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研究者自己去领会。
请王阳明作序之后,王渊拿去找印书坊。
印书坊老板看得连连摇头:“王学士,你这书没法用活字印刷,必须耗费精力做雕版。而且恐怕行情不是太好,刻印出来也卖不出几本。真要出书,全部费用须由王学士自理。”
就是自费出书呗,而且还是卖不出去那种。
其实算术书籍在明代很畅销,早在朱元璋时代,杭州勤德堂就刻印过一套《新刊杨辉算法》,近百年来已在全国翻印多次。包括《九章算术》在内,这些算术书籍,销量仅次于科举教材、文史典籍、诗词书法和小说话本。
问题是,王渊搞什么阿拉伯数字,把印书坊的老板看得头大不已。
王渊才不会自己掏钱刻印,印出来还得为销路发愁,他直接拿着书稿去献给朱厚照。
“陛下,这是臣近日所撰之算经。”王渊笑嘻嘻递上。
朱厚照说:“想不到王二郎还精通算学,朕一定好生看看。”
朱厚照把书稿翻开,入眼各式古怪符号,瞬间有一种被坑的感觉。
什么鬼?
王渊指着王阳明的序言说:“此乃泰西数字,不便于书写辨认,因此臣做了一些改良。”
朱厚照皱着眉头问:“这些东西有何用处?”
王渊回答道:“可让初学者,在修习算学时更加便易。这些只是基础,臣还会撰写更深入的算经,在田亩、赋税、漕运、粮草、历法等方面都有用途。”
朱厚照就喜欢各种新鲜玩意儿,《明史》有记载:“佛郎机……其使火者亚三因江彬侍帝左右,帝时学其语以为戏。”
嗯,正德身边有个葡萄牙翻译,皇帝经常跟着翻译学习葡萄牙语。这是正德十三年的事情。
朱厚照不但会讲葡萄牙语,而且还精通梵文,史载其“佛经梵语无不通晓”。此外,朱厚照还研究音乐和戏剧,亲自谱写过《杀阵乐》。
这皇帝绝对聪明,只不过把技能树点歪了。
都不用王渊在旁边教导,朱厚照对应稿子里的汉语和数字,自己就在那儿学起来。而且他越学越精神,在熟悉数字和各种符号之后,半天时间就把几十页稿子看完。
“都是些非常简单的东西,朕少年时便学过了,还有更难的吗?”皇帝问道。
王渊颇为无语,说道:“有。”
于是,王渊又在豹房之中,教授皇帝小数点和小数,接着再传授小学、初中的几何内容。
朱厚照特别喜欢几何,对着各种图形抓耳挠腮,解出答案之后又兴奋莫名。
“此乃利国之良法也!”
在解开一道梯形问题之后,朱厚照指着题目说:“这个可以用来计算堤坝尺寸,比现行算法更加方便,工部的官员都应该学学。”
王渊拍马屁道:“陛下圣明。”
朱厚照把书稿扔给随侍太监,说道:“令司礼监立即刻印,等王二郎把《几何原理》写完,一起印出来交给会同馆发行各地。”
司礼监下辖汉经厂、道经厂和番经厂,专门负责刻印书籍,这类书被统称为“经厂本”。比如嘉靖年间,司礼监就刊印过《三国志浅显演义》,这是《三国演义》最早的官方刻本。
同为名著,《水浒传》的待遇就凄惨得多,好几次被朝廷明令禁止,每次禁书之后又死灰复燃。
司礼监专为皇帝服务,大臣们可管不了。
不过嘛,一旦算书发行全国,必然有人指摘王渊不务正业。
而且,言官还会弹劾王渊,指责王渊引导皇帝钻研算学小道,毕竟朱厚照学习葡萄牙语都被官员们鄙视。
141【杀人名额】
又是一日。
王渊半上午就摸鱼离开翰林院,跟礼部右侍郎李廷相出去吃饭,还把今科探花余本也一起叫上作陪。
吃饱喝足回到办公室,一名太监已经等候许久,见到王渊就焦急说道:“王学士,你可回来了,皇爷紧急召见!”
王渊立即出发前往豹房,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
朱厚照正在抓耳挠腮,气得把笔都摔了。王渊一现身,他便逮着王渊的衣服问:“二郎,你快说说,这道题究竟如何证明。”
“陛下就为此事?”王渊哭笑不得。
朱厚照郁闷道:“还能有何事?从昨晚到现在,我一直无法解题,越想脑子越乱!”
王渊笑着拿起木尺,画了一条辅助线,解释说:“延长甲丁线到到戊点,使甲丁丁戊,再连接丙戊。在甲乙丁和戊丙丁当中”
“慢着,”朱厚照灵光一闪,连忙打断,“你别说了,我大概知道怎么做。唉,怎就没想到从这里做辅助线呢!”
王渊退到一边,默默旁观朱厚照解题。
这皇帝啥都图新鲜,之前的军棋已经玩腻了,现在又迷上了解几何题。
片刻之后,大功告成,朱厚照只觉神清气爽,那种解开难题的成就感贯通全身,大笑道:“世间乐事,不过如此,王二郎出的好题!”
王渊连忙拍马屁:“陛下天资聪慧,于几何一道进展神速。”
朱厚照哈哈大笑,他越来越欣赏王渊,不但能够带兵打仗,还能拿出军棋、几何这种好玩意儿,简直天天都能让他觉得新鲜。
皇帝开心,自然要赏。
王渊获赏了一个象牙杯,本来没当回事儿,结果在杯底发现几个拉丁字母。王渊不禁问道:“陛下,此物来自海外?”
朱厚照笑着说:“两年前,广东镇守献上的,据传来自暹罗海商。”
狗屁的暹罗海商,肯定是欧洲商人!
仔细打听之下,王渊终于知道,海禁在正德年间已经废弛了,而且正儿八经的开始收关税。
“抽分”是明代官府的征税方式,朱元璋那会儿开始对海货进行抽分,但往往高于市价给足银两,这让番邦踊跃前来朝贡。
到弘治年间,朝廷打算将原来的溢价抽分,变成真正的税收。而且直接抽一半,即关税高达50,但为了彰显大国风范,对各国贡品及附带私货免税,同样等于没有税收。
但正德皇帝可不管那么多,从正德三年开始,就正儿八经收关税,刚开始按他爹的规定抽50。
禁止是一回事,实际操作又是另一回事。
正德四年,一艘海船遭遇风暴飘到广东,按理说是不准进行贸易活动的。但广东镇巡官却准其贸易,还抽了50的关税做军需之用,而且礼部官员竟对这种做法进行肯定。
也正是在这一年,都御史陈金凑请降低关税,并且获得朝廷批准。就此,关税从50下降到30,还特别注明:贵细解京,粗重变卖,留备军饷。
如果朝廷没尝到征收海税的甜头,又怎么可能主动降低关税?
自此之后,“遇险飘来”的商船越来越多,这种非正常贸易不归市舶司管,改由地方巡抚、镇守和三司官员兼管。
可惜中央依旧没有创收,海税都留给地方了,只进献精贵玩意儿给皇帝耍乐。
搞明白这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