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嗦着。艺的离开,对所有人的伤害都是那么的大,对拿些深爱她的人来说,尤其如此,艺的身体从很早之前,就已经病痛缠身了。
她从来就不是很健康,身材消瘦,吃的饭还没有善多。
可是她的离去,还是太过突然,生活就是这样,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嬴政,启,赵康,成蟜这些孩子们,在哭着送别他们的母亲,他们善良的母亲,他们温柔的母亲,那个可以庇护他们的母亲。他们万分痛苦,却只能用哭这个方式来宣泄自己所有的痛苦。
赵括却不同,他坐在这里,脑海里却永远都是那个勤劳的身影,马服里那个牵着牛的素衣女孩。
当孩子离开之后,赵括独自留在了这里。
他有很多的话想要说,他有很多地方想要带艺去看...这一辈子,赵括辜负了太多的人,辜负了所有的人...赵括看着面前的坟头,许久都不曾浮现出的想法再次涌上心头,或许,我真的该死在长平。只是,赵括身边还有几个孩子,他们需要自己,善需要父亲,扶苏需要大父,赵康需要有人来束缚。
艺的离开,让很多人心碎,却也在瞬间让很多人成长。
最明显的就是赵康,赵康一改往常,他变得严肃了起来,他不再整日嬉笑,甚至,韵看到他拿着书籍开始读书,或许他只是想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又或者,他是想要成为母亲所期待的那个样子。他在几天之内,就长大了,变得不苟言笑,变得有些严肃,眼眸里总是化解不开的忧郁。
他主动帮着照顾孩子,时常会来安慰赵括,告诉赵括,母亲不在,可是我们还在,我们会一直陪伴在您的身边。
而另外一个就是扶苏,对于年少的扶苏而言,大母的逝世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第一次理解了死亡的含义,也是第一次开始做噩梦,开始畏惧,他很思念大母,可是他再也无法见到大母,从那起,扶苏学会了坚强,扶苏发誓,绝对不会做让大母失望的人,他开始对父母非常的孝顺。
再也不敢违背父亲的话,常常给母亲帮忙。
死亡带来的不只是悲伤,还有成长。
而对赵括而言,艺似乎从来都没有离开,在回到家里后,躺在床榻上,他还是会常常自言自语,就仿佛艺还在听着他的唠叨,早上起来,他会下意识的看向灶,那里空荡荡的,有些时候,善会起来做饭。赵括还是有些不太习惯,没有艺帮忙,他甚至都找不到自己的衣服放在哪里。
他习惯了艺的饭菜,善做的也很好,只是,似乎缺了些什么东西。
“父亲...楚地的会稽郡尚且需要官吏,需要一位太守,我做好了准备,我打算去找丞相,若是可以,我想去会稽郡担任几年的太守,那里盗贼猖狂,外部又有蛮夷作乱,正是可以用得上我的地方,您从前说楚地是非常适合开发的,我替您前往,我会认真查看,有什么消息,会以快马来通知您。”
赵康严肃的坐在赵括的面前,认真的说道。
“您不要担心地方的事情,有我们呢,您就安心在家,照顾修....天下的事情,交给我们就好了,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
第四百三十九章 愚民还是教育?
楚国的灭亡,对于全天下而言,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赵括的威望猛升,七国之民,不是尊敬他,就是惧怕他,哪怕是再愚蠢的人,也不敢轻视。作为七国时代最后一位君子,作为大一统时代贡献最大的将军,赵括本身在当代的威望已经没有人能比得过他了。
楚国的灭亡,使得一王天下的脚步又快了很多,不,不能说是快了很多,是已经站在了门口,甚至是拉开了一王天下的大门,大门背后,就是统一的曙光,能见证这样的伟业,是无数秦人都为之自豪的事情,尤其是秦国的君王大臣们,这是他们为之奋斗了数代人的目标。
灭楚之战,也成为了将军们最后的狂欢,在这次战役里,造就了李牧,蒙武,司马尚在内的三位关内侯,以及数十位的高级爵位,就连蒙恬这样的年轻人,也因为他庞大的军功,迅速升到了高级爵位,距离关内侯都不遥远,而王翦和赵康,军功也是摸到了顶,也就是彻侯的位置。
不过,赵括将彻侯的位置拉的太高了,只是凭借着灭亡楚国时所立下的功劳,还是欠缺了一些。不过,他们并不急,因为在他们面前,还有一个国家唤作齐国,灭亡齐国,同样还能收获一次军功。李牧成为了安武君,刚听到这个名字,赵括也是被吓了一跳,李牧这辈子怎么就是跟武安两个字过不去呢?
蒙武受封为武功君,武功是关中内的一处县城,同时成为了蒙武的食邑,同时,司马尚受封平阳君,这是在韩地的一处食邑,皆大欢喜,李牧成为秦国的封君,心里还是有些恍惚,不过,他也很喜欢在秦国的这段时日,在秦国,他不必费尽心思的去化解庙堂里的那些阴谋,也不需要去上书君王告知是非。
他只需要安心作战就好,没有人会吞掉他的功劳,没有人会不服从他的调遣,何况,他在这里也认识了很多的朋友,司马尚同样如此,他一直都对前来秦国没有太大的怨言,成为秦国的封君,更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最开心的就是蒙武了,蒙武的父亲蒙骜都没有能得到封君的位置,他却是得到了,这对他来说是个很大的成就。
他终于可以挺起后背,让孩子们成为自己这样的人。
每次他告诉蒙恬武成侯在你这个岁数已经能击退武安君的时候,蒙恬就会反驳武成侯在你这个年纪早就是彻侯了呢!
灭亡楚国并非难事,而治理楚国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楚国的内部太过杂乱,楚王曾经的痛苦,秦王如今是感受到了的。楚国的贵族力量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地方上差异巨大的风俗,而比起君王直接管理,不如将这些地方封出去,让贵族们管理,战时听从自己的命令,其他时候缴纳税赋,这不是很好吗?
可是秦国当然不肯像楚国那样的治理当地,差异巨大的文化,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进行分封,秦王从有功的将士里挑选出了一批精锐官吏,将他们送到楚国来担任官吏。秦国如今的人才空缺不再那么巨大,因为李斯在接替吕不韦之后,不断扩大学室的规模,同时王翦的伐燕和赵括的伐楚,都让很多士卒拥有了爵位,他们都是官吏的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