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3 章(1 / 1)

捡到一只始皇帝 历史系之狼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另一篇里将儒家的所有学派都臭骂了一顿。

  这大概就是先秦所拥有的一种别样的魅力,再往后,想要骂先贤就不容易了。如今是百家诸子时代的最后篇章,要是想骂先贤,就得抓住机会赶紧骂,再晚就来不及了。

  嬴政同意了赵括的提议,并且将李斯叫来一同观看,李斯跟吕不韦不同,吕不韦看到这些,会想着哪里可能不对,而李斯看着他,只是想着如何去完成他。这两种丞相,只能说是各有优劣,反正,李斯是给不出什么建议,但是他可以直接拿去执行。赵括沉思了许久,他说道:“如今天下各地尚且还不能吃饱肚子。”

  “可以暂且在稳定的关中,巴蜀等地区建立小学,作为试验,等到各地都稳定下来,百姓们过上富裕的生活,就可以逐渐在各地推广了,你觉得怎么样呢?”,赵括问道。嬴政这个人,其实就是极端的完美主义者,要么不做,做了就做到最好,这样的小规模推广,他不太喜欢。

  可是赵括这么说也有自己的想法,鬼知道实践下来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若是急着推广,出现问题之后想要补救,那付出的学费可就太多了。

  经过三人的商谈,秦王最终决定在秦国关中地区设立小学,小学是按着县的编制来修建的,而中学就要是郡,大学当然只能是在咸阳。并且,按着李斯的建议,秦王最后安排了一个官职,官职就是大学祭酒,所谓的大学祭酒,就是负责全国的教育,从学生的上课,到考试,到老师的安排。

  而担任这个职务的人,则是赵括。

  这也是赵括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个担任的官职。

  他成功的从大秦幼儿园院长成长为了大秦大学的校长。

第四百四十一章 能者多劳

  赵括终于担任官职,而因为他的爵位,以及那可怕的威望,大学祭酒这个官职一出现,虽然位置是在九卿之列,却被群臣认为是不逊色与三公的位置,只听说过人因为官职而变得显赫,而官职因为人而变得显赫,却是罕见的。正是因为如此,从赵括之后的大学祭酒,都成为了一个荣耀的象征,想要担任这个官职,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学术成果和民间威望。

  赵括从秦王那里领命后,就开始忙碌了起来,他要在咸阳内建立第一所小学,这是官办学的起点,或许将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赵括笑了笑,他已经能想到,数千年的学子该是如何抱怨着自己....不过,这都是为了你们好啊。赵括将小学的地点放在了咸阳城西,在这里收购了一位官大夫准备出售的三处别院。

  官大夫听闻是赵括想要买下自己的别院,在这里修建小学,激动的手舞足蹈,说什么也不肯拿钱,执意将这些别院送给赵括。可这是违法的,在秦朝,官吏之间送礼是被看作贿赂的,当然没有人敢说赵括接受贿赂,可赵括还是不愿意违背律法,他亲自拿着钱,以不少的代价从这位官大夫手里买下了别院。

  官大夫对左右说:“因为我今天的行为,后来人一定会将我当作贪图钱财的小人了!”

  赵括选好了地址,光是有一个建筑还是不行的,要有足够的老师,然后就是教材等事情...如今的教育与后来的教育是截然不同的,首先,如今的人口非常的少,因为常年的战乱,灾害,华夏各地的人口加起来大概都不到两千万人,十四岁以下孩童的比例不到百分之二十。

  所以各地可接受教育的孩童数量是不超过四百万人的,在这四百万孩童里,还有很多的尚未长大的婴孩,还有很多的女孩,所以全部加起来,大概也只有百万左右的教育孩子。赵括并不歧视女性,他也不觉得可以剥夺女性的受教育权力,可是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局限性,女性的解放是在数千年后完成的,在如今这个时代,就是有人想要解放女性,女性本身都不会同意。

  因为长期的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风气,决定了这一切。

  先秦对女性还是比较包容,可即使如此,女性还是不能担任官职,不能参与战争,基本上也得不到爵位,秦国鼓励农耕纺织,纺织当然就是女性的事情,可是女性纺织的成果并非是给与女性爵位,而是给与她的良人,她的父亲,或者孩子这类。在此时女性是可以出门的,当然也可以摆摊做生意,可是,因为秦国本身是耕战式社会,而女性不是非常适合耕战,故而地位不高。

  可是对比各国,反而是秦国这个耕战式社会里的女性地位更高,丈夫不能家暴妻子,否则要剃胡须,女性可以外出,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配偶,可以从事行当...赵括觉得,秦国女性地位高于其他国家的原因,也是因为战争,在战争时期,男性都外出打仗,留守的女性往往要负责很多事情。

  有些时候,甚至要在耕地里承担丈夫的义务,辛勤耕作。

  而男性战死太多,劳动力就由女性来承担,久而久之,女性的地位就有所提高,这跟一战二战之后女性地位猛增是一样的道理。

  很多人都觉得在先秦进行教育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这是后来人也没有能办成的,问题是,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虽然很低,可是他的人口也很少,将一百万的可接受教育的孩童分散在秦国各县去,按着秦国的县数量计算,平均下来每个县大概要承担数百个学子,这并非是很困难的事情....

  咸阳作为秦国最大最富裕的经济中心,这里的人口刚刚超过二十万人。在另外一条历史线上,秦王不断的迁徙各地的人来到咸阳,方才造就了华夏第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可惜教育却不能平均来计算,秦国各地的发展极其不平衡,有咸阳邯郸这样的大县城,也有武遂,柏仁这样几千人的小县城。

  也就是说,咸阳的小学可以要承担数千数万的学子,而有些县城里的小学可能只有几十个学生...

  这些都是需要赵括亲自来解决的问题,包括启蒙的教材要做到统一,还有学田的设立,以及对老师的编制问题...赵括一头扎进教育的海浪之中,开始来打造华夏的教育事业。赵括这个人做事,非常的认真,而且不怕辛苦,在老师的问题上,如今的秦国非常的需要官吏,故而认识字的都去当了官,赵括不能跟嬴政去争夺这些人才。

  秦国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