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君在魏国,是有很名望的。
当然,赵人也会相信自己的统帅,故而,双方几乎是同时前来诉苦,说着自己的委屈。
魏无忌听了片刻,随即,脸色变得很是难看。
一个擅长包围歼灭的将军,如今却变成了攻心的高手,只是区别的对待俘虏,就加大了赵魏联军的隔阂,甚至,魏无忌还有些束手无策,若是责罚赵人,那因为他魏国公子的身份,白起肯定又会大做文章,若是自己什么都不做,那魏王那边,只怕也不会允许自己来担任联军的统帅...
魏无忌眯着双眼,忽然,他大笑了起来,摇着头,大声的说道:“这是白起的攻心之策啊,二三子看不出来,我却是能看懂的,他故意区别对待双方的俘虏,就是为了让赵国与魏国的士卒自相残杀,他也好趁着这混乱,攻下新郑...”,魏无忌认真的看着众人,问道:“二三子怎么能做出这样让朋友伤心,让敌人高兴的事情呢?”
魏无忌将话题从惩罚直接转到了白起的奸计之上,控诉了一番白起的罪行,又劝说众人不能搞内斗,这才吩咐将领们好好款待这些回来的俘虏们。
只是,事情并没有结束,有赵人说:魏无忌本来就是魏国的公子,他就是要帮助魏人欺负我们。
而在大梁,有人对魏王说:魏无忌帮赵人故意杀害魏国的军队,他就是想要削弱魏国的实力,方便他以后带着赵国的大军攻打魏国。
魏无忌很快也就发现了军中的混乱,魏人与赵人相遇,眼里都是怒火,因为魏无忌的缘故没有爆发,而强行压下的矛盾,在爆发出来的时候,会更加的恐怖。魏无忌不得不承认,白起变得更加恐怖了,就是马服君在这里,也未必会是白起的对手,因为在白起的面前,马服君也失去了唯一的优势。
当然,马服君的仁义是真的仁义,而白起的仁义只是为了更好的杀人。
他还是在杀人,只是,自己的剑不沾血而已。
秦国有一位出色的将军,有一位优秀的国相,还有一个能任用他们,控制得住他们的君王,所以,秦国不惧怕任何敌人。范雎的几个计策,成功的让诸国都变得混乱了起来,而白起也抓住了这个机会,直接将战场上的劣势变成了优势,再次让诸国联军不敢走出城池。
而在这个时候,赵括正在忙着救济灾民。
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魏无忌变法最重要的基层官吏制度,逐渐成型,在得到了赵括的全力支持下,各地的反对者也不敢再动手了,正如魏无忌所想的那样,赵括是一个有力的变法支持者。他吩咐董成子将那些迫害新官吏的人抓起来问罪,有了赵括的参与,赵王也不能再庇护那些亲信了。
赵豹等人,在面对赵括的时候,也就不敢做出过分的举动,当然,他们还是反对变法的,这一点并没有改变,他们整日都会找赵王来控诉变法的祸患,而赵王却总是笑呵呵的让他们去找赵括,这些事情,都是马服君在负责,跟寡人有什么关系呢?
赵国总算是有了一套有用的基层官吏制度,虽然稚嫩,却还是能起到些作用。
第两百零五章 赵括变法
因为魏无忌的出征,目前在赵国内施行变法的人已经变成了庞煖。变法向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魏无忌在施行变法的时候,就是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除却来自赵豹的直接或间接干涉,在本身的可行性上,也是面临着很大的难题。最严重的就是人才问题,无论多么出色的官吏提拔制度,都是需要人才的。
赵国原先的基层官吏们,大多都是郡县官的亲信,门客。如今想要任用有才能的人来接替他们的位置,这当然是好事,可问题是,得有可以接替他们的人。赵国不像秦国,秦国有学室,可以源源不断的培养出秦吏来,赵国没有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魏无忌选择从乡野寻找那些受人尊敬,有贤名的人。
魏无忌先前找来赵括进行变法的决裁。
而这些难题自然也就需要赵括来帮忙,赵括告诉他的解决办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建立像秦国那样的学室,来专门的培养人才,这算得上是长远之计,而另外一种,就是召集各国的人才。赵国本身的人才储备不够,看着赵王身边似乎是人才济济,可实际上,基层官吏却是惨不忍睹的。
赵括发现,若是要撤掉那些官吏们自己安排的亲信门客,赵国只怕是要出现大量的空缺,根本没有人才能够补上漏洞,而赵括所提出的“考核”的办法,的确是能选出不错的人,可是这有什么作用呢?选出的那些人根本不足以填补空缺啊。
赵国的贵族官吏,是可以被理解,是可以被谅解的。因为赵国只有这些贵族,才是懂得书写,能认字,可以治理地方,带兵打仗的精英,不只是赵国,所有的国家都是这样,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些人的危害,而是他们的位置没有人可以代替。秦国算是最特殊的,他是打破了这种贵族官吏制度的,虽然上层依旧是贵族把持,可是基层上已经看不到贵族的身影了。
各国涌现的贫苦的人才,士,也就是小贵族,他们通常是聚在大贵族的身边,形成一个利益团体,故而会出现战国四公子这样的得到数千小贵族追随的大贵族。赵王任免大贵族来担任郡守,县令等位,这些大贵族就会自发的将围聚在自己身边的小贵族安排在地方基层上,如此一来,各地都有足够的官吏了。
秦国是给与庶民一个可以成为小贵族的办法,准确的来说,他们不是小贵族,他们是吏。
赵括所施行的考核,看起来是筛选小贵族里的有能力者,实际上,是想将这些小贵族从大贵族的身边拉过来,让他们直接效命与赵王,划清与大贵族的界限。这对赵国的小贵族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他们本来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才能来跟随大贵族从而获得权力,获得地位,又何苦放弃这些去参加什么考核呢?
只有一些不受重用,想要证明自己的士,方才参与了考核,而这些不依附大贵族的小吏,在赵括没有参与进来之前,下场是很凄惨的,赵王并不能给与他们保护。比起这些小贵族,赵王更看重大贵族....这种根深蒂固的制度,并不是简单的考核就能改变的。
变法的阻力不是来自于赵豹,赵豹就是什么都