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6 章(1 / 1)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底心灰意冷,有人前来买画,他连银子都不收,让对方直接带酒来,还说自己“不使人间造孽钱”。

也就今年,知县李经多次拜访,给唐伯虎带来几分生气,总算不整天窝在家里喝酒了。

“去试试吧,”李经把唐伯虎当朋友,劝道,“王总制并非俗人,乃天下奇男子也,想必是个慧眼识珠的。”

唐伯虎思虑再三,终究还未彻底厌世,接过银子说:“李兄,多谢了”

李经哈哈大笑:“子畏终于肯呼我为李兄了。”

温州府,永嘉县。

连续六次会试落第的张璁,此时还没创办罗峰书院,但已经收了好几个弟子。

张璁生于地主家庭,并非史书所载“出身寒微”。而且他的嫂嫂家也是地主,嫂嫂的祖父还高中进士,嫂嫂的祖宗在洪武年间就捐粮抗倭被授予七品教职。

此时此刻,张璁正在给学生们讲孟子:“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此言,并非只讲仁义而不言利。孟子是说,应先义而后利,只有仁义之利方可为也”

“我等君子,既心中有仁义,为何不能言利当以利和义,不当以义抑利。所谓道不离器,只讲道义,却没有手段,此为庸人耳董仲舒说: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言谬矣,大错特错若无功利,道义全为虚言”

“不谋利者,乃虚德;不谋功者,乃怠政人与德合,躬身践行,才是实德;学与道合,以利万民,才是实政整天把仁义挂在嘴边,却不为国为名做实事,那是伪君子,是昏官庸官”

为啥张璁赴京六次都落榜

看看以上言论就知道了,这货信奉的是“永嘉学派”。

这一学派,又被称为“功利学派”、“事功学派”。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主张通商惠工、减轻赋税,反对空谈、反对抑商。

散学之后,在县衙做书吏的朋友,拿着一份手抄公文来见:“秉用兄,这是我从县里抄来的,你且看看。”

张璁仔细阅读一番,惊讶道:“总督为何有开府之权”

友人说:“早就传遍了咧,皇帝欲开海禁。又担忧地方阻挠,便派王侍郎过来,破例有开府建牙之权。秉用兄大才,何不前去应幕,反正也不耽误科举。”

“这开海怎么个开法”张璁问道。

“不知。”友人摇头。

张璁琢磨道:“若真能开海,自是大好事,就怕搞得半开不开,成了四不像的害民之策。”

友人笑道:“所以才要秉用兄辅佐,外地人哪知道咱们浙江的情况。”

张璁所在的温州府,是正德年间,浙江海上走私的第三大基地,张璁对其中的利害关系门儿清

突然,张璁长身而立,说道:“吾此去杭州,不为攀附权贵,只为以一己之力,引导王总制不要胡乱视为。否则,浙江沿海百姓苦矣”

295【招贤纳士】

有明一代,到处都是土地庙。

朱元璋重视农业生产,土地神灵可以保佑五谷丰登,于是强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每年春天还要举行官方祭祀活动因此带动庙会大兴,祭祀那几天,土地庙周围集市繁荣。

嗯,把贪官剥皮实草,也常常在土地庙前展览。

以至于,明初的许多官员,一提起土地庙就背心冒汗。

大力推广土地庙的同时,唐宋以来的许多民间神灵被取缔,大部分都被打为淫祀。

神奇的是,主张禁海的朱元璋,却非常尊重妈祖,册封妈祖为“孝顺纯天孚济感应圣妃”。到朱棣时期,妈祖再次升级,被册封为“弘仁普济护国庇民明著天妃”,这便是妈祖又被称为“天妃娘娘”的由来。

南京那边有天妃宫,祭祀活动由太常寺卿主持,级别非常之高。

随着海洋走私贸易的兴盛,杭州这边的妈祖庙香火旺盛,城外的土地庙反而变得无人问津。

每年春天,知县必须亲自主持祭祀的土地庙,如今只剩下一个庙祝在混日子。王渊直接鸠占鹊巢,将土地庙改成总督府,庙祝也成了总督府的临时雇工。

此时此刻,王总督正在接待应聘者。

“草民陈有为,拜见王总制”一个尖嘴猴腮的家伙磕头道。

王渊坐临香案,背后是土地爷。他记下此人姓名,问道:“汝现居何处,做何营生”

这个叫陈有为的家伙说:“草民就住在杭州城,营生嘛”

“老实道来。”王渊笑道。

陈有为吞吞吐吐道:“给人做帮闲。”

王渊点头说:“杭州城的市井舆情、家长里短,你都清楚”

陈有为说:“清楚得很。”

王渊说道:“我可以留你为吏,但不许你借我之名为非作歹。你可能做到”

“愿为王总制鞍前马后”陈有为大喜。

王渊提醒道:“你别忙着答应,有三个月试用期呢。而且你要把我的话放在心上,自正德六年以前,我亲手杀的人也有上百,我下令杀的人有好几万。若你敢阳奉阴违、里通外人、胡作非为,我不介意手上多你一条人命”

“不敢”陈有为脖子一缩。

王渊挥手说:“下去办理聘用文书,明天来总督府正式报到。”

这种混混帮闲,王渊是不会信任的,也许还有可能是哪家派来的间谍。但暂时可以收下,用来跑腿儿很好用,一些普通消息也可以让他打听。

王渊在土地庙枯坐一阵,很快又进来个书生,作揖道:“晚生周沫,见过王总制。”

“朋友身居何处,哪年进学”王渊问道。

周沫昂首挺胸说:“晚生乃湖州府人士,弘治十六年进学。自负一腔才华,却乡试屡试不第,近日听闻王总制招纳幕府,遂远来至此毛遂自荐”

王渊笑道:“那你不必自称晚生,我比你还更晚进学呢。”

周沫立即拱手,身形稍微矮了一些:“达者为师。王总制学究天人,吾理当自称晚生。”

趋炎附势的投机者一枚。

王渊做出判断之后,又问:“你有何才华可为我所用”

周沫说道:“晚生通晓四书五经,尤擅诗文,可为王总制幕僚。”

王渊笑了笑:“既然精通四书五经,我且考你一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此言何解”

周沫侃侃而谈道:“此言出自孟子尽心,载事之辞或许言过其实,学者应当识其本义,而不应执着于辞令,否则还不如无书。孟子只取武成篇二三策,其余皆不信,是取其奉天伐暴之意,反政施仁之法也。”

“果然精通四书,”王渊又问,“那你对海禁如何看”

周沫说:“海禁乃祖制,自当遵从之。否则万民皆因利浮于海外,还有谁会用心耕种一旦开海,则沿海农事俱毁矣。”

王渊冷笑:“你跑来毛遂自荐,都不事先打听打听,本官正是来浙江开海的吗”

“啊”周沫瞬间懵逼。

“你且去吧。”王渊挥手道。

周沫连忙府邸身体,拱手道:“王总制,晚生话还没说完。开海虽于农事有害,却可增长国家生计,王总制在浙江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