萼更加想不明白:“你们找到出货船只了?就敢直接把货运来。”
那商人笑道:“但凡是出海货物,截止钱塘潮到来之前,过北关时的关税都可减半。便是王总制找不到海船,大家也不亏嘛。”
这话只说了半截,剩下半截是:如果王渊弄不来海船,没法从杭州出海,那就联络本地收货商,悄悄走私去海上,反正里外都能省去一半关税。
桂萼点头说:“王总制倒是奇人,居然能令商贾信服。”
那商人说道:“换成别的总督,咱们自然不敢信,可王总制不一样。从南边来的商队都说,自从王总制到了浙江,无论南关与北关,全都没有了敲诈勒索之事。而且还革新报关手续,发给便民小票,现在过钞关可快得很。来往商贾都说,王总制是好官啊,能留在浙江不走就好了。”
桂萼是借王渊复出的,而且还跟王渊是同科进士,如果不存在巨大矛盾,他今后都得跟着王渊混下去。
眼见王渊来浙江之后,短短月余就立威立信,桂萼顿时就觉得这位盟友靠谱。
嗯,也不能说盟友,别人已经当了兵部右侍郎,而他自己还只是一方知县。在外人看来,桂萼就是王渊的党羽,怎么辩解都洗不去这层关系。
桂萼的第一任职务,便是在浙江当知县。第二任职务,还是在浙江当知县,只不过他辞官没有赴任而已。
对于浙江的情况,桂萼还是有所了解的,知道必须开海才能养活浙江百姓。
即便王渊不出声,这家伙也会请求开海,而且是在嘉靖朝倭寇最严重的时候提出开海,还希望把漕运改成海上运输。
桂萼跟那商贾闲聊一阵,看到沿河正在修路,而且民夫一个个有说有笑。
只看那些民夫的精神面貌,桂萼就知道并非强行征派的,多半是王渊花银子雇老百姓修路。
至于银子从哪儿来?
眼前不是有个钞关嘛,王总督肯定把钞关给霸占了,真他娘的胆大包天!
可谁让王渊是佞臣呢。
浙江巡按御史唐凤仪的弹劾奏章,已经通过大运河飞快送到京城,这家伙还自掏银子让官差加急赶路。
朝堂吵作一团,科道言官化身泰迪,逮着王渊疯狂攻击,甚至有说王渊想谋反的。
首辅梁储也亲自上阵,请求皇帝取消开海之令,赶紧把王渊给召回京城,浙江已经被王渊搞得民怨沸腾了。
对此,朱厚照假装听不到,把弹劾王渊的奏章全部留中。
而且朱厚照理由十足,对着内阁、六部官员一通臭骂,让这些家伙别来扫兴——庄妃生了,一下生俩,龙凤胎。
在梁储、石玠等人疯狂怼王渊的时候,王琼、陆完等人纷纷进贺表,请求皇帝赶紧立太子。
然后把礼部也牵扯进来,顺便招来钦天监官员。
钦天监的阴阳官说,不能马上立太子,至少得等百日之后,否则于皇子而言不吉利。
其实就是古代医疗条件不好,婴儿容易夭折,平安活过百日才算保险。不管是给皇子起名,还是立皇子为太子,都得等到皇子百日之后。
在朱厚照的痛斥之下,满朝文武全部收声,提前准备立嗣活动,甚至让刑部到时候大赦天下。
皇储乃国本,开海算个屁!
在正式册立太子之前,王渊都可以在浙江随便瞎搞,朝堂不会再出现弹劾他的声音。
桂萼一直等到天黑,终于过了钞关——王渊延长了关检时间,以前钞关吏员只工作大半天。
幸好杭州不设宵禁,否则桂萼还得在城外过夜。他带着随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