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会有多好吃,滋味的确很差,可是赵括还是吃的津津有味,还与这些士卒们聊起了家常,他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屯的逛,王樊跟随在他的身后,有些心疼。
“少君,您也奔波了一天,甚至都没有坐下来好好吃上一顿饭,今日已经去了八个屯了,其余这几个,明日再去罢。”,赵括不悦的回过头来,盯着他,说道:“若是有一日,我分羊肉,每个门客都分到,就您没有,您会如何去想呢?”,王樊一愣,羞愧的低下头来,不再劝谏。
终于,将所有的屯都去过一遍之后,精疲力竭的赵括回到了中军的位置上,也没有再吃什么,倒头便睡。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括让戈再一次看到了马服君,当初的马服君,能够端着药侍奉自己的士卒,能与士卒们同吃同住,而如今的马服子更盛,他不只是同吃同住,他甚至将造营为他准备的肉食都分给了士卒们,当有士卒因疲惫倒下,他甚至会将士卒接到自己的戎车上,宁愿步行。
戈清楚的看到,士卒们脸上的沮丧与悲伤越来越少,他们看向赵括的眼神越来越炽热,握住武器的手也是越来越紧,手臂上青筋暴起。那些疲惫不堪的老卒们,拄着长矛,咬着牙,一步一步的前进,他看到,士卒们眼里狂热的战意。戈长叹了一声,因为他明白,这些人,是准备要用性命来回报赵括的恩德了。
行军近十天,赵括正在打量着前方,忽有甲屯的骑士奔驰而来,口中高呼:“有敌!”
赵括一愣,他甚至都没有离开邯郸太远啊,怎么会这么快就遇到敌人呢?
忽然,前方传出喊杀声,只是过了片刻,喊杀声就停了下来,忽有几个骑士朝着这里冲锋而来,众人紧紧的握着武器,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来人是邯郸造,以及另外一位陌生人,赵括认真的打量着那位来客,大吃一惊,急忙叫道:“赵傅!”,与邯郸造一同前来的那位骑士,便是平原君的门客,赵傅。
只是,此刻的他,显得格外的狼狈,用帛蒙住了一只眼睛,浑身血迹斑斑,头发杂乱,面色憔悴,好似经历了一场恶战。赵括都险些认不出他来。
第六十二章 燕人的情况
“我想要回去了。”
临武君坐在席上,神色肃穆的说道。荀子侧躺在他面前的榻上,表达出了他对这位楚国名将极大的不屑,若是在往日,临武君一定会因为荀子这样的态度而愤然离开,只是,今日的他,出奇的稳重,不再是平日里那个夸夸其谈的模样。荀子半敛着眼,瞥了他一眼,方才问道:“您不是因为害怕被楚国处死,才逃到赵国来的麽?”
临武君点了点头,“是这样的。”
“您是认为赵国要覆灭了,因此想要逃到其他国家了?”
“不是这样的。”,临武君摇了摇头,在中原诸国,有个说法叫刑不上大夫,文明的国邦认为,士不能受辱,因此不能用严厉的刑法去侮辱他,当然,有两个蛮夷之国,却无视这条惯例。秦国与楚国,在各个方面的不同之处都是非常大的,但是只有在两个方面,他们有着共同点。
第一,他们会惩罚触犯律法的人,无论犯法的人是不是大夫。第二,他们都是蛮夷。
楚国有个很不好的传统,在楚国,将军是没有成长的空间的,因为楚国有覆军杀将的传统,最初是由君王来处死战败的将军,到后来,他们也接受了中原各国文化的熏陶,开始做体面的事情,打了败仗,你就得自己体面,若是您不体面,我可以帮您体面。楚国的这个传统,似乎持续了很久,直到楚国覆灭,甚至还有将领因为战败而自杀。
这种传统深入楚人的骨髓之中,在秦国,甚至还有百战百负,最后方才报仇雪耻的奇才,楚国没有,在楚国,战败的人只能体面。楚虽三户,甚至都没有人会帮你体面了,也一定要体面,这就是楚人的优良传统。
很不幸,一向受到楚王宠爱的临武君,打了败仗。在竟陵,自诩为天下名将的临武君,遇到了一个来自秦国的谦逊男人,那位领着远少于他的军队,将他打得全军覆灭,临武君战败了,可是他不想体面,他也不想让楚王帮着他体面,于是乎,他来到了魏国,在许多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都在各国居住。
楚王或许是忘记了自己还有这么一位将军,也没有再理会过他。
临武君抬起头来,看着荀子,他说道:“我想要回楚国了。”
“哦?”,荀子有些惊讶。
“前些时日,我送走了赵括。”,临武君沉默了片刻,方才轻笑了起来,他说道:“一个刚刚断奶的赵国小儿都敢领着六千老弱征伐燕国的十万大军,我呢,戎马半生,最后却跟流贼一般,在各国逃窜,没有人在心里看得起我。当着面喊一声临武君,心里却骂着无胆鼠辈....”
他站起身来,面色微微有些狰狞,他说道:“我要回去,拜见楚王。纵然要死,我也要堂堂正正的死,跟赵括一样,像个君子一样的死去,我不想老死在病榻上,让我的孩子们继续背负懦弱的骂名!我楚国,没有懦夫!!”,临武君大吼着,他似乎真正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只觉得浑身都舒畅了很多。
面对如此激动的临武君,荀子不为所动,平静的问道:“您忽然就不怕死了?”
“我从来就不怕,但是,我一直都不甘心没有向白起复仇便死在自己的手里,如今,我反而觉得,能够堂堂正正的死,或许也是件不错的事情。”
“嗯,那您回去之后就被楚王杀死。”
临武君一愣,点了点头,说道:“我已经安排好了后事。这次来,是想要与您告别的。”
荀子说道:“我正也要离开赵国,前往稷下,您且一路护送我罢,如今道路上多盗贼,我也不敢独自前往,您反正离死期也不久了,就算是您在死亡之前做的最后一件好事罢。”,临武君苦笑了起来,说道:“我听从您的吩咐。”,说完,他方才告辞离去了。
临武君离开之后,荀子合上了眼,脸上缓缓出现了笑容。
........
赵括从没有想过,行军竟然是如此麻烦的事情,若是他封上五个都尉,或许就不会如此,可是如今有十二位屯长,这些屯长派出的传令兵就没有间断过,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赵括来负责,比如哪个屯里有士卒腹泻,有士卒被蛰伤咬伤,有长矛断开了,有士卒晕厥了,各种各样的琐事,加上四周情况的禀告,赵括几乎是没有半点的闲暇时日。
在如此忙乱之中,他又看到了伤痕累累的赵傅,赵括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平原君不会是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