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8 章(1 / 1)

捡到一只始皇帝 历史系之狼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返回...斥候看着大王,开口说道:“云中之战,将军康斩获四万...已经攻占云中所有城池...”

  “嗯???”

  “你说什么?”

  秦王瞪大了双眼,这才站起身来,走到斥候的身边,一把从他手里夺过竹简,随后看了起来。竹简上详细的记录了秦国的斩获情况,以及所攻占的诸多城池...嬴政茫然的看着这战报,上头有着赵康和王龁的印章,这代表他们同时为这战报负责,若是与实际情况不符,两个人都是要被斩首的。

  “哈哈哈~~”,嬴政忽然大笑了起来。

  “好啊,好啊..来人啊,召集群臣!!”

  而此刻,赵康却是有些无聊的站在赵长城之上,打量着远处的原野,他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攻城是我最厌恶的事情,我听闻,塞外的那些胡人,他们没有高大的城池,草原之上,千里平原,最是适合骑兵,我正想去塞外打仗啊。”,王龁站在他的身边,听着他的抱怨,却是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先前有李牧,以后有赵康,这胡人也是倒霉。

  “先前赵国的李牧重创了塞外的胡人,只怕您出去也找不到他们了...”,王龁说着,不知想起了什么,他又说道:“而且,秦国的敌人是诸国,您想要出征塞外,也得先平定诸国啊。”,赵康笑了起来,他靠在城墙上,惬意的说道:“诸国已经亡了...诸国早就亡了..我倒是希望他们不要败得太快,我很想跟那位李牧交手!”

  “我不曾见过他,可是我父亲总是说他,还说他是什么天生的将才...”

  赵康看起来有些嫉妒李牧,他生气的说道:“我得让父亲看看,到底谁才是将才!”

  王龁看着年轻人身上的那种傲气,完全不觉得厌恶,或许年轻人本来该这样,自信而又骄傲,不会惧怕任何东西...王龁乐呵呵的说道:“李牧可以凭借着十万赵国士卒,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挡住王翦的进攻...在我看来,您还是不如他的。”

  “哦?真的?”

  “当然,他在您这个年纪的时候,大概是不如您的,可是您如今想要与他交战,只怕不是他的对手...李牧的打法凶猛,迅速,若是他有足够的粮草,统帅着秦国的士卒,我觉得他可以击败天下任何一位将军...”

  “那我的父亲呢?”

  “这...好吧,您父亲除外的任何一位将军。”

  王龁思索了片刻,这才说道:“接下来,秦国的目标就是赵国了...攻打赵国,武成侯大概是不会出征的,应当是王翦来负责战事,到时候,您可以来担任他的副将,或者他的先锋...跟随他,您能学到很多东西。”,赵康不以为然的摇着头,他说道:“我才不会去担任副将,更别说是先锋...我只担任主将!”

  “若是您担任了副将呢?”

  “那我就给您驾车,为您驾车三十天!”

  “好...”,王龁轻笑了起来。

  “咳,若是我没有担任副将,您可以将您的孙女嫁给我吗?”,赵康忽然问道。

  王龁眯着双眼,点了点头,说道:“一言为定。”

  ......

  赵国的诸多将军正在抵抗王翦的进攻,而云中沦陷的消息又在此时传开,这让赵王非常的惊惧,他急忙召集群臣,来商谈议和的事情,郭开趁机上言,询问秦国的条件,然后再作决定。实际上,王翦也没有办法取得更大的突破,李牧在获得援军之后,派遣几个偏师,突破王翦的包围,已经开始了反攻。

  王翦与李牧的交战陷入僵局,双方寸步不让,而王翦这边所消耗的粮草又不少,战略目的也已经达成,他之所以还要坚持,就是为了最大的削弱赵国。在赵国再次派人议和的时候,吕不韦也不急,他提出了秦国的议和条件,赵国要将雁门割让给秦国,这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

  赵国是绝对不会答应这个条件的。

  双方随后开始了长期的商谈,这是吕不韦在帮着王翦来削弱赵国,能多拖延一天,赵国就会虚弱一分,这就是国力上的碾压了。

  在商谈了不少日子后,双方结束了战争,赵国将靠近云中的几座城池割给了秦国...这个结果,赵王并不能承受,他非常的愤怒,可是他也没有怪罪李牧,他知道,李牧已经做到了极限,对方并不弱,士卒又多,这不能怪罪李牧,可赵王虽然知道这些道理,可心里还是不能接受。

  怒火攻心之下,赵王病倒了。

  郭开非常的着急,亲自召集诸多的名医来医治赵王。

  赵国上下,忧心忡忡。

第三百七十三章 贤相与名将

  当吕不韦所派出的官吏来到了魏国之后,赵括却没有急着返回咸阳,他让王翦和蒙武带着其余将士们返回,自己却是留在了大梁,赵括行走在各地,了解魏国的情况,不,应该是三川郡和东郡百姓所面临的情况。因为战争,这里的百姓们错过了春种,耕地和民居都被毁掉了不少。

  在安抚各地百姓,让百姓们返回自己的家园之后,赵括即刻在各个城邑设立了救济所,来分发粮食,不过,秦国不能就这样养着他们,倒不是说秦人小气,只是秦国向来就不养废人,何况是这些刚刚成为秦人的百姓,若是要秦国白白养着他们,秦国的诸多大臣都是不会同意的。

  故而,赵括想到了另外一种救济办法,也就是所谓的以工代赈,赵括在先前就提出了以工代赈这种办法来解决灾情,而如今,魏国百废待兴,以工代赈似乎也是最好的办法,赵括即刻观察各地,魏国水源充足,遍地粮仓,只是因为战争,耕地受到破坏,可这不是问题,赵括想到可以引导百姓们修建道路。

  可以带领他们来修建驿,亭等秦国的底层建筑,还可以开发山林,开垦耕地,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而这并不是徭役,这不是强制性的,需要粮食的百姓,可以自愿的加入,秦国则是保证他们可以得到粮食,不会被饿死,至于那些家里还有存粮的人,自然是不必来参与的。

  赵括特意嘱咐,各地在带领百姓们进行修建的时候,不能过于严厉,不要让魏国百姓觉得这是在欺辱他们,要让他们知道,这是为了救济他们,每天的工程量可以减轻一些,适当的进行,不能出现累死的情况,若是家里没有男丁的孤寡,可以鼓励他们再嫁,同时也要保证这些人不会饿死。

  妇女可以帮忙进行舂米,纺织,做饭等事情。

  与当初的韩国不同,魏国国内,对秦国还是存在着反抗情绪...因为当年的韩国经历了数次的灾害,民不聊生,故而导致韩国上下都对秦国没有什么抵抗,他们需要活着,加上秦国四处救济灾民,韩国百姓对秦国的好感要高于对自己国家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