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辛梧虽然有些小人性格,可是做事能力还真的不错,是个能实干的官吏,就跟李斯那样,难怪他能受到秦王和吕不韦的偏爱,对他的一些小动作也置之不理,在得到赵括的“命令”之后,这位还真的做出了些事来,他四处前往乡野,乐呵呵的拜见了当地的百姓,完全没有官吏的架子,甚至还亲自奖赏了几个善待父亲,认真敬业的模范。
他的这个举动,顿时掀起了波浪,上行下效,一时间,南阳各地都是和善的面孔,原先那些严肃的亭长,此刻都是在宣读各地关于道德模范的故事。辛梧最初认为赵括的这种做法是浪费时间,没有任何作用,心里非常的抗拒,只是因为赵括的身份,而无奈的执行,可是当他开始执行之后,他就感觉到了一些不同的事情。
当初的百姓敬畏他,如今的百姓却爱他,他看到百姓们聚集在一起谈论他的功德,而那些因为敬业等品质受到奖赏的事情传开后,各地的百姓都不需要去督促,也是卖力的干活,路不拾遗,相亲相爱,辛梧懵了,如今的他,无论是走到哪里,都能遇到欢呼的百姓,百姓们拿起自己的粮食来款待他。
辛梧也爱上了这样演戏的感觉,既然要演一个爱民的形象,那肯定是要找个模板,于是乎,这位的言行举止就开始变得有些像赵括,他刻意的去模仿赵括对待百姓的态度。辛梧看着南阳的变化,他心里忽然有了个好想法,这是个升迁的机会啊。辛梧急忙召集自己的官吏们,他认真的说道:
“武成侯教会我治理地方的道理,我将百姓们当作自己的亲人那样对待,他们也是如此回报,可以看得出,荀子所说的没有一点错误,我想要将自己的治理办法写出来,交给咸阳,好让各地的百姓也能收益,二三子觉得怎么样呢?”,官吏们还能说什么,当然就是一顿奉承马屁,随后,官吏们合作写出一篇上书。
辛梧急匆匆的拿着成文来到了赵括的身边,恭恭敬敬的将东西交给了赵括。
赵括看着幸梧所提到的以道德教化,奖赏道德君子,爱民等说法,不由得点着头,他惊讶的看着面前的辛梧,他没有想到,这位转变的如此迅速,不过,这是很好的事情,他笑着说道:“您写的很好,就因为这篇上书,您就可以被成为贤臣了...”,面对赵括的评价,辛梧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他俯身再拜,要求赵括署名上书。
赵括看破了他的心思,摇着头,说道:“这是您所写的,我不懂得治理地方,也不懂得治理国家,我只是咸阳的一位老农而已,您还是自己上书吧。”,辛梧再三请求,赵括只是摇着头,不肯署名,不过,他还是告诉了辛梧几个可以改进的地方,赵括认真的说道:“既然要推广,那就不能只是孝与勤...”
“我告诉您一个核心价值观,您要记住了...爱国,敬业,诚信...”
辛梧认真的记下了赵括的建议,包括爵位的那些建议,可以增设荣誉爵位,来起到一个表彰作用...辛梧本来是前来邀功的,没有想到,能有这样的收获,他开开心心的离开了这里。赵括送走了他,脸上笑呵呵的,他当然知道,辛梧还是在糊弄自己,就跟当初一样,他并没有什么改变,他所想的还是自己的爵位,自己的地位。
不过,这都没有关系,只要能对天下有益,赵括就可以做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咸阳老农。
就在此刻,咸阳有消息来到了南阳,李牧大败匈奴,斩获无数,开疆扩土...赵括非常的开心,忍不住的从当地官吏那里买了些酒水,坐在院落内,赵括喝着酒,为李牧他们所取得的胜利而庆祝,只可惜,赵括身边,已经没有了那些可以一同与他饮酒的朋友们,在这个时候,赵括就在身边多放几个酒盏。
就好像信陵君他们就在身边。
“又击败了一个未来的强敌啊...这样一来,边塞百姓也能得到几十年的安稳时日啦,我也就能安心了...”
“无忌啊,我会让你看到我到底是为了什么在坚持,一切都好起来了...好起来了。”
.......
赵括还是离开了南阳,前往南郡,而在他离开的时候,辛梧带着这里的官吏前来送别,他大概是记得当初赵括所说的那些话,还安排不少的百姓们当演员,演一出送别的苦情戏,赵括笑了笑,没有揭穿,他认真的对辛梧说道:“您做的不错,我返回咸阳的时候,一定要将您的事情告诉大王。”
激励了一下辛梧,赵括坐在马车上,摇摇晃晃的前往南郡,南郡的太守是茅焦。他是齐国人,也是一位正直的人,在历史上,秦王想要将将母亲囚禁起来,有很多大臣上言反对,秦王杀死了前来劝谏的大臣,并表示再来劝谏的一定会死,茅焦跟家里人交代了后事,就前往劝谏,秦王最终放弃了囚禁生母的想法。
可是赵括跟他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因为这位是一个忠实的分封主义者,他认为分封制才是正确的治理办法。实际上,有不少人认为分封和郡县是有利有弊的,实际上,郡县就是比分封要先进,这是经过历史验证的,但凡使用分封制的大一统国家,在一代之后就会陷入内乱,国力大降,这并非是胡说八道。
汉朝认为秦国灭亡太过迅速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诸侯来帮助君王抵御叛贼,故而用大量的同姓诸侯来坐镇各地,结果刘邦身死之后,他的分封差点导致汉朝覆灭,这些诸侯不仅没有帮助抵御叛贼,反而是成为了叛贼,比塞外敌人还强大的叛贼..文帝小心翼翼的应对各地的诸侯,内忧外患...最后还是爆发了诸侯叛乱,汉朝陷入内战,国力损耗,无力对外,匈奴却成为了草原霸主。
晋认为曹魏的诸侯太弱,没有保护君王,故而轻易被禅让,故而大搞分封,嗯,当司马炎身死之后,叛乱触发,好不容易统一起来的国家陷入长期的内战中,国力大减,政治混乱,塞外的胡人亮起了刀。
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农民皇帝,也想要让子孙们都当上藩王,大搞分封,结果在他逝世之后,内乱爆发...若不是最后胜利者是个能人,战争又迅速结束,会发生什么还真的不好说。
故而,当秦统一之后,分封肯定还是不能采用的。而对偏远,庙堂无法直接治理地区施行分封,这也是不靠谱的,如果你不能直接管理,又怎么能期待远离中原的诸侯就能管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