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9 章(1 / 1)

捡到一只始皇帝 历史系之狼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我认为他们两者就像是植物的躯干和种子一样,所谓的战争,就是以强大的武力为自己的躯体,以政治为自己的种子,武力作为自己的外表,而政治则是实质...没有良好的政治,就不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军事又是解决政治问题的手段。”

  “生产对军事有着最重要意义,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就需要能治理好国家,要重视农耕,只有国家富强,军队才能变得强大,而没有强大的内政体系的国家是没有办法取得战争胜利的。”

  赵括认真的点着头,对于赵括来说,其实魏缭所说的这些还真的不难理解,赵括读过很多的兵法,并且也参加过不少的战争,结合自己在后世所学的那些内容,魏缭所说的这些战略战术,可能还真的不如孙,吴。可是当赵括听到魏缭所说的经济战争观的时候,他就明白面前这个人非同小可。

  虽然他的学说在赵括看起来有些稚嫩,可是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一套想法,例如政治与军事的关系,经济与军事的关系,还有教育与军事的关系此类的,这些东西在这个时代还算是比较先进的,而最让赵括感到佩服的,却是他提出的《分塞令》,这是一种营区划分条令,规定各军分塞防守区域及往来通行原则。

  又有《经卒令》,这是战斗编队条令,规定各军特有的军旗标志、士卒的行列单位及不同的行队单位佩戴不同徽章等。

  魏缭的这些想法给了赵括一个全新的启发,他顿时想到了军衔。说起来,秦国的将士们,还是很容易区分的,通过他们的头冠就能分出爵位来,可是打仗的时候想要分清楚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毕竟在战时他们大多都不会选择去戴冠。赵括听着魏缭说完了自己心中的全部想法,这才点了点头。

  魏缭看着他,这才笑着询问道:“您觉得我说的怎么样呢?”

  “您说的很好...只是有几点,我想要为您来说明。”

  魏缭一愣,这才说道:“请您说吧。”

  “您提到了通过军事的办法来弥补政治,却没有提起用政治的办法来弥补军事,当初武安君尚且在秦国的时候,他攻打其他的国家,而应侯坐镇秦国,他通过政治的手段来向各国施压,离间...故而政治的权谋也是在战争中所不能空缺的一部分。”,赵括又继续讲了魏缭在几个方面上的不足。

  包括他的战阵和战略,魏缭从来没有打过仗,况且他的年纪也并不大,这就使得他的学说理论并没有完全的成熟,还是存在着不少的空缺和漏洞,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人都是会成长的。在赵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的时候,魏缭却没有生气或者惭愧,他非常认真的记下了赵括所说的这些。

  赵括打量着他,这才笑着说道:“明日,你可以跟我去拜访丞相。”,魏缭急忙拜谢了他,赵括这才让其他弟子们离开,自己留下了魏缭,看来是要继续去商谈这件事。在离开的道路上,昌平君对这位年轻人表现得很有敌意,他对秦王说道:“他先前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要指正出老师的不足,他只是想要让老师举荐他而已。”

  嬴政却不以为然,他轻笑着说道:“拥有才华的人不想办法来施展自己的才能,难道还要等着上天来赐予他机会吗?我倒是觉得,他所做的并没有什么问题...父亲都非常的认同他的看法,那这个人肯定是有本事的。”,昌平君没有再多说什么,他看向了一旁的公子增,这才问道:“那个人说话有魏国口音,跟您一样,您认识他吗?”

  公子增一愣,思索了片刻,方才说道:“我不认识他,不过,他口音的确是大梁的...”,几个人继续走着,公子增忽然又开口说道:“不过,即使从前认识,如今大概也是忘记了,我已经有些记不清母亲的长相了...母亲逝世的时候,我也没有能回去..跟父亲也是很多年都不曾相见了...也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昌平君忽然变得有些沉默了。

  嬴政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他急忙说道:“对了,父亲说你可以跟着我去家里住上几天...”,嬴政看着启,昌平君一愣,方才问道:“老师他真的同意了??”,嬴政笑了起来,“这当然,这又不是什么大事,像我那几个师兄,都是常年住在父亲的身边,跟他请教,包括我大师兄,那干脆就是在父亲身边混吃混喝,蹭了好几年的饭,他吃的还多...”

  “咳咳...”,昌平君咳嗽了起来。

  嬴政转过头来,正好看到韩非就站在不远处,他皱着眉头,脸色有些漆黑。

  “啊,师兄,您怎么在这里啊?”

  “你...你...你说..说谁混吃混喝?”

  ......

  魏缭是魏人,他当初去拜见魏王的时候,魏王却并没有在意他,只是顾着跟龙阳君“吵架”,这让魏缭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也认为魏王不是一个值得效力的君王,便离开了魏国,他随后来到了赵国,在赵国,他听闻了赵王那恶劣的名声,随即又马不停蹄的来到了秦国。

  通过秦国的迁徙民制度,他通过了审查,拿到了土地,甚至因为他认识文字的缘故,还进入了学室里来学习,他本身就是魏国的贵族,像他这样主动来投效的贵族,通常还是能得到不错的待遇,甚至如果他能表现出自己更大的才能,还可以留在秦国担任客卿,可是魏缭对这些不感兴趣,他只是在打量着秦国的制度。

  随即,他发现,秦国的耕战体系跟他的军事理论是最般配的。

  为了能施展自己的抱负,他终于想到要通过武成君的影响力出仕,他来到了赵括的学室里,可惜,他听课听的有些入迷,在这里待了四个多月,就是忘记了自己的本来目的,直到今天赵括谈起了仁义之兵,他这才惊醒,故意引起赵括的注意,想要让赵括能举荐自己。

  赵括也明白他的想法,不过,既然他有才能,那赵括也愿意举荐他。赵括将他带到了吕不韦的面前,吕不韦看到赵括带来了一个年轻人,也是有些惊讶,而赵括却是笑着说道:“秦国有着很多勇猛的将军,却唯独缺少了一个制定军事律法,完善军事制度的贤人。”

  “今天跟随我前来的魏缭,就是这样的人啊...”,赵括评价了几句,而他的评价的确很高,这让吕不韦对这个年轻人也有了很大的好奇心,年轻人顿了顿,知道这是到了自己的考核时间,吕不韦笑着询问了他几个问题,从秦国如今的军事制度,到秦国未来的战略,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