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9 章(1 / 1)

捡到一只始皇帝 历史系之狼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基与赵括对百家学说的了解,吕氏春秋完成了对所有学术的总结和凝结,吕不韦可以拍着胸口,说自己这本书可以流传百世...赵括也是越看越惊讶,这本书就算不论其治国体系,就是从记录的内容上来看,都是对百家学说最好的传承,后人通过这本书就能看到百家所不同的璀璨思想。

  赵括对这本书的评价非常的高,这让吕不韦更加的开心。

  看着面前的白发老者,赵括到最后也没有将自己想要说的那些事情告诉他,他不想再劳烦吕不韦,吕不韦这身体,大概是受不了繁重的工作了。赵括跟吕不韦探讨了许久,从书的内容到对后世的影响,赵括直截了当的说道:“能通过您的这本著作来治理国家,大概就可以被称之为贤明的君王了。”

  两人交谈了许久,吕不韦方才依依不舍的送别了赵括,既然吕不韦这里不行,赵括当然就想到了李斯,如今的李斯非常的忙碌,因为他要负责新五郡的春耕等诸事,当然,这个负责不是说让他同时当五个郡的太守,只是他可以负责庙堂对五个郡的援助,以及制定方向,当地官吏安排等事情。

  具体的事情,还是要由当地官吏来办,可即使如此,他还是非常的忙碌。

  而赵括找到他的时候,他却急忙放下了手里所有的事情,急急忙忙的拜见赵括,赵括上次编订字体,给他的打击太大,从那之后,李斯就变得更加谨慎,哪怕在心底里也不敢看不起他人了。

  “我准备用新字体来编写一套启蒙教材...最好能培养出正确的观念...可是我不擅长做这些事情,故而想要请你来帮忙。”

第四百二十三章 关于骑兵的构想

  历史上,这套新文字的教材,就是李斯所完成的,可并非是他独自完成,李斯完成了一套《苍颉篇》,共七章,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共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共七章,三人所作共计三篇二十章...在西汉被整理为完整的苍颉篇,可惜,这东西早已失传。

  而在如今,李斯尚且还在,其余两位却没有踪影,赵括想要让李斯单独的完成,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不过,李斯失去两位帮手,又得到了一位更加强大的帮手,赵括愿意协助他来一同完成,李斯自然不敢拒绝,连忙称应该是自己来协助赵括来完成这启蒙教材。

  赵括只记得一些三字经和千字文的内容,他不能完整的背诵出来,可还是有些印象,三字经还好,只是所宣传的道德观念不够完善,与赵括所想的还是有些差别,而千字文,嗯...千字文的内容复杂,对比三字经来说,他包含的内容要更多一些,从天地开辟来讲述,而作为启蒙教材,他与赵括所想要预期可能还是要差一些。

  若是以这样的读物来进行启蒙,很可能的结果就是:知道开天辟地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天地玄黄”就是“天地玄黄”,读下去,记住它,“天地玄黄”呵!“宇宙洪荒。”呵!……

  赵括想要编写的启蒙教材,首先要简单,其次要教导为人处事的道理,想到这里,赵括又忍不住的说起了南阳郡的事情,也就是辛梧在南阳郡所进行的道德教化。李斯是个坚定不移的法家教徒,他绝对不认可用道德来教化百姓,可李斯同时又是荀子的门徒,故而他知道如何给法律套上道德的大衣。

  最初赵括谈论对百姓的道德教化的时候,李斯还以为他是要施行儒家那一套,搞什么以道德来选举人才,以所谓的道德教化取代律法,可是李斯很快就平静了下来。自己的老师倒是有这样的想法,可赵括很长一段时日都在钻研法家的思想,他大概是不会沉迷儒家的治国学说里的。

  果然,赵括后来的言语也证明了这一点,赵括并非是取缔如今的律法,而是要推广一种道德观念,这将与大一统观念一样,渐渐被百姓们所接受...因此完成思想上的大一统...占据主导地位的学说当然就是赵括的大一统学说,辅佐大一统学说的是赵括所准备提出来的道德观念。

  发律至高无上,同时国家还要提倡道德...赵括这样的人或许看到的是树立民族精神,快点形成华夏民族观念,道德观念,而李斯这样的人,看到的则是便于统治...只要将忠君这样的思想作为主流道德观念...不同的人,总是能看到不同的东西,赵括并不觉得自己的影响可以让天下人都变成道德君子,变成圣人。

  可是,他想要影响如今的观念,例如燕国的百姓,不要再将自己的妻拿去服侍客人,赵国的百姓,不要觉得完不成事情就得自杀,齐国的百姓,别推崇那些好勇斗狠的游侠,楚国的百姓,别那么迷信鬼神,秦国的百姓,你们的毛病可就多了...你没有办法限制天下人按着你的观念去生活。

  可是你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可以被鼓励的,什么是要被禁止的。

  汉朝将道德教化做到了极致,冠冕堂皇的做事,大概就是这个时代所养起来的风气,他鼓励百姓们孝顺,友善,谦让,皇帝以身作则,大臣们效仿,并且设立孝廉,来举荐这些有道德的人来学习,做官...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就是改变了民间的观念,让百姓们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什么做法才值得尊敬。

  秦人不孝顺吗?不,在秦国,若是孩子殴打父亲,父亲可以让官府直接杀死自己的儿子,在赵国,辱骂自己父亲的人要被割掉舌头,瞪父亲的人要被挖掉眼睛,而动手...啧啧,就是从官府手里跑出来了,各地游侠听闻您的壮举,也一定来杀掉你,汉朝不过是官方性的推动了这种风气。

  秦王和他的官吏们严肃的告诉百姓:没有道德的人要死,不孝顺父亲的要被杀,路上遇到盗贼不帮忙的杀!跟兄弟打架的剃胡子!偷邻居东西去修长城!

  而汉天子和他的官吏们则是笑着,他们对百姓说:人必须要孝顺,要有道德,你看天子多孝顺啊,你看我们多谦让啊,有道德的人可以得到尊重,可以当官,大家都要尊重有道德的人啊。

  这两种做法,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