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1 章(1 / 1)

捡到一只始皇帝 历史系之狼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放下了手中的事,就赶到了王宫里。

  蔡泽刚刚走进了王宫,秦王便是朝他俯身长拜,随即说道:“寡人不知道先生您的韬略,没有给与您应有的尊敬,这是寡人的过错,请您宽恕。”,蔡泽呆愣了片刻,这才回礼,说道:“请您不要这样说,我本来是一个没有人认识的贫苦的人,是您提拔了我,拜我为国相,我因此将全力报答您的恩情。”

  秦王这才笑着,亲切的拉着蔡泽,让他坐了下来。

  “蔡相...寡人实在没有想到啊,您的一封竹简,就让韩王奔赴咸阳,愿意臣服与寡人...”,秦王摇着头,感慨道:“难怪应侯会亲自来举荐您....”

  “嗯??”,蔡泽一惊,什么?韩王奔赴咸阳,愿意臣服??

  秦王又问道:“您到底是如何让韩王愿意臣服与寡人的呢?”

  “咳,大王,是这样的...韩国是弱小的国家,只是通过大国的庇护才能不被灭亡,如今各国都没有办法去救援他,在这个时候,只要我们表现出一点对他的善意来,再有强大的兵力作为要挟,他是一定会臣服的...咳咳。”,蔡泽努力的解释了起来,解释了许久,秦王这才点了点头。

  “寡人不知道,原来除了应侯,您也能如此轻易的看破敌人的虚实。”

  “先生,如今韩王要来咸阳,寡人准备杀掉他,吞并韩国,您觉得怎么样呢?”

  “不可。”,蔡泽摇着头,又说道:“韩王的子嗣还很年幼,国内有张平这样的国相来辅佐,若是我们杀掉了韩王,六国震怖,韩国的张平会即刻扶持新君,随后向魏,赵等国求援,他并不是愚钝的人,只怕如今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大王,您是愿意跟张平这样得人交战,还是愿意跟韩王这样的人交手呢?”

  秦王大笑了起来,说道:“好,就按着您的提议,安排宴席,款待韩王。”

第两百三十八章 舌战群家

  自从赵括评点百家之学说,“挑衅”他们前来辩论之后,各地都仿佛炸开了锅。

  此刻的赵国,影响力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只是在赵国之内,他的影响力,已经覆盖了七国,尤其是马服书的流通之后,他的一言一行都能带来巨大的影响,他在学室里随意的评点诸多学派,隐隐有种藐视百家学说的意味,这当然是让那些本就质疑他学说的学者们更加的愤怒,纷纷驾车赶往赵国。

  而对于这些学者们,各国君主都是下令麾下官吏护送他们,并且给他们提供住所。

  当大规模的学者从各个国家赶往赵国之后,也有相当规模的学者就在道路上相遇了。当墨家遇到了儒家,当名家遇到了儒家,到道家遇到了儒家的时候,他们都会吵起来,准确的说,儒家无论是遇到什么学派,都会吵起来,甚至是儒家遇到儒家,也会吵起来,最多的学者自然是在齐国。

  当齐国的学者们纷纷赶往赵国的时候,这些互相厌恶彼此的人,就不可避免的在同一处地方休息,一同赶路,于是乎,沿路的官吏们都看到了这让他们惊讶的场面,十几辆马车,牛车正在缓缓前进,而车上的人却在互相辩论,有些时候是几个人对战一个人,有些时候是一群人对战一群人。

  “马服君说的很对,我听闻,治理国家,必须要以百姓为重,以百姓为根本,君主若是失去了百姓的支持,那他本身就连奴隶也不如,对于君主而言,君主的位置带来的权力,也必须要督促他施行自己的义务...”

  “胡说!!”,“君王是应该要施行仁政,可是您怎么可以说百姓在君王之上呢?这就好比您说“做儿子的地位要比父亲的地位更高一样,百姓对于君王,就像是儿子对待父亲,应该是敬爱的,父亲有过错,儿子可以提醒他,但是怎么可以因此而仇恨自己的父亲呢?”

  “呵!本来儒家的内部之争,我们不想要参与,可是您提到君王与百姓这一点,我就不得不开口了,我...我支持孟氏之儒!荀子曾将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比喻为水和船,而不是父亲与儿子...我们所说的无厚,去尊,就是如孟氏之儒那样,君王与百姓是平等的,各自有自己的义务,百姓要耕作,君王要治国!”

  “他们的关系不是父亲与儿子,而是平等的朋友关系,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的关系!”

  “名家的闭嘴!儒家在这里辩经,这与您有什么关系呢?就是因为天下人都漠视这样尊卑的关系,方才有逆贼作乱,弑君,杀父,这些过错都是因为你们名家!”

  “我倒是觉得他说的对,天下人互相去爱,您说仁政,却要百姓像奴隶那样侍奉君主,您所说的仁政是君王的施舍?我们所说的仁政,是天下人彼此的爱,君主爱民,民爱君主....”

  “荒谬!!荒谬至极!!”

  官吏们望着这一幕,看着一个个老者吵得面红耳赤,几乎要揪着对方的胡须打起来,看的可谓是尽兴,他们以后也可以跟朋友吹嘘一二了,自己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就在这样的争吵之中,众人距离赵国也是越来越近,道路上挤满了马车,牛车,上头坐满了学者。

  而矛盾也被激发了最顶点。

  “齐墨穿着如此奢华的服饰,难道是忘记了墨子的理念嘛?!”

  “助纣为虐的秦墨,有什么脸面提墨子的理念?”

  “你们不必争吵,齐墨并没有侵夺秦墨的利益,秦墨更没有做出伤害齐墨的行为,我听闻,两者互不干扰,两不相扰,通过对个体的自我完善可以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

  “哦?我本以为,杨朱学说的学者还在哪个深山老林之中独善其身,怎么也来拜见马服君了呢?所谓的两不相扰,为什么您自己却做不到呢?我觉得,您完全可以躲进深山里,不去干扰马服君。”

  当来自各国各派别的学者们撞在一起的时候,场面是非常有趣的,在这道路上,墨家最先吵了起来,墨家的三个派系,关系是最为恶劣的,秦墨和楚墨觉得齐墨不再保持简朴的生活,齐墨和楚墨觉得秦墨助纣为虐,秦墨和齐墨觉得楚墨胡作非为。儒家的派系虽然多,争议也很大,可是并不会像墨家这样打出血来。

  尤其是一架从楚国赶来的牛车出现在后方之后,儒者们窃窃私语,急忙就停止了争吵。

  牛车上,坐着一位浑身充满了魅力的老者,雪白的发须,让他看起来都不像是个凡人,当荀况出现在这里的时候,儒者们惊呆了,他们互相谈论着这个真假难辨的消息,即刻调转了牛车,去拜见这位圣贤。儒者们将这里围住了,所有人都下了牛车,朝着那牛车行礼。

  荀子眯着双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