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3 章(1 / 1)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道:“昨日小年,没法过来跟大家一起庆祝,我便做了些扁食今日送来。”

黄峤对众人说:“我二妹四更天便起床,带着丫鬟亲手和面,忙到现在才把扁食做完。”

诸生颇为感动,纷纷上前致谢,王渊又让仆人拿着饺子下锅去煮。

坐了满满三大桌,众人吃着饺子把酒言欢,气氛异常融洽。

大部分都是数学和物理爱好者,有着共同兴趣,又无利益冲突,这种感情是最纯粹的。现在临近春节,大家坐在一起吃饺子,感觉就像是家人一般。

王渊起身敬酒,说了些吉利话,又告诫学生们:“你等明年不要来得太勤,特别是顺天府学生员,距离乡试只剩半年多了,须得好好努力苦读。国子监生也一样,还有一年便会试,不可因研习物理而耽误科举。”

“先生说得是,我等一定努力向学!”诸生纷纷举杯。

一番宴饮,喝得七歪八倒。

傍晚,王文素、宝朝珍和杜瑾,结伴前来此行。他们家在南直隶,坐船几天就回去了,当然是要跟家人一起过春节。

杜瑾吞吞吐吐道:“先生,家父也是商贾,可否做棉纺生意?”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难道我还能拦着?”王渊笑答。

杜瑾说:“我想用先生改进之后的纺车。”

王渊说道:“织布机改进以后,需要大量棉纱做原料,我恨不得更多人来纺棉纱。令尊若行此事,不如把作坊建在天津,就挨着我的厂子。他自己买地也可,向我低价租地也可,纺出棉纱直接卖给我,也可省去许多运输费用。”

杜瑾道:“若在天津建作坊,恐怕不易招人。”

王渊笑道:“也正好要扩大规模,已经跟各地官府联系好了,他们会送几批流民过来,分给你家一些便是。”

“如此,多谢先生!”杜瑾行礼道。

宝朝珍也说:“我家虽然不做生意,但土地却有不少。这次回乡,便请父亲多多种棉,还可以收棉卖给二位。”

王渊高兴道:“大善!”

突然,仆人进来禀报:“老爷,贵州来人,说是老爷的家人!”

王渊把人叫进来一看,却是袁家二小子袁达。

“袁二,你怎来京了?”王渊非常高兴,拍着袁达的肩膀大笑。

袁达已经长得人高马大,咧嘴笑道:“渊哥儿……啊,不对。王学士,你的宅子可真大,我一个人走肯定迷路。”

“别那么生分,叫我二哥便是,”王渊拍着他的肩膀,问道:“吃饭了没?你赶路肯定累了,先去吃个饭,再去洗个澡。”

袁达从怀里拿出个油纸包,里边足足二十多封信,递给王渊说:“我是专门来送信的,路上走了好几个月,还顺手杀了两个反贼。当时我寄宿在一个村子,天杀的反贼跑来劫掠,他们人多,我只好躲起来。运气不好,被反贼搜屋时发现了,我杀了两个抢马就跑。”

“哪里遇到的反贼?”王渊问。

袁达说:“湖广。好像是刘六刘七的余党,被官军从河南撵到湖广,足有上百人之多,而且全都骑马,我逃跑的时候差点被追上。”

王渊让仆人带袁达去吃饭,自己则查看那些信件。

有父母写来的,也有土司和官员写来的,数量最多的是同窗好友信件,宋灵儿当然也有一封。

王渊逐一拆开。

父母那封信是大哥写的,说家里一切都好,他跟阿爸都当官了。他还很努力读书,已经会被《百家姓》和《千字文》,还看了几本怎么做官的书籍。让王渊不要牵挂,在京城好好当官。

顺便,父母催着王渊结婚,说贵州有不少官员和富绅想跟王家攀亲。信中附带了几份少女资料,都是对过生辰八字的,容貌皆为端庄秀丽,如果王渊觉得合适,就可以先把亲事定下来。

宋灵儿的信件则非常简短,就几句话而已,大概意思是:“王渊,我打胜仗了,是不是很厉害?还有,我现在不敢亲自上阵了,因为我肚子里怀着孩子。你跟黄峨定亲没有?若还不定亲,我就带着你的孩子嫁给别人!”

205【两头大】

袁达趴在饭桌上狼吞虎咽,干了一大碗米饭垫底,这才稍微慢下来。

他虽然年龄比王渊大两岁,却也毫无心理障碍的叫二哥:“二哥,寨子里的人都说,你当上状元之后,在北京天天能吃山珍海味。这怎么只有一只烧鸡?”

王渊笑道:“当上状元也只是小官,每个月俸禄就那么多,哪有钱买山珍海味?”

袁达反问:“那你有钱买这么大宅子?”

“皇帝赏赐的。”王渊说道。

袁达感慨道:“皇帝真大方。可惜我不是读书的料,几年下来也就会背《三字经》,不然我肯定也要考个官来做。”

王渊好久没跟这么单纯的人相处了,顿觉轻松无比,说道:“皇帝也不是谁都赏赐,这套宅子,是我杀敌建功换来的。”

“对对对,”袁达立即来劲了,“灵儿姑娘说,你在战场上厉害得很,带着两百骑兵就敢冲杀万余反贼,而且把这些反贼杀得屁滚尿流。二哥,干脆我也别回去了,跟着你在北京杀贼立功当大官!”

王渊不置可否,问道:“你在贵州没有上阵杀贼吗?”

“有啊,贵州的反贼不经打,”袁达笑着叙述贵州局势,“灵儿姑娘回去以后,说自己是锦衣卫千户,镇守太监帮她弄了两千卫所兵。宋马头(宋坚)手里的一千多土司兵,也全都投在灵儿姑娘麾下。还有咱们穿青寨,聚了五百义兵,也跟着灵儿姑娘打仗。”

那二十多封来信,只是讲述大概,具体情况王渊不知道,于是问:“也就是说,灵儿手里有三千多兵?”

“一开头是只有三千多,”袁达笑道,“打了几仗就变五千多,我阿爸作战勇猛,被灵儿姑娘任命为副将,统率五百穿青寨义兵和一千多苗兵。”

“苗兵?”王渊不解。

袁达解释道:“反贼不是有三个苗酋吗?阿朵早就战死了。阿札的寨子被官军围困一个多月,族人就把他杀死了,带着几千苗民投降。灵儿姑娘把老弱病残放回去种地,只选了一千多精壮苗兵入伙,全都交给我阿爸统率。”

这是王渊的计策生效了。

他让宋灵儿以宋氏名义,承诺举义投降的苗民,今后可以免税三年,并可自行选出舍把(寨主兼收税官)。

宋家其他人为了保存实力,一直出工不出力,只有宋灵儿在战场奋力杀贼。贵州一切以实力为尊,于是在反贼眼里,宋灵儿可以代表宋家。他们不投降别人,只投降宋灵儿,这个便是主要原因。

至于朝廷,苗民只认土司,不认见鬼的朝廷!

“你离开贵州的时候,反贼还剩多少?”王渊问道。

袁达说道:“三苗酋只剩阿贾了,他说自己有五万精兵,撑死了能有一两万,而且还有很多是充数的。阿贾现在都不守寨子了,官军一来他就跑进山里,官军一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