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8 章(1 / 1)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粮草,文官和武官配合吃回扣,他直接回复说:某仓、某场有多少粮草,各地每年运输多少,边卒每年屯粮多少,我给你拨多少就足够了,再伸手就是想贪污!

遇到修建水利工程,王琼直接拿出算盘,给要银子的官员算账,算出来的经费让人哑口无言。

王琼用人的全凭本事,历史上他当了兵部尚书。虽然从没见过王阳明,王阳明也没给他送过一分钱,王琼却远隔千里启用王阳明去剿匪,这才有了王阳明的战场神话!

王琼自己不贪污,宁王给他送钱也不要,但他真的刚正无私吗?

非也!

王琼曾经干过一件事,勋贵侵占百姓田产,他帮着勋贵翻案,对受害者落井下石!满朝官员弹劾江彬,他却抱江彬的大腿,被文官们视为江彬的走狗。

这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干才,做事有些不择手段!

反正,大明朝堂格局再次剧变,一下次换了两个尚书,而且都是皇帝那边的人。内阁还有一个缺额,皇帝死活不愿补录,一直让内阁名额在那儿空缺着。

一切都充分显示,皇帝对这届内阁非常不满。

杨廷和终于消停下来,不敢随意安插亲信,但在许多地方依旧肆无忌惮。

很快到了六月,金罍结婚,请王渊去参加婚礼。

217【皇帝的反击】

明朝对婚姻有着严格规定,比如主婚人,必须是祖父母或者父母。若祖父母、父母皆亡,才能由其他亲人来主婚。

王渊请大哥来京城主婚,严格来讲,是违反大明婚姻法的!

另外,指腹为婚,不受大明法律保护。男女双方皆可悔婚,告到哪儿都有效,因为朱元璋说“男女婚姻,各有其时”,指腹为婚纯属瞎胡闹。

蒙古人和白人,只要定居中国,就能与中国人结婚。但不许蒙古人、白人同族婚姻,一旦违反,全部抄家,打入奴籍——这是为了促进民族融合,让中国人把外国人给同化掉。

如果读书人跟宗室联姻,不得担任京官,不得委以要职!

但是,还真没有明文规定,说什么文官不能取土司的女儿。这是一个法律漏洞,王渊可以去钻,但必须有足够的地位,并获得皇帝许可才行。否则必然影响仕途,别说入阁,就连当尚书都够呛。

“世叔,恭喜,恭喜!”王渊抱拳笑道。

金罍的父母都来京城了,若非等着父母来京主婚,金罍去年就可以和靳家小姐成亲。

金万川高兴得合不拢嘴,躬身行礼道:“王学士客气了,快请入内!”

今天是制敕房主官的女儿结婚,满朝官员来了一堆,没来的也都派人赠送贺礼。

金万川斥巨资给儿子买了一套京城婚房,占地足有二十亩。女客专门有区域招待,男客也分档次归在不同地方,王渊那桌全是翰林院官员。

杨廷和今天自然没来,真正的大佬很少参加小辈婚礼,除非双方是世交。杨慎于情于理却该来,因为新郎是他的同年,新娘的父亲跟他父亲是同事。

杨慎探过身子,挨着王渊低声问:“若虚,豹房那位娘娘,可是擅长剑舞之人?”

王渊笑道:“你猜。”

“那就是了,”杨慎感慨道,“若虚好手段!”

王渊矢口否认:“此事与我无关。”

杨慎说:“又没人责怪你,何必撇清关系?”

王渊还是不承认:“确实与我无关,我还能左右陛下的喜好不成?”

杨慎没再接话,心想:除了江彬,就属你最会讨好陛下!

庄妃的原有身份已渐渐传开,因为她那两个兄弟回京了,而且还获赐锦衣卫千户之职。好事者随便一查,就能查到其来历,怎么遮掩都藏不住。

跟翰林院同事闲聊一阵,外边就传来喧哗声,却是新郎把新娘接回来了。

新人自去拜堂,客人也开始吃喝。

一番热闹之后,王渊被新郎的岳父请去。

密室之中,无人打扰,靳贵说道:“陛下有意让你做顺天府乡试主考官。”

“我资历不够吧?”王渊惊讶道。

靳贵笑道:“陛下将此事一说,立即招来阁臣反对,如今双方正闹脾气呢。”

王渊的资历确实不够,哪有今科状元主考顺天府乡试的?

王渊问道:“内阁有何推荐?”

靳贵说道:“伦文叙担任主考官,贾咏担任副主考。”

伦文叙乃弘治十二年状元,他来主考乡试非常合理,可他跟阁臣梁储是亲家!

贾咏算是内阁留给皇帝的面子,这位先生并非杨党,而是朱厚照看重之人。他因为触怒刘瑾而贬值,却又在刘瑾跋扈期间,被朱厚照亲自调任升职。刘瑾死后,贾咏不但恢复翰林院官职,还立即被授予詹事府职务。

别看朱厚照平时不管事儿,他夹袋里的官员还真不少!

王渊笑问:“陛下是什么意思?”

靳贵说道:“陛下想让你当主考,贾咏担任副主考!”

得,朱厚照不给内阁面子,连一个主考官的位置都不给杨廷和剩下。

靳贵又说:“陛下让你提前做准备,这个主考官必须你来当。还有,看管住自己的家人,不要闹出泄题卖题的事情,别像我去年一样被搞得狼狈不堪。”

“明白。”王渊点头道。

随后数日,皇帝与内阁爆发激烈矛盾,朱厚照开始了大反击!

为何现在才反击?

因为边镇已经抵京,户部也由王琼接管,皇帝不需要再看内阁的脸色。

朱厚照首先揪住梁储的小辫子,梁家公子那三百条人命说不清楚啊。直击要害之下,负责审理此案的张子麟,仅当了半年刑部尚书,就只能主动引咎辞职——继户部和礼部之后,刑部尚书也换人了。

这是皇帝的第一击!

紧接着,朱厚照突然给兵部左侍郎石阶升俸一级,做出想要换掉兵部尚书的样子。

六个尚书,已经换掉三个,再换哪还得了?

杨廷和、梁储等人立即服软,请求让伦文叙、贾咏去南京当主考官,北京这边的主考官人选就按皇帝的意思办。

皇帝一旦发威,权臣只能退让,顶多也就阳奉阴违而已。

就此,王渊当上了正德八年的顺天府乡试主考官。而他除了翰林院和詹事府职务,还有一个今科状元的身份。

让今科状元主持京城的乡试,这不仅是在明朝破例,也是中国确立科举制度以来的头一遭。

朝野为之轰动!

本来已经放过王渊的科道官员,此刻也按捺不住了,再度疯狂上奏章弹劾咱们王学士。

王渊感觉特别委屈,又不是我想当主考,而是皇帝非逼着我当主考,你们牛逼就去弹劾皇帝啊!

朱厚照阴险得一逼,惯会玩引蛇出洞的把戏。

他让王渊担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副主考让杨廷和推荐,杨廷和便推荐了吴一鹏。

朱厚照一看,好啊,原来翰林院的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