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3 章(1 / 1)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老先生。

是否清廉刚直,咱们暂且不论,胆子绝对大得很。

朱厚照后来御驾亲征,石玠掌管户部,居然不给皇帝输送粮饷,被皇帝催得狠了才运去一半。王阳明在江西剿匪时,石玠以改革商税为名,直接把王阳明的饷源给断了,只因王阳明是政敌王琼的心腹。

朱厚照这次简直昏了头,任命徇私舞弊的陆完当吏部尚书,任命敢断前线粮饷的石玠当户部尚书。

“王尚书,陛下请你去豹房议事!”

王琼飞快来到豹房,内阁和六部陆陆续续都来了。

朱厚照心情愉悦,笑问:“这次该怎么给王二郎封赏啊?”

靳贵说:“如此旷世奇功,至少该给个兵部右侍郎。”

王琼附和道:“理应如此。”

户部尚书石玠突然来一句:“臣以为,应该封侯!”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惊诧,不知道这个老家伙抽什么风。

王渊在京城的时候,石玠常年巡抚各地,两人之间根本就没啥交集,更不可能有什么矛盾。并且,石玠也非杨廷和、梁储的人,正因如此朱厚照才提拔他当户部尚书。

这家伙跟王渊八竿子打不着,却突然跳出来发难,想要毁掉王渊的政治前途。

朱厚照的脸色顿时就黑了,已经意识到自己识人不明。

但又没办法撤换,因为两个月前,内阁推荐了好多人选,朱厚照都没有同意,直至推荐石玠才获得许可,这位户部尚书相当于是他钦点的。

石玠是那种标准的文官清流,敢于直谏,主张节流,反对兵事,看不起武将、太监和佞臣。

在石玠的眼中,王渊根本不叫开疆拓土,而是擅开边衅,带给户部无限的财政压力。石玠认为,必须把王渊趁早掐死,否则今后还得闹事儿,大明财政迟早被王渊给整崩溃。

王渊是皇帝的宠臣又怎样?

石玠照样敢站出来打击,大不了丢官而已。他上任仅有三个月,已经得罪了三个太监、一个番僧,都是深得皇帝宠幸的近臣。

朱厚照憋了一肚子气,强行忍耐说:“封侯之事,就不要再说了。擢升王二郎为礼部右侍郎,赐蟒服,授正议大夫,其父母、妻子皆有封赏。至于随军将士,内阁商议出一个封赏章程来。”

“是!”

梁储带着诸臣领命。

相比杨廷和而言,梁储这个首辅乖巧得多。除非皇帝想要御驾亲征,其他事情都懒得阻止,反正随便皇帝怎么折腾都行。

朱厚照又问石玠:“关西之地需要赈济,户部能拨多少钱粮?”

石玠说道:“白银万两,粮食三万石。”

朱厚照皱眉道:“这点钱粮,沿途消耗之后,运到关西还能剩下多少?”

石玠颇为光棍:“陛下,户部实在困难,拿不出更多银钱。”

朱厚照打商量道:“白银三万两,粮食十万石如何?”

石玠跪地叩首:“恕臣无能,难以筹措。”

朱厚照很想把这家伙给砍了,但自己钦点的户部尚书,那是捏着鼻子也得认下来。他好怀念王琼当户部尚书的时候,只要自己需要钱粮,王琼千方百计都能及时送到。

“就这么定了,你好生想办法!”朱厚照加重语气说。

“臣,尽力而为。”石玠敷衍道,反正就是拖呗,拖到王渊回京都不可能把钱粮凑齐。

朱厚照没有出卖王渊,自己把事情揽下来,他说:“归善王朱当沍,跟随王二郎立下奇功。西域初定,也该留一个重臣镇守。朕欲册封归善王为镇西王,秩比亲王,世代镇守关西之地。复设安西都司,统管关西七卫,并再设一柳城卫归其辖管……”

“陛下,万万不可!”

在场众臣,全体反对,包括跟王渊关系较好的靳贵、刘春和王琼。

“就这么定了,你们且退吧。”朱厚照挥手道。

众人面面相觑,各自准备回家写奏章反对,并且还要请言官写奏章反对。

皇帝决定的事情,反对个屁啊!

274【阳奉阴违与讨价还价】

明朝皇帝如果要做啥,大臣们确实拦不住,但可以阳奉阴违啊!

朱厚照强令六部执行封王事宜,结果大半个月过去了,却连一点动静都没有。

派出太监去礼部查问进度,太监回来禀报说:“皇爷,礼部正在商议新王的封号。”

朱厚照气得不行:“都快一个月了,封号都还没想出来?镇西王不就可以了吗?”

太监小心翼翼回答:“礼部那边说,镇西王不合礼制,只有异族头领才会有如此封号。我大明皇族,如果封亲王或国王,必须是一字王;如果封郡王,必须是二字王。且皆以封地为号。”

朱厚照郁闷道:“半个多月时间,礼部就商讨出这些?”

太监低头道:“他们之前在商议,将新王封为‘凉王’是否合适。”

“有什么结果吗?”朱厚照问。

太监弱弱道:“也不合礼制。其一,皇爷只说秩比亲王,并非真正的亲王,因此不能用一字封号;其二,‘凉’特指河西之地,而非嘉峪关以西。”

朱厚照问道:“所以呢?”

太监把头埋得更低:“所以礼部还在商议新王该给什么封号。”

朱厚照冷笑不已:“好,很好!”

按照这个速度,该给朱当沍什么封号,礼部就能反复讨论一两年。

关于爵位封赏什么的,本该由宗人府和礼部共同讨论,并且是以宗人府(勋贵)为主。但到了明代中期,宗人府已经名存实亡,一切相关决策权都被礼部霸占——相当于文官把勋贵的权力给抢走。

礼部尚书刘春,虽然是朱厚照提拔的,曾经帮着皇帝对抗杨廷和。

但作为老臣,刘春有着自己的坚持,有些事情还是会跟皇帝对着干。比如御驾亲征,比如乱封王爷,这些原则性问题,刘春是绝对不会配合的。

朱厚照立即把刘春叫来,说道:“既然镇西王不合礼制,凉王也不合礼制,那西凉王总该合礼了吧?”

刘春回答说:“陛下,容臣回去跟同僚商议一番。”

“不必商议,就封‘西凉王’!”朱厚照乾纲独断道。

“遵旨。”刘春领旨退下。

然后,继续磨洋工,商讨该给西凉王什么待遇。

毕竟朱厚照只说秩比亲王,那俸禄必须接近亲王,又必须高于郡王,这个问题也可以讨论几个月嘛。还有王府的规制,卫队的规制,王妃的待遇,世子的待遇,等等等等,需要商量的事情多着呢。

相比起礼部的拖延,户部就要光棍得多。石玠直接说钱粮不够,无法支持在西域封王建府,请求暂时搁置此事,等国家财政稍微好转之后再说。

吏部则慢悠悠等着,等礼部那边拿出章程,他们才会开始挑选王府属官。

反正吧,朱厚照傻等一个月,中间催促了好几回,目前只确定封号“西凉王”,而且还是皇帝亲自拍板做主。

文官们表现出空前团结,用实际行动来抵制朱厚照在西域封王。

自以为已经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