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我告诉二三子,可二三子不要告诉其他人...这件事情啊...”,赵括即刻大声训斥道:“狄!不能多说!你如今是秦国的官吏,就要遵从秦国的律法!”,狄有些无奈,没有继续说,而其他人知道轻重,也没有去逼问,直接将话题转移开。
他们聊了许久,赵傅又准备好了饭菜,众人一同享用。他们都非常的开心,他们很享受这样的生活,说起来,像如今这样拥有爵位,在各地为官吏,却并不是他们所想要的生活。而此刻,就好像他们都还在邯郸那样,开开心心的聊了起来,李鱼提醒了他们很多次,秦王刚刚逝世,按道理来说,是不能聚会,也是不能说笑的。
这些人一直待到了晚上,这才相继离开。
赵括有些依依不舍的送别,狄抱着康,在他的脸上啄了好几口,这才放下他来,最后一个离开了这里。赵政也是跟着父亲站在门口,一一送别他们,他们也是在感慨,不知不觉之中,赵政就变得这么大了,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去逗他,好在还有个康,康看着怀里满满的果子,傻笑着。
赵政微笑着看了他一眼,他即刻抱着果子就跑掉了。
这让赵政非常的生气,大叫道:“我又不抢你那些吃的!你跑什么跑!”
兄弟俩总是在吵架,赵康太小了,他还不会吵架,可是他知道如何激怒自己的哥哥,弄坏他好不容易堆砌的城堡,在他的竹简上作画,晚上吵着跟哥哥睡然后尿在他的床上...这些做法,总是能让赵政暴跳如雷,有数次,他都发誓要跟赵康断绝关系,可是当小家伙厚着脸皮来吻他的脸的时候,那誓言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好消息是艺又怀上了身孕。
这一年,赵政九岁,赵康三岁...赵康并不知道父母,大母她们为什么会这么的开心,他也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将母亲抱起来欢呼,而赵政看起来就愁苦了很多,从前赵康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他是那样的期待,希望母亲能早点给他生个弟弟,可是如今,当赵康长大之后,这种期待感也消失了。
赵政总是很担心,光是一个赵康,就已经够烦的了,若是再来一个,那可如何是好啊?
他只能往好的方向去想,或许母亲会生下一个不像赵康这么顽皮的孩子,又或许母亲会给自己生个妹妹,她就不会像赵康那样气自己了....吧??
就在赵括因为自己即将有第三个孩子而开心的时候,荀子却来到了他的府上。
是李斯扶着他前来的,荀子先是祝贺了赵括,这才说出了自己的来意,他要离开秦国了。
“为什么啊?”
赵括有些惊讶,荀子这个年龄,已经是非常年迈了,在如此高龄,他离开秦国,又是想要去哪里呢?
荀子笑呵呵的说道:“在秦国,整日面对公孙龙,这饭也吃不下去...”,赵括轻笑了起来,荀子这显然是在开玩笑,他虽然看不起名家,也看不起公孙龙,可是他们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荀子认真了起来,方才说道:“我已经很老了,我想要去各地看看,多收几个优秀的弟子,继承我的学问...”
“我的《诗》,传给了毛亨。”
“《书》传给了李斯。”
“而《乐》,《礼》,《春秋》却没有人可以继承...”
“我得找到合适的弟子,让他们继续发扬我的学说...不然等我死了,我的学说只怕也要跟着我入土了...”
荀子笑着说道。
第两百八十六章 璀璨的星辰
荀子还是离开了秦国。
哪怕是赵政,拽着他的手不愿意松开,也没有能改变这位老人的想法,荀子笑呵呵的看着不情愿的赵政,伸出手来,揉了揉他的脑袋,俯下身来,在他的耳边低声说了什么,赵括并没有听清,他只看到赵政点着头。荀子要离开的消息很快就被众人所知道,即将登基的秦王异人也来拜见他。
异人哭红了双眼,他恭恭敬敬的坐在荀子的面前。
“大父,父亲还在的时候,就曾嘱咐我,要像对待长辈那样对待您,不能对您有所怠慢...我这还没有完成自己的承诺,您怎么就要急着离开呢?我听闻,儒者重孝,您应当成全我的孝行啊!”
“您错了!”,荀子认真的说道:“您的大父,您的父亲之所以那样交代,是因为他们认定我留在秦国,是对秦国有利的事情,认为我可以帮助您来更好的辅佐秦国...可是我已经很老了,已经挺不直后背,嚼不动饭菜,并不能为秦国做出贡献...您如今要担任秦国的王,那么您最大的孝行,就应该是治理好秦国。”
荀子又说道:“我留在秦国,是不如一位农夫的,农夫尚且可以耕作,为秦国贡献出粮食....您与其想着挽留我,将我当作您的长辈,不如将秦国的百姓当作您的家人来对待,多为他们所着想,减轻他们的负担,不要做出伤害他们的事情...我听说:仁德之人的军队,集合起来就成为有组织的队伍;分散开来便成为整齐的行列。”
“伸展开来就像莫邪宝剑那长长的刃口,碰到它的就会被截断;向前冲刺就像莫邪宝剑那锐利的锋芒,阻挡它的就会被击溃;摆成圆形的阵势停留或排成方形的队列站住,就像磐石一样岿然不动,触犯它的就会头破血流,就会稀里哗啦地败退下来。”
“您应该要记住的事情事:不要杀害年老体弱的人,不要让士兵践踏庄稼毁掉农田,对不战而退的敌人不追擒,对抵抗的敌人不放过,对前来投顺的不抓起来当俘虏。凡是讨伐杀戮,不是去讨伐杀戮那百姓,而是去讨伐杀戮那扰乱百姓的人;百姓如果有保护那乱贼的,那么他也就是乱贼了。”
“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顺着我们的刀锋转身逃跑的就让他活命,对着我们的刀锋进行抵抗的就把他杀死,前来投顺的就赦免其罪。微子启归顺周朝而被封在宋国;曹触龙负隅顽抗而被斩首于军中。商王朝那些降服周朝的民众用来养身的物资,和周朝的人没有什么两样...所以近处的人歌颂周朝而且热爱周朝,远处的人竭尽全力地来投奔周朝。”
“即使是幽隐闭塞偏僻边远的国家,也无不前来归附而听从役使,并且喜欢周朝,四海之内就像一个家庭似的,凡是交通能到达的地方,没有谁不服从,这可以称作是人民的君长了...”
“我知道了。”,异人朝着荀子俯身行礼,说道:“我登基之后,一定不会轻易的发动战争....”
“荒谬啊!”,荀子非常的生气,他说道:“我所说的道理,君王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不要放过敌人,君王不要安排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