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迎接他,当地官吏将他安排在了咸阳内一处府邸里,秦王,不,皇帝并没有前来见他,也没有召见他。
齐王建不配去见他,来处理他问题的,只是一位大臣,楚国的启。
皇帝心里是真的想要杀死齐王建,嬴政不想要食言,说给他五百里的土地就一定给他五百里的土地,可以在云中找一片荒原,给他五百里的活动空间,不许他外出,也不给他吃的喝的,就让他享受这五百里的土地。可是,到最后,嬴政也没有这样下令,毕竟,齐人不在意后胜,未必不在意齐王。
齐国还有很多的人才,齐地是一个宝库。
启告知了对齐王的处置,齐王被废除了所有的爵位,他被送往了北地郡,余生都要在那里生活。齐王建到最后,也没有能见上嬴政一面,他就像一个无名小卒那样,匆匆的前来,又很快被送走。而跟随他前来的大臣,有的被处死,有的被释放..反正,他们这辈子也不能再返回齐国了。
后胜跪坐在刑场,周围聚集了很多的齐人,齐人开心的看这一幕,忍不住的欢呼着,蒙恬就站在他的面前,等待着士卒将他处死,后胜不由得看向了蒙恬,他再一次开口问道:“我真的买不下自己的命吗?”
“你这样的人,怎么会明白,君子所追求的是荣誉,并非钱财...你若是再这样羞辱我,我会让你死的很痛苦。”,蒙恬眯着双眼,恶狠狠的说道。
“荣誉?荣誉多少钱啊?....荣誉根本不值钱。”,后胜不知在想着什么,他低声说着。
行刑者站在后胜的身后,准备将他斩首。
后胜急忙看向了蒙恬,他说道:“如果我不能买下自己的命,那你就买下我的命吧,给我一点钱,然后再杀了我。”
蒙恬瞪大了双眼,他看着面前的后胜,这厮大概是被吓疯了吧?
蒙恬从怀里掏出了一枚秦币,丢在了后胜的面前。
后胜笑了起来,他说道:“谢谢...”
......
一个孩子正在院落里玩耍,他专心致志的在泥土上建立自己的城池,用石头来代替士兵,他正玩耍着,父亲领着一个中年人快步的走进了家里,他们俩坐下来,他们看起来有些不安,有些惶恐。
“上君今日又给我说了那件事,国内百姓爱他已经超过了爱王,国内将士们只想着他当初复国的举动,只知道听从他的命令,就是庙堂里的大臣,也只能低着头来拜见他....”,中年男子皱着眉头,他又说道:“上君是被他所拥立的,可是,他毕竟也是公室啊...他也有继位的权力....”
“兄长,您说的对,上君这些话,只是告诉了您?”,男孩的父亲低声问道。
“是啊,毕竟是一家人,也只能告诉我了...上君已经做好了准备,等赵国的使者到来...他就要在庙堂里讲述这件事,到时候,您一定要支持上君啊。”
“我知道的,兄长请放心吧,不过,我所担心的是...他若是被逼得谋反..我们拦不住他...”
“无碍,这件事可以交给我...”
两人密谋了许久,终于,中年男子离开了,男孩有些好奇的看着父亲,他开口问道:“父亲?你们要将安平君卖掉吗?”
“你休要胡说!这些话,你不能告诉任何人!知道了吗!”
“我刚刚听到...您和伯父说要将安平君卖给赵人,安平君是我的英雄,他救了我们的国家,战功赫赫,有着无数荣誉,您怎么可以将他卖掉啊?”
男孩的父亲冷笑了起来,他不屑的说道:“有什么不可以卖掉呢?什么都可以拿来交易,荣誉?呵,荣誉又不值钱!”
男孩目瞪口呆,手里的石头掉落在地上。
他呆楞着,喃喃道:“什么都...可以交易....”
第四百五十四章 我大秦农业无敌
秦国杀后胜,一方面是为了安定齐国百姓的心,齐国百姓对这位大贪官可谓是恨之入骨,他死去的那一天,齐国百姓们欢呼雀跃,是无比的开心。百姓们的开心,大概不是因为卖国贼之死,只是因为一个大恶人之死。杀掉后胜的命令,是李斯所下达的,目的自然就是后胜的家产。
而按在后胜身上的罪行当然是他家里养着武士,藏着刀剑,意图不轨。蒙恬在带人杀死后胜之后,又查抄了后胜的家产,后胜的家产是有些惊人的,这些年里,他背靠着齐王,疯狂的敛财,毫无底线,他所积累的巨大财富,足以让齐国再装备出二十万大军!后胜的财产被查处之后,登记在册,并且被告知庙堂。
李斯对于后胜这个人,并不在意,他所在意的,就只有后胜的那些财富而已,秦国的确是很富裕,大概是因为皇帝没有四处动工,也没有大兴土木,也可能是因为赵括的到来,使得秦国比原本历史线上的秦国要更加的富裕,非常的富裕。可是,秦国有很多事情要做,而这些事情,则是需要更多的钱财和粮食。
李斯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后胜在齐国的家产田产分发给有功的将士百姓,有了后胜的这些财力在,只怕在短时间内,秦国都不用担心对齐地百姓的赏赐问题。李斯最先是非常忙碌的,他在与张苍一起编订统一的度量衡,所谓度量衡,其实就是各种单位,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等等。
张苍很早就给赵括说过自己的想法,实际上,李斯都不大需要张苍来帮助,这些事情对李斯来说并不困难,可因为张苍是被皇帝亲自安放在自己身边的,李斯也就乐呵呵的将度量衡的事情交给了张苍。李斯并不觉得,张苍能威胁到自己的位置,张苍又不是韩非,他比自己和韩非还差着老大一截子呢!
李斯将心思放在了新文字上,赵括所编写出来的新文字,也被称为武成文,这种文字非常的简便,过分的简便,可是赵括很认真的认为,这样的简便就是未来的趋势,想要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想要迅速的普及文字,那一个简单的文字是不必可少的,太过困难和繁琐的文字,不利于书写,浪费纸张,还加大了认字的难度。
既然赵括开口了,其余大臣当然只有执行的分。李斯将新文字的启蒙教材分发到各地,要求地方官吏们进行学习,想要继续当官,就必须要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新文字。新文字还算是简单,而且从形体上能分辨出些许,这对官吏们来说不算是太难的事情,从咸阳发出的命令,迅速传达到了天下各郡县。
天下官吏都开始学习这种新文字,勤加苦练。
赵括甚至按着编写新文字的名义,抄录了不少后世的经典名篇,众人学习的时候,大多都是背诵着这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