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来的时候,母亲是唯一一个不关心他战绩的人,母亲只是在意自己有没有受伤,他还记得初次出征燕国,母亲看着他身上的伤痕,哭的失声。他记得母亲一次次鼓励自己,你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是英雄的儿子,我很开心,因为我拥有两个英雄。
赵母逝世了,悲痛欲绝的赵括抱着她的尸体,他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善抱着父亲的后背,她哭着,她从来没有见到父亲如此伤心的样子...接下来,就是要发丧,要安葬赵母。赵括走出院落的时候,他神色恍惚,整个人仿佛都已经死掉了。他看着那些听闻消息,前来吊丧的乡人,却什么都没说。
赵母逝世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马服,马服乡人一一前来送别,赵母对这些乡人很好,无论是在赵奢活着的时候,还是他逝世之后,赵母都是这样,她按着赵奢的遗嘱,每年只要一点点足够让她们母子生活的赋,其余什么都不要。而且因为她的年龄,马服人都会亲切的喊她一声母。
不只是在马服,就是在邯郸,也是这样,新来的邯郸郡守唤作腾,他当初弃暗投明,带着韩国士卒投效秦国,之后担任官职,立下了不少的功绩,最后,秦王将他安排在邯郸郡,大概也是想让赵人知道,选择正确道路的人就算不是老秦人也可以得到重用。腾非常清楚赵括与秦王的关系,也明白赵母的逝世意味着什么。
他将这则消息传向了咸阳,而自己则是带着群臣来为赵母吊丧。
赵括依旧没有缓过来,可是他还是按着赵国葬礼将母亲安葬了,就安葬了父亲的身边。赵母下葬的那天,赵括再次大哭,他几次冲上去,马服乡人无奈的将他拉开,成熟稳重的马服君此刻仿佛又变成了当初那个顽劣的年轻人,倔强的喊着母亲,因为他太过强壮,六七个年轻人才勉强拦得住他。
母亲离开了,赵括似乎也流光了自己所有的泪水。
艺抱着他,每天都在安慰着他,赵括呆滞的坐在床榻上,拿着几颗从母亲枕下找出来的桃,一动不动。
赵母站起身来,迎着远处那耀眼的光亮,一步一步的走到了桑树下,在阳光的照耀下,她的后背不再佝偻,脸上的皱纹也消散了,她紧张不安就站在这里,左顾右盼,在等待着什么。
很快,从墙壁上冒出了一个大男孩,大男孩双手抓住院墙,坐上了院墙,他一如既往的微笑着,他看着赵母,叫道:
“瑾!跟我走吧!”
“好。”
第四百章 仓颉篇
楚国内部的叛乱,引发出了不少的问题。
吕不韦也需要调整对楚国的战略,这些年里,多亏了李园,使得秦国一直能放心的攻打三晋地区。在从前,只要秦国与三晋之国发生冲突,楚国总是站在秦国的对面,破坏秦国的进攻,楚国的这种行为严重的阻碍了秦国的东进战略,楚国从各方面来恶心秦国,在军事,经济等领域帮助秦国的敌人,与秦国争夺盟友。
楚考烈王身死,春申君被斩首后,这样的情况就有了很大的改变,楚国埋起头来,不再理会三晋,这也是秦国之所以能那么迅速的击溃三晋的原因。而如今的楚国,又出现了变化,新楚王看起来不太像是李园那样能向秦国低头的人。当然,吕不韦所在意的并不是他低不低头,他在意的是楚王个人的能力。
无论是在疆域,还是在户籍方面,楚国都拥有惊人的潜力,政治制度上的落后是他们唯一的败笔...若是楚王决定要革新,要改变国内落后的制度,那秦国不顾一切也要发动对楚国的战争...原因就是秦国不能看着自己的敌人再次强大起来。可若是楚王没有这样的想法,秦国反而是可以先消化一下自己的战争成果,然后再慢慢对付楚国。
攻占三晋,让秦国瞬间多出了数个郡,几百座县,以及数百万的人口,秦国想要消化掉这些,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若是将这些消化干净,那三个楚国都不会是秦国的对手...吕不韦决定往楚国多派遣密探,并且与楚国内部的贵族取得联系,随时注意楚国内部的变化。
坐在年轻的秦王面前,吕不韦总是能意识到自己的年迈。
“大王,楚国内部,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位负刍,负刍毫不留情的杀死了自己的兄弟,甚至,他闯进王宫,玷污太后,再将其处死...楚国有不少人都对此感到不满。我认为,不能急着进攻楚国,我已经开始安排了,最好能在楚国内部引发几次内战,等到治理好三晋郡县,再出兵楚国...”
嬴政也并不急,他还很年轻,三晋地区的情况,他也是亲眼所看到了,吕不韦的提议很正确,急着攻打楚国,只会逼迫那些贵族站在楚王的身边,而若是没有外敌,这些楚人又将发挥优良传统,开始内乱争斗。楚考烈王和黄歇花了一生都没有能完成楚国的变法大事,如今这位登基的竖子,又能做出什么来呢?
嬴政笑了笑,说道:“寡人知道了,您就按着您所想的来办吧。”
吕不韦颤颤巍巍的站起身来,朝着嬴政俯身一拜,他正要离开,忽然想到了什么,他转过身来,说道:“还有一件事,臣险些忘却了...是关于今年的春耕,按着您的命令,向太原,邯郸,代郡,中山郡,巨鹿郡等地区运输农具,只是我们没有提前做好准备,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农具..”
“寡人知道这件事,父亲不是送来了一封关于赵地各郡县的资料吗?他标注好了各地所需要的是什么..就按着他所说的来进行调配吧。”
吕不韦点了点头,走出了王宫,嬴政看着他佝偻的后背,无奈的长叹了一声,吕不韦的年纪越来越大,记性也大不如从前,看来,这国相的位置,还是要再选一个人接替,好让吕不韦安心的在家里继续修订他的那本著作...而想到继承者,嬴政最先想到的就是韩非。
韩非在这段时日里,已经将秦律修改至完善的地步,就是赵括看完之后,都忍不住的拍手叫好。韩非改变了自己对律法的态度,律法只是一个工具,治理国家的工具,于是乎,韩非就站在了国家的高度上,将这工具不断的进行打磨,让这工具变得格外实用。
这些时日里,韩非整日都在思考着律法,嬴政已经很久没有与他谈过了。想到这里,嬴政就让武士去告知韩非,召他来见。韩非赶到王宫里的时候,看起来有些疲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