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的难听的噪音...他们总是能感觉到疲惫,发自内心的疲惫,无论是在作什么,睡着或者清醒着,那种疲惫却无法摆脱。
加上年轻时所拼命而造成的病痛,死亡有些时候就成了很好的解脱。
赵括深有体会的说道:“我知道...我年轻时中箭,受伤的地方,如今都开始发作了...疼啊,当初不以为然,没有想到,我年纪大了,它们才开始来欺负我...”,赵括拉开衣袖,给吕不韦看了看自己的两个胳膊,吕不韦眼里有些怜悯,真的是怜悯,他的身体虽然也不好,可是他身上的伤痕绝对没有赵括那么多。
赵括身经百战,伤痕累累,而在这些痛苦全部爆发的时候,赵括所承受的病痛是吕不韦所无法忍受的。这也是武将的通病,年轻时在战场厮杀,不顾任何伤痕,可是当年纪大了之后,这些伤痕就成为了催命符,成为了折磨他们的魔鬼...后来那些看似瘦弱的文官总是活得比武将久,而从年轻时一直厮杀到晚年的老将军是少之又少。
大部分的老将军,都是大器晚成,年少时没有经历太多的伤痛。当然,也不缺乏一些从年轻时期一直莽到年老时期的将军。
有一位浑身是伤的赵括作为对比,吕不韦的心情似乎也没有那么沉重了,比起赵括,他还是很幸运的,赵括就平静的给他说着自己这些时日里所遭受的,身上的每一处伤口,都有一个故事,而这些故事的背后,就是一个年迈痛苦的在夜里挣扎的身影。赵括从不愿意将自己的痛苦展现出来,此刻他说出来也绝对不是为了得到吕不韦的同情,他只是用另外一个方式来安慰吕不韦而已。
“年轻时候,我一直都想要成为一个圣人...到了如今,我却已经放弃了...荀子曾说,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可是我奋斗了很久,也没有能当上...现在,我已经不想那些事情了,想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想写的书籍也写好了...”,吕不韦说着,脸上也没有太多的失望。
他已经彻底的放下了自己的执念,不再去想成为圣人,将心思放在了自己从前做的那些事情上,放在了自己的书籍上,从前他做这些,只是为了通过这些成为理想中的圣人,而如今,只是单纯的兴趣而已。
赵括大笑了起来,他摇着头,说道:“其实您早就完成了自己的志向,只是您没有发现而已。”
吕不韦一愣,看着面前的赵括,呆滞了片刻,忽然也笑了起来。
这一年的寒冬,一如往常的寒冷,吕不韦的确没有说谎,在这一年的寒冬,吕不韦离开了人世。他走的很平静,他在床榻上安静的睡着,就没有再起来,当家臣来叫醒他的时候,方才发现他已经离开。吕不韦的逝世,让很多人落泪,很多人前来送丧,表示自己对这位秦相的尊重,赵括当然也来了,只是,他并没有哭泣。
他还记得那天吕不韦所给他说的。
这,只是一种解脱而已。
第四百八十九章 赵括家的亲戚赵高
吕不韦离开了。
秦国最后一位国相离开了。
秦国能够完成大一统,很多人都说,这是因为秦国连续出了数代的明君啊,当然,这是肯定的,若不是明君,或许商鞅还在各地寻找能重用自己的君王,或许范雎还躲在暗处里舔舐自己的伤口,吕不韦还在忙着做自己的生意。可是,这些年里为了秦国大一统而四处奔波的国相们,也是功不可没的。
从百里奚开始,樗里疾,商鞅,张仪,甘茂,魏冉,范雎,吕不韦....这些国相里,哪个都不是庸才,被一张羊皮换来的名相百里奚,到创下“智囊”这个词的樗里疾,强势变法的商鞅,合纵连横的张仪,过度平蜀的甘冒,南征北战的魏冉,远交近攻的范雎,最后就是这位看似没有什么作为的吕不韦了。
可是担任收尾工程的吕不韦,无论是在正史还是在如今的时间线上,都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完全可以与那几位国相并列...各国也不是没有出过贤相,就是没有秦国这么频繁,基本上每个时代都有一位,而且不中断,哪怕是在两位贤相的过渡期间,也都是有蔡泽这样的人来完成,这就很恐怖了。
吕不韦的逝世,仿佛宣告了一个旧的时代的落寞,或许,旧的时代还没有完全离开,他最后的影子,还笼罩在秦国的上空,摇摇欲坠。皇帝亲自来为吕不韦发丧,虽说吕不韦在某些事情上曾伤害了当今的皇帝,可是皇帝并不记仇,比起吕不韦的过错,他的功劳是更多的。
吕不韦高龄逝世,又没有饱受病痛折磨,这已经算是喜葬。
吕不韦的忽然离开,却也让赵括醒悟,自己也没有多少时间了,还有什么想要做的事情,就应该尽快的完成了。如今的赵括,心里所惦记的事情,也就剩下了西域这一件事,如今是打通西域的最好机会,赵括不知道,这条前往西域的道路是否还会被切断,他是隐约记得匈奴出了一位雄主,这位雄主统一了草原,又控制了西域,让汉朝前往西域的道路变得非常困难。
可惜,赵括记不得那位雄主的准确消息了,他似乎跟刘邦差不多年龄?刘邦已经二十多岁,那这位雄主应该也是来到了壮年时期,说不定已经担任了匈奴的首领。不过,匈奴先前遭受那样的失败,赵括也不知道,那位雄主是否还活着....而说起草原上的事情,赵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冒。
“匈奴现在的单于是谁呢?”
“头曼单于。”,冒认真的说道。
“就是那位被李牧所击败的?”
“是啊。”
“那你知不知道他的年龄?”
“嗯...大概是三四十岁。”
赵括皱着眉头,他觉得这个头曼好像不是历史上那位雄主,他又问道:“那他有几个孩子?”
冒看着面前的赵括,心里有些不安,难道大父知道了?他沉思了片刻,说道:“他有四个孩子,最大的孩子刚满十岁...”
“这厮成家倒是挺晚的...”
“不过,你怎么知道的如此清楚?”
“我曾在匈奴部落待过。”
赵括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追问,为了西域这件事,赵括再次将甘罗叫到了身边。甘罗是非常愿意出使的,只是,语言问题让他无法完成吩咐,懂得两门语言的译者倒是不难找,只是,能精准的完成翻译,还能保证外交工作顺利进行的译者就很难找了。赵括依旧觉得甘罗是出使塞外最好的人选。
甘罗为人聪慧,有胆魄,他十几岁的时候就敢前往赵国面对一国之君....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