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5 章(1 / 1)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在我看来,心外无物,是心不为外物所羁。我们研究物理也要秉承心外无物的思想,不能被任何既定思维、日常现象所迷惑。比如月亮,看似是一个圆润皎洁之物,用望远镜则看到月亮表面坑坑洼洼。月亮是物,月亮表面坑洼是理,我们应该用过正确的方法,抛开既定观念,正确认识属于月亮的理。”

王大爷若是知道自己的“心外无物”被如此曲解,怕不要提刀追杀王渊几条街。

箫鸣凤刚拜师时间不久,还没学到王门心学的精锐,居然被王渊说得哑口无言,完全不知该如何反驳。

陕西籍监生刘储秀站起来,抱拳行礼道:“王学士,你之言格物,只是格死物。而朱子所言格物,还有活物,还有仁义礼智孝之类的美德。你刚才所言格物致知,未免太偏颇狭窄了。”

诸生一听,都觉有理,等着听王渊如何解释。

王渊怎会留下如此大的漏洞,他笑着说:“儒家八目,是循序渐进的。格物、致知乃是基础,之后还有诚意、正心、修身,你所言活物和美德,都是格物致知之后的事情。”

刘储秀又问:“王学士做抛物试验是格物,难道抛物能得出孝敬父母这样的天理?”

王渊笑着说:“这位朋友,我推荐你去听阳明先生讲学。阳明先生认为,孝顺父母既是天理,也是良知,根本不用学就知道。”

刘储秀还问:“也即是说,王学士的物理,确实只能格死物?”

王渊摇头道:“当然不是。人是活物,人为什么需要喝水?为什么需要睡觉?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要生病?这些道理,都能慢慢格出来,只不过我们还没找到方法。我这套物理论,只是不能格出情感、道德之类的天理。”

“所以,王学士的物理还有缺陷。”刘储秀道。

王渊解释道:“我将其命名为物理,本身就着重于物。我出自心学门下,这套物理学,只是对心学的补充。若你等能够学好心学,又能学好物理,则天下之理尽在掌握!”

“原来如此,受教了!”刘储秀说。

辽东籍监生徐景嵩问道:“王学士,就算格尽死物,知道月亮长什么样子,知道车轮如何做功,又对人有什么用处呢?”

“有大用!”

王渊说:“运用物理知识,我的弟子已经改良出五锭纺车,若此纺车推行天下,则能让无数百姓受益,为大明积累更多财富。运用物理知识,还能依靠杠杆原理,验算出回回炮和火炮的抛物轨迹,让大明士卒作战时发炮更准。运用物理知识,还能更好的修筑提拔,让百姓免遭旱涝之患。运用物理知识,可以研究如何让田亩增产,令天下黎民能吃饱饭。你说,物理没用吗?”

徐景嵩服气道:“确实有用。”

河南籍监生谷高突然抬杠:“王学士所言,皆为百工事。我等士子读圣贤之书,难道格物致知,就为了当工匠吗?”

王渊反问:“你可会写字?”

谷高乐道:“王学士说笑了,我乃举人监生,如何不会写字?”

王渊又问:“你可知,有人靠卖字为生?”

谷高不屑道:“卖字为生之人,斯扫地。”

王渊说道:“百工就如那卖字之人,而你我研习物理,则如同造字之人,怎可与百工混为一谈!燧人氏若不钻木取火,你我此刻还在茹毛饮血。钻木取火,便是物理。我等皆为燧人氏,而非给人做奴仆的烧火匠!”

谷高哑口无言,却又总觉哪里不对劲。

王渊又说:“你我当中,若有谁能使用物理知识,让天下农田亩产十石。会被讥笑为百工?会被认为是农户?不但不会,你们甚至能生而为圣,死而为神,世世代代接受香火供奉!”

这个比喻立刻说动诸生,是啊,我们乃劳心者,百工为劳力者,怎可混为一谈?

又有人抬杠道:“天下怎会有亩产十石的事情?”

王渊笑道:“如今之水田,多者亩产四石五石,秦汉之时能产这么多吗?若我等研究农事之理,即便不能亩产十石,亩产六石可耶?亩产七石可耶?亩产七石,便令天下粮食增产三分之一,能多养活三分之一的百姓。能减少多少流民?流民少了,造反的便少了,又能活多少性命?大明中兴之日便至矣!”

“说得好!”有人大声喝彩,诸生也欢呼雀跃。

当然,也有心里不服的,始终把物理学视为百工之道。他们之所以继续跟着王渊学习,只不过想借助王渊的身份而已。

毕竟王渊乃翰林院侍读学士,明年的顺天府乡试、后年的全国会试,王渊都有可能担任同考官,甚至是乡试主考官!

不管如何,从今日起,王渊的学术便有定位了,属于王门心学之物理学派!

只不过嘛,王渊虽然供奉王阳明为祖师爷,王阳明却不承认物理学派归属心学门下。

190【物理无极,吾心无尽】

箫鸣凤恭恭敬敬递上一本刊物:“先生,此为《物理学刊》,每月初一按时发行。由王学士出资创办,并亲自担任学刊总裁,物理社同仁供稿并担任编辑、校对,雇佣民间学究进行手抄。”

“总裁”一词很早就有,比如李东阳、刘健、谢迁,便是弘治版《大明会典》总裁,职务相当于总编辑。

王阳明拿起学刊随便翻阅几页,不禁哑然失笑,同时又觉得蛮有意思。

《物理学刊》的封面很简洁,就刊名四个大字。

扉页是朱熹的两句话:“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

至于内容,则分为两个版块——

物理小识:介绍物理小知识。第一期讲解杠杆原理,从筷子一直阐述到轱辘提水,教大家如何运用杠杆原理节省力气。

物理实验:刊载物理社成员做过的实验,各种实验五花八门,有些连小孩子都知道结果,其中却蕴含着重要的物理知识。

仅看这些内容,别说宗师大儒,便是举人秀才,都觉得王渊不务正业,根本不会联想到他在挖理学根基。

王阳明却非常了解自己的学生,感慨道:“好大的口气,好大的野心!”

“物理”这个词太大了,比“格物致知”大得多,它源自朱熹的“具众理而应万物”,乃万物之理也!作个不恰当的比喻,物理如果是烹饪,格物、致知便是烧火、煮饭。

王阳明端详着扉页来回踱步,喃喃自语道:“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这小子真能做到应万物之理吗?”

王阳明已经从箫鸣凤那里知道,王渊对他的心学进行胡乱阐述,师徒二人的学术理论南辕北辙。

让王阳明放弃心学,那是不可能的。同样,王阳明也无法逼迫弟子,他知道王渊跟自己是一类人,撞了南墙也永远不会回头。

王阳明突然笑起来:“等元明(湛若水)从安南回来,可让这小子拜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